课题:分离定律(二)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P18---P2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 和 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实验原理
(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了 ;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 和 )。
(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的随机结合。
3.实验过程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5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
(3)分别从两个桶内有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 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回30次上: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接近 。
【自主学习二】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实验 ,即F1与 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
表现类型比例 1 : 1
3.结论
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 ,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杂合子(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 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三、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1.分离定律
(1)分离定律的内容
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 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发生分离,分别进人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的时间:有性生殖形成 时
(3)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相对性状的遗传。
2.假说—演绎法
(1)研究程序:观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演绎推理→ →得出结论。
(2)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分离定律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为什么F2中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提出假说→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等观点。
③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图解)F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
④实验验证一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内容
⑤得出结论一通过实验验证,假说成立。
【反馈检测】
1.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五次,小球的组合有四次是Dd,一次是DD,则他第六次抓取的小球组合是Dd的概率是
A.1/4 B.1 C.0 D.1/2
2.关于测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测定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B.判断待测个体的显隐性
C.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D.推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
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实验)
彼此分离 随机
雌雄生殖器官 显性配子 隐形配子 雌雄配子
充分混合 放回原来的桶内 1:2:1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测交 隐形纯合个体 1:1 Dd D、d
三、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1.遗传因子 遗传因子 不同的配子 生殖细胞 一对
2.现象 提出问题 实验验证
【反馈检测】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