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 ? 3 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 ?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 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弓 I 入新课
1 ?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 ?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 ?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 ( 1 )每层楼有 9 扇窗户,我想问 3 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
(共 27 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 .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 9+9+9=27' 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 ? 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
3 ?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 3 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 100 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 ? 你有什么感觉 ? 有没有简便方法 ?
4 .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
(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一一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
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 (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 .教学例 1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 1 ) 出示第 2 页例 1 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 2 ) 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 4 个 8 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 8 X 4 或者 4 X 8 来表示。
板书:
8 X 4 读作: 8 乘 4
4 X 8 读作: 4 乘 8
想一想, 8 X 4 等于多少? 4 X 8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X” 叫乘号。
4+4+4+4+4+4+4+4=32 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
( 3 ) 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 .教学例 2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例 2 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 3 盆,摆了 6 次,所以是 6 个 3 。
加法算式就是: 3 + 3 + 3 + 3 + 3 + 3=18 (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 2 )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 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课堂活动第 1 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2 ?课堂活动第 2 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 .课堂活动第 3 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 :100 个 3 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 2 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 ? 5 页的第 1 — 4 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熟练读、 写乘法算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归纳、整理能力,积累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思 维经验。
3 ?在有效练习中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来进行乘法的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 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1 ?练习一第 1 题。
( 1 ) 找出数学信息?
引导观察:有 2 排蜜蜂,每排 3 只;或者竖着看有 2 只蜜蜂,共 3 列。
( 2 ) 写算式
你能将这幅图上的信息写成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追问: 2 + 2 + 2 表示几个几相加? ( 3 个 2 相加) 3 + 3 表示几个几相加? ( 2 个 3 相加)
( 3 ) 小结:无论是 3 个 2 相加还是 2 个 3 求和,都可以用 2 X3 或 3 X 2 。
( 4 )出示第二幅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
集体汇报交流:
第一种情况:可以写成 3 + 3 + 3 + 3=12 (只),表示 4 个 3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 X 3=12 (只)或者 3 X 4=12 (只) ;
第二种情况:可以写成 4 + 4 + 4=12( 只),表示 3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4 X 3=12 (只)或者 3 X 4=12 (只);
2 ?完成练习一第 2 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 ?练习一第 3 题
(1)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
(2) 试着独立写出每题的乘法算式。
(3) 汇报交流, 6 个 4 相加可以写成? 3 乘 9 呢?()一个因数是 7 ,另一个因数 是 6 ,在乘法里,因数是指哪些?可以怎样写? ( 4 )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 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 ?练习一第 4 题
(1) 出示第( 1 )小题。
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那是几个几呢?
4 个 2 ,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 2 X 4 , 4 X 2 。
(2) 出示第 2 小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采取 1 次呈现 5 份帽子,每份帽子 4 个;也可以呈 现 5 次,每次 1 份 4 个帽子,依次呈现,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是 5 个 4 ,而不是 4 个 5 。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 5 个 4 ,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4 X 5 , 5 X 4 。
(3) 出示第 3 小题。
每个小格表示几?每次增加了几?有几个大格?加法算式怎样写?乘法算式呢?
四、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补充题: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把它写出来。
7 + 7 + 7 5 + 5 + 6 3 + 2 + 2 + 2 + 2 4 + 4
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哪些算式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把它写在草稿本上。
汇报:
(1) 7 + 7 + 7 ,表示 3 个 7 ,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3 X 7 或者 7 X 3 。
(2) 5 + 5 + 6 ,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 3 个 5 相加,最后一个加数是 6 ;
(3) 3 + 2 + 2 + 2 + 2 ,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它有 4 个 2 相加,可是仍然有一 个加数是 3 ,不是 2 。
(4) 4 + 4 ,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2 X 4 或者 4 X 2.
小结:只有相同加数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作了乘法的相关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第 3 课时乘法初步认识的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 ? 6 页的第 5 — 9 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 ?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
3 ?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习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
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习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 3 + 3 + 3 — □x^ 5 + 5 — □x^
(1) 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 3 + 3 + 3 + 3 — 3 x 4 , 5 + 5 — 2 X 5 。
(2) 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 3 ,有 4 个这样的 3 ,所以可以写成 4 X 3 或者 3 X 4 ;第二个加法算式是 2 个 5 相加,相同加数是 5 ,有 2 个,所以可以写成 2 X 5 或 5
X 2 。
三、 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 ?练习一第 5 题。
(1) 第( 1 )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 第 ( 2) 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
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 1 ,另一个因数为 5 ,最后的积是 5 。
(3) 第 ( 3) 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 练习一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 1 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 2 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 呢?怎么列式呢? ( 4 X 6 或 6 X 4 )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 ?完成练习一第 7 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 个 6 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 X 3 =() + () + () = () +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 3 个)所以 2 X 3 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 相同的加数? ( 2 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 ?练习一第 8 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 3 X 4 的朋友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完成练习一第 9 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 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 ?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 ( 3 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 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 第一个图形有 3 个三角形,一共有 3 + 3 + 3=9 条边,因为是 3 个 3 ,所以可以 写成乘法算式 3 X 3=9 ;
(2) 第二个图形有 4 个三角形,包含了 4 个 3 , 一共有 4 X 3=12 条边。
(3) 第三个图形有 5 个三角形,包含了 5 个 3 , 一共有 3 X 5=15 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 , 2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2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 ? 8 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 2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2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 口算 2 乘几的乘法算式。
2 ?感悟 2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 理解与掌握。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 2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2 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 2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 2 的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 2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弓 I 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喜不喜欢帮助父母做家务呀?喜欢的同学举手老师看一看。 小熊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好孩子。今天,他们家请客,来 了好多人,小熊正忙着干什么呢?
二、 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1 ,经历 2 的口诀的形成过程。
(1) 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们当小熊,用小棒代替筷子, 1 双 1 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 一共的根数。
(2) 观察表格,提问理解。
小熊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请你仔细观察、思考: 5 双筷
子是 10 根,哪这 10 根是怎么得到的呀?
请你仔细观察这张表,相邻的“双数”有什么关系?相邻的“根数”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引导发现:相邻的双数都相差 1 ,而相邻的根数都相差 2 。因为每增加一双,根数 就增加 2 。
7 双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 8 双、 9 双分别是多少根?
(3) 提出问题,构建算式
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 2 双、 3 双、 4 双…… 9 双筷子有多少根
吗?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2 + 2=4
2 + 2 + 2=6
2 + 2 + 2 + 2=8
2 + 2 + 2 + 2 + 2=10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18
这些算式都有些什么特点?
你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其它方法来表达吗?小组内讨论下,试一试。
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你发现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 点名课题,明确任务。
如果这些乘法算式有口诀,那算起来就非常快乐,今天我们就来编一编“ 2 的乘法
口诀”想学习吗?
板书课题: 2 的乘法口诀
小结:前面一个因数是 2 ,我们就在乘法口诀中把二放在最前面;后面这个因数 2
就把它放在二的后面;所得的积放在两个因数的后面;由此得出 2 的乘法口诀的第一句: 二二得四。它就表示 2 X 2 等于 4 。
板书:二二得四
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法试着编一编 2 X 3 , 2 X 4 , 2 X 5 的乘法口诀。
学生试说,集体交流,规范,教师板书。
2 乘 5 的积是几位数?“二五得一^ ”与“二五一^ ” ,哪句顺口易记?后面几句口 诀你会编了吗?
(5) 观察发现
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 诀。
2 ?操作活动,巩固口诀含义。
(1) 生在投影仪下边摆边说:我每次摆 2 根小棒,摆了 2 次,用乘法算式表示就 是 2 X 2=4 ,因为“二二得四” 。
为什么前一位同学摆出来是一个算式 2 X 2 ,而这位同学摆出来有 2 个算式, 2 X 3 或者 3 X 2 ?
哪摆 4 次、 5 次…… 9 次呢?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可以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 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2) 完成后同桌可以再互相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老师说,学生摆。
3 ?教学例 2 ,初步应用口诀。
(1) 出示例 2 情境图。
(2) 弓|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出它们的积?
这两个算式都可以用这句口诀吗 ? 为什么?
三、 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完成课堂活动第 2 题。
游戏:对口令。指导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可以抽生和老师先示范一次,再同桌两人 合作。
2 ?根据算式说口诀。
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说一说该用哪句口诀计算算式的积吗?
2 X 3 = 2 X 5 = 2 X 8 = 2 X 3 =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了 2 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2 的乘法口诀,那么 1 的乘法口诀呢?下节课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 2 课时 1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 页的例 3, 第 9 页课堂活动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根据具体情境编 1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1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 口算 1 乘几的乘法算式。
2 ?感悟 1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 理解与掌握。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 1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1 的乘法口诀的价值。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 1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 1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 1 的乘法口诀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联系旧知,弓 I 入新课
1 ?出示以下练习 ?
2 X 4= 6 X 2= 3 X 2=
( 1 ) 生独立算出积,全班交流。
( 2 ) 2 X 4 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它表示什么意思?
( 3 ) 在编这句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 4 ) 6 X 2 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它表示什么意思? 3 X 2 呢?
2. 把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二二得( ) 二五( ) 二八( ) 二三得( )
二六( ) 二九( ) 二四得( ) 二七( )
二、 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3 ,经历 1 的口诀的形成过程。
( 1 )教师引导摆小棒。
1 摆 1 根小棒,
这是几个几?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2 摆 2 个 1 根小棒,注意一根一根地摆。
现在是几个几?怎样用算式表示?
3 摆了 3 根小棒
这是几个几?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2) 自主摆小棒。
你能够一根一根地摆,分别摆 4 根、 5 根…… 9 根,并边摆边说,这是几个几,写 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吗?
学生独立摆小棒,边摆边说。
(3) 引导编 1 的乘法口诀。
1 你觉得 1 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2 1 X 仁 1 ,能编一句口诀吗?
3 1 X 2=2, 可以表示什么? 口诀可以怎样编? 1 X 3=3 ,口诀怎样编?
(4) 编口诀,并交流。
1 独立尝试
刚才我们编了 1 的乘法口诀的前 3 句,想一想, 1 的乘法口诀的后面几句你会编吗? 自己试一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2 交流
谁能把你们编的乘法口诀向大家交流、展示下?
(5) 观察发现规律。
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总结: 1 和几乘,积就是几。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课堂活动 1 题。
(1) 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比赛“对口令”,老师说,你们对,看谁的反应快?
(2) 同桌两个同学,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另一人对乘法口诀的另一部分。
(3) 小组活动:一人说乘法口诀一部分,其余的 3 人进行抢答。
3. 课堂活动 2 题
( 1 )课件展示:
你看到算式后,思考应该用哪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就将这句乘法口诀说出来。
3 X 2, 2 X 3 ; 1 X 7, 7 X 1 ; 9 X 2, 2 X 9 ; 4 X 1, 1 X 4 。
2. 同桌两位同学,一人说算式,另一人对口诀。
3. 小组活动:一人说算式,另外 3 人抢答对口诀。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第 3 课时 1 , 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 ? 10 页的练习二的内容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较为熟练的掌握 1 , 2 的乘法口诀,会运用乘法口 诀熟练口算 1 , 2 的乘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分析能力。
3 ?在有效的练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 1 , 2 的乘法算
式,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 1 , 2 的乘法口诀,你想对这些口诀掌握得更熟练吗?今 天我们进行 1 , 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板书课题: 1 , 2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 基本练习,巩固口诀
1 .练习二第 1 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填表:
屏幕左边画了一辆自行车,上面有 2 个轮子。右面画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如下:
自行车(辆) 1 2 3 4 5 6 7 8 9
车轮(个) 2 4
1 这张表是什么意思?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 各有多少个车轮?
3 辆自行车有几个车轮?你是怎样想的?
3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 2 X 3 ?表示几个几?你在计算时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 7 辆自行车有多少个车轮?怎样列式?
5 2 X 7=14 (或者 7 X 2=14 )在这里表示几个几相加?计算时运用哪句乘法口诀? 思考: 2 X 7=14 (或者 7 X 2=14 )在这里表示 7 个 2 相加,计算时运用“二七十四” 这句乘法口诀?
2. 补充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把乘法口诀写完整,再读一读。
一三( ) 二五( ) 二九( )
( )得八 ( )得六 ( )得五
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 )得八,这个空怎么填?你有什么想法?
( )得六呢?怎么填?
最后一个( )得五怎么写?
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情况?而前两空有两种情况?
3.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
算出各题的得数,并说出口诀。
4. 完成练习二第 4 题。
分别把 2 乘 1 , 2, , 3 ……, 9 的积圈起来。
1 独立完成这个题。
2 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 练习二第 5 题。
在圆圈里填上“ > ”“ < ”或“ = ”。
6 X 107 2 X 2O4 7 X 209
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2. 练习二第 6 题。
1 你能独立完成在书上吗?试一试。
2 集体汇报交流。
请你观察上下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 练习二第 7 题。
小红过生日,请不少同学吃蛋糕。请你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3 人要几块?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列出乘法算式?在计算时运用了什么口诀?还可以怎样列式?
5 人要几块? 9 人呢?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在书上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1. 出示: i 个[/ = ()个「 7 。
思考: i 个小正方形里面包含了几个一样的三角形。
2. 出示: 1 个 [ =| ()个口 。
(1) 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并汇报
因为 1 个小正方形含有 2 个三角形,所以 2 个小正方形就含有 2 个 2 的小三角形, 即 4 个小三角形。
3 .出示:一个 [ - a 」 ()个 。
①独立思考
②同桌交流并汇报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3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3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 ―― 12 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 1 ? 3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 3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掌握 3 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进行口算。
2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 3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 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算式卡片 学生准备: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弓 I 入新课
1 ?背一背
全班拍手背诵 1 , 2 的乘法口诀
1 X 3= 9 X 1= 2 X 2= 4 X 2=
1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用到哪句口诀?
2 出示: 3 X 3=
2 的乘法口诀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应该由谁的乘法口诀去解决呢?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 3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3 的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1 ,经历编 3 的口诀的过程。
(1) 呈现情境,理解题意。
1 生观察,获取信息。
2 提出数学问题
3 组一共有多少人? 4 组一共多少人?
3 请把表填完整。
ia (组 }
3
4
5
6
7
9
人救(人)
(2)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列式。
你们填出各组有多少人是怎样填写出来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3) 引导编口诀。
3 X 3=9 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像学习 1,2 的乘法口诀那样编一句口诀吗?
(4) 学生自主编口诀。
其余的算式,你们能自己选择 1,2 个编出口诀吗?
三四十二表示什么?
(5) 读口诀,找特征。
学生一起拍手齐读 3 的乘法口诀。
小组交流:朗朗上口的口诀的特征和规律。
为什么结果会从上到下依次增加 3 ?
(6) 记口诀。
生根据规律识记—拍手背诵 — 男女生问答式背诵 — 小老师对口令
2 ?教学例 2 ,应用口诀计算。
课件出示:
韓一丼 °
3XG=[ | 7X3 = 0
(1) 独立计算: 3 X 6=18 , 7 X 3=21 。
(2) 交流:用到哪句口诀?
(3) 补充算式: 6 X 3= , 3 X 7=
用到哪句口诀?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课堂活动第 1 题。
(1) 二人合作:一人摆三角形,一人说口诀,然后交换。
(2) 老师摆图形,学生说口诀。
2 ?课堂活动第 2 题。
(1) 学生独自完成:边说口诀边圈数。
(2) 集体订正。
3. 课堂活动第 3 题。
多种形式对口诀令,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男女学生间、组际间。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学会了什么 ? 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第 2 课时 3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2 ? 14 页练习三第 1 题,第 2 ? 6 题,第 7 ? 10 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记 3 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能应用 3 的口诀计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 3 的
乘法口诀的价值。
3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记 3 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争取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数学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男女生对接式背诵 1~3 的乘法口诀。
2 我们学会了这些口诀有什么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 3 的乘法口诀的
练习。
3 板书课题: 3 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 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 练习三第 1 题
(1) 横着观察:表格第一行表示三轮车的辆数,第二行要求算出三轮车的车轮个 数。
(2) 竖着观察: 1 辆三轮车是 3 个轮子, 2 辆三轮车是 6 个轮子。
(3) 全班交流: 3 和 6 是根据那句乘法口诀得出的?
那更多的三轮车你能算出它们的轮子数量吗?
(4)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集体交流:()辆三轮车有()个轮子?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2 .练习三第 2 题
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最后读口诀。
3. 练习三第 3 题
(1) 男女生计时比赛独立完成算式
(2) 用到哪句口诀?
4. 练习三第 6 题。
(1) 全班计时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需要的口诀?
5. 补充练习。
出示卡片 4 X 2 、 6 X 3 、 1 X 9 、 7 X 2 、 8 X 3 等算式,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 练习三第 4 题
( 1 )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1) 找算式
(2) 算结果
(3) 比一比
从正确性、书写和色彩评比谁的孔雀最漂亮
(4) 说一说。
观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 .练习三第 7 题
(1) 齐读口诀。
(2) 独自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算式。
(3) 在写算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可以写 出 2 个算式?
4 ?练习三第 8 题
(1) 独立完成连线。
(2) 全班交流连线方法:你是怎样找到得数相等的小鱼的?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 . 练习三第 9 题
( 1 )课件演示,明确题意。
( 2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xQ= I2
厂 I=I2
2. 练习三第 10 题
( 1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讨论“ 8 个 3 人间”是什么意思?
(3) 独立完成,总结提升。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做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 3 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5 页内容,课堂活动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算理,能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弓 I 入新课
1. 对口令
3 X 2=4 X 3=8 X 2=1 X 1 =
2 X 4= 3 X 6=3 X 3=2 X 2=
2. 读口诀,说算式
二三得六( 2 X 3=6 , 3 X 2=6 )
一四得四( 4 X 仁 4 , 1 X 4=4 )
三四十二( 4 X 3=12, 3 X 4=12 )
3. 根据图示写算式
OOO OOO OOO
算式是: 3 X 3=9 或者 3+3+3=91
OOO OOO OOO OO
这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4.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 2 )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三、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 .观察插图,明确题意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
( 1 ) 3 人一组的有 3 个组;
( 2 )另多出了 2 人 2 ?自主探究,交流想法
独立思考计算后,全班交流想法: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 1 )挨个数的方法,数出来是 11 人。
(2) 加法计算: 3+3+3+2=11 (人)
(3) 先数前三组是 9 人,再接着数另外 2 人: 9+2=11 (人)。
3 ?顺势引导,建构新知
这 3 个组的人数怎么算?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是不是刚好只有 3 个 3 ?还应该在 3 X 3
的基础上怎么样?
4 ?问题系列,强化理解
(1) 紧扣三个问题理解 3 X 3+2 。
1 3 X 3 表示什么?
2 为什么要“ +2 ”?
3 3 X 3+2 表示什么意思?
(2) 紧扣三个问题理解 3 X 4 - 1 。
1 3 X 4 表示什么?
2 为什么要一 1 ?
3 3 X 4-1 表示什么意思?
4 ?计算答案,小结方法
结合情景说说 3 X 3+2 与 3 X 4 - 1 先算什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算的是什么。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课堂活动第 1 题。
(1) 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三角形及五角星。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 交流:所列算式的理由及计算的方法。
2 ?课堂活动第 2 题。
z\ z\ z\ z\ /\
/|\ /|\ 个个八
(1) 根据小棒,写出算式,交流算式表示什么。
(2) 教师出示圆片图: . -
OO OO OO TT
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把收获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第 4 课时 3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8 页,练习四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通过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
学生准备:数学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学生快速背诵 1 ? 3 的乘法口诀。
2 ?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 1 ? 3 的乘法口诀,你们敢接受考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 法口诀的练习。
板书课题: 3 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1 ?练习四第 1 题
(1) 计时比赛,交流算法。
3 ^7 — 9x2^ 2 冥金
1 提出要求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
3 X 7 , 9 X 2 用到了哪句口诀?看的是哪一个因数? 2 X 6 , 5 X 3 用到了哪句口诀?
看的是哪一个因数?
(2) 补充练习,提高速度。
4 X 2 、 6 X 3 、 1 X 9 、 7 X 2 、 8 X 3
生口答练习
4. 练习 4 第 2 题
( 1 )乒乓球图。
①师出示图,生跟着数。
2 获取信息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 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独立解答
谁会列式
5 乘加练习
从图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会写算式进行计算吗
交流:
2 X 4+1 中 2 X 4 表示什么?为什么加 1 ?
2 X 4+1 表示什么?
2 X 5-1 中 2 X 5 表示什么?为什么减 1 ?
2 X 5-1 表示什么?”
( 2 )胡萝卜图。
①教师先出示 3 根胡萝卜,学生数出一个 3 ,再出示 6 根,学生数出 2 个 3 ,依次类 推,学生数出 5 个 3 。
②学生仔细看图,获取信息 , 独立列式
7
小组交流:
乘法表示什么?为什么加(减)?整个算式表示什么?
5. 练习四第 3 题
(1) 学生计算,明确算法。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2) 补充练习,快速反应。
卡片: 2 X 4+3 , 3 X 7-4 , 9 X 1+5 , 8 X 4-5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 ?在 O 例填上〉、 V 或 = 。
2 X 3 - 1 O 2 X 2 + 1 2 X 8 0 2 + 8 1 X 8 0 2 X 3 + 1
1 X 5 + 1 0 1 X 6 2 + 7 0 2 X 4 + 1 1 X 7 - 2 0 2 X 3 - 1
2. 17 个轮胎能装配 8 辆这样的自行车吗?
3 ?练习四第 4 题
(1)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2) 全班交流。
2 X 3+1 , 2 X 4-1 ,算式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算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它们分别 表示什么?(补充式子) 2 X 5-3 表示什么?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 比较: 3 X 8+ 仁 25, 3 X 7+ 仁 22, 3 X 6+ 仁 19 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X 3+3 2 X 4 + 2 1 X 6 + 2
2 X 7 - 2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
4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4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1 页例 1 、例 2 及相应的课堂练习及练习五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掌握 4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 4 的乘法口诀计 算 4 乘几的乘法。
2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 4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 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 ?通过游戏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 4 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 4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 4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能应用 4 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弓 I 入新课
1. 复习口诀
对口令背诵 1 ? 3 的乘法口诀。
2. 揭示课题
看来 1-3 的乘法口诀你们记得很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 4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4 的乘法口诀
3. 激趣
你知道 4 的乘法口诀吗?说来听听?
4 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每句的含义是什么?这里面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这 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 4 的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 教学例 1 ,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1) 观察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获得了哪些信息?
(2) 利用旧知,填写表格。
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
学生独立将表格填完整,然后汇报。
(3) 交流汇报,并构建乘法算式。
你怎么知道 4 辆车是 16 个车轮的? 5 辆车呢?
能根据上表写出计算车轮个数的乘法算式吗?
(4) 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
根据 4 X 4=16 ,可以编出一句怎样的口诀? “四四十六”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独立根据 6 辆、 7 辆、 8 辆、 9 辆汽车的车轮数列出的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 填写在书上。
(5) 交流汇报,促进对口诀的理解。
①学生交流,教师对应乘法算式板书口诀。
4 X 6=24 ,四六二十四
4 X 7=28, 四七二十八
4 X 8=32, 四八三十二
4 X 9=36, 四九三十六
2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每句口诀的含义。
3 读一读我们自己编写的口诀
(6) 探索联系,寻找规律。
读口诀,想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 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 全班汇报。
为什么没有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着几句口诀呢?)
(7) 熟记口诀。
1 交流及口诀方法。
你们真会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
2 学生独立记口诀。
你认为 4 的乘法口诀那句最不容易记,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
3 集体记口诀练习。(全班背、同桌背)
4 游戏: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十六 四()二十 四()二十四
四()二十八 四( )三十二 四()三十六
2 ?教学例 2 ,应用口诀计算乘法。
( 1 )学生独立完成例 2 。
4 的口诀我们已经比较熟练了,你能利用口诀计算出下面两题吗?
9J 算一算一
J 5x4= [[
交流:这两道题各用了哪句口诀算?为什么 5X 4 也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计算
呢?
三、 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课堂活动第 1 题。
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2 ?游戏:唱儿歌《数青蛙》。
怎样到结果的?想的是那句口诀?
3 ?练习五第 1 , 2 题。
( 1 ) 都是用的几的口诀,算式里什么没有变?什么在变?今儿渗透函数思想。
( 2 ) 读一读,巩固口诀。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第 2 课时 4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 24 页练习五第 3 ? 7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掌握 4 的乘法口诀,能应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乘法
2 ?能应用 4 的乘法口诀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 4 的乘法 口诀的价值。
3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 4 的乘法口诀,并应用 4 的口诀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 1 ? 4 的乘法口诀,你想对 4 的乘法口诀掌握更熟练吗? 你想应用 4 的乘法口诀去正确计算解决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4 的乘法口
诀,有信心吗?
板书课题: 4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 ?全班背口诀。(顺背、倒背)
结合拍手把 1-4 的乘法口诀背一背。
2. 对口令,记口诀。
3. 4 的乘法口诀打乱顺序会背吗?师生对口令。
4. 把口诀填写完整。
5. F 面的乘法口诀,你能补充完整吗?
学生举手回答,集体同步评议。
6. 完成练习五第 3 题。
7X1= 6X2= 3x 沪 2 如
5X3= 9^3= 2X7= 5^4=
SX2= 4X8= 3X9= 7x3=
3 X 8 , 你是用的哪一句乘法口诀? 5 X 4 呢?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1 ?练习五第 4 题。
(1) 观察情境图,从这幅图中获得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2) 你能根据所学习的乘法口诀,把这四只小动物都送过河吗?
(3) 试着独立完成口算,集体交流。
2 ?练习五第 5 题。
(1) 观察图画,获取其中的数学信息。
(2) 问题是什么呢?
(3) 独立计算。
(4) 说说为什么用乘法?怎样列式?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 练习五第 6 题。
(1)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 学生独立完成,将 4 乘 1 , 2 , 3 ,…, 9 的积圈起来。
(3) 看看我们圈出的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4. 练习五第 7 题。
(1) 引导学生先观察这幅图,从图上获得数学信息。
(2) 要解决解决什么问题呢?
(3) 独立解决这些问题,集体交流。
(4) 为什么要用乘法?
(5) 4 X 9=36 ,想的哪句乘法口诀?
三、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完成练习五思考题。
(1) 引导学生先观察每幅图。
每幅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4 幅图中共有几个长方形?
(2) 集体交流。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5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5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0 ? 21 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 1 、 2 、 3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5 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 5 的口诀计算 5 乘几的 乘法。
2.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 5 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 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 激发学生学习 5 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5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 5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能应用 5 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联系旧知,弓 I 入新课
(1) 口算抢答题。
同学们口诀学得好,反应速度快。奖励你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北京 2008 年奥运
会开幕式或闭幕式中精彩的片段。
(2) 你知道五色环象征什么吗? 2 面小旗有多少个圆环?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可 用哪句口诀 ?
(3) 同样逐一出示 3 面、 4 面旗帜,说乘法算式和口诀。如果有 5 面、 6 面或者更 多的小旗,也能很快说出圆环个数吗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圆环的个数来学习“ 5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5 的乘法口诀
二、 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1 ,经历编口诀的过程
(1) 出示例 1 表格,将表格填写完整。
7 面小旗上有多少个环?你是怎样想的? 8 面呢? 9 面呢?
(2) 引导列式。
1 写出算式计算 5 面、 6 面、 7 面、 8 面、 9 面小旗上有多少个环吗?
2 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教师板书。
5 X 5=25
5 X 6=30
5 X 7=35
5 X 8=40
5 X 9=45
(3) 自主编口诀。
根据前面我们在编 1——4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你们能编出 5 的乘法口诀吗。
(4) 交流促进理解。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编的口诀?你们编的口诀表示什么呢?
(5) 找规律促进理解。
1 学生完整读口诀。
2 找规律。
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同桌讨论。
谁背口诀还有困难?或者哪句口诀比较难?想办法帮帮他。
如果有一个同学记住了 5 X 8=40, 却忘记了 5 X 7 和 5 X 9 得多少,你能帮他想一个 办法吗?
2 ?教学例 2 ,应用口诀计算
(1) 刚才同学们自己编了口诀,背了口诀,能用 5 的乘法口诀计算吗?出示题目, 计算 5 X 7= ?
(2) 积是多少?怎么想的?
(3)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 2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运用的口诀。
三、 练习应用,内化提高
1 ?课堂活动一
看算式,说口诀。
针对如 8 X 5 、 6 X 5 这种算式,追问用的哪句口诀。
2 ?课堂活动二: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1) 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对,接下 来,我请四名同学一起来做一个手的游戏。
(2) 示范游戏规则:
四人合作,可以从伸出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到八只手,依次增加伸手只数,学 生依次说出伸出多少个手指。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增加挑战性:学生随机伸出手,同学算 出一共多少个手指。
(3) 四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课堂活动三:算一算,议一议。
(1) 生在书上计算、填表。
(2) 集体订正,小组讨论:通过计算,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计算奥运会小旗圆环的个数,用前边编口诀的方法,编了 5 的乘
法口诀,发现了有趣的规律,而且记住口诀,会用口诀来计算,同学们很会学习!还要 继续记忆,争取能够倒背如流
第 2 课时 5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1 ? 22 页练习六第 1 ? 6 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并熟记 5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 积累用口诀求积的思考经验。
2 ?通过有效练习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练习、熟记 5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展示台、西药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对 5 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更加熟练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5 的乘法
口诀。
板书课题: 5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 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1 ?出示练习六第 1 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我们运用一句口诀写出了两个乘法算式。 是不是所有 5 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 2 个乘 法算式?为什么?
2 ?出示练习六第 2 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3 ?完成练习六第 3 题
(1) 观察图画,理解题目意思。
(2) 男生和女生分组计算比赛。
(3) 集体交流订正。
4 ?完成练习六第 4 题
独立完成,集体评议。引导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三、 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 ?练习六第 5 题
谁来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明白题目意思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2 ?练习六第 6 题
(1) 先观察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
⑵ 出示第( 1 )题
这一板药有多少粒?怎么计算?学生反馈时,教师引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⑶ 出示第( 2 )题
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四、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情境出示:欢迎光临 5 元超市店,出示玩具小汽车、机器人、玩具狗的单价都 是 5 元。
2 ?出示问题、解决问题
(1) 出示你最想买什么玩具?买几个?应付多少钱?
独立解决后交流。
(2) 小明有 27 元钱,他最多能买几个玩具呢?
独立解决后交流。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整理与复习
第 1 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 24 页的内容,练习七第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 1 ? 5 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建立 1 ? 5 的乘法
口诀的整体认识。
2 ?探索 1 ? 5 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 1 ? 5 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 应的乘法计算冋题。
3 ?在 1 ? 5 的乘法口诀分类排列与观察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在整理活动过程中,巩固乘法意义认识,探索 1 ? 5 的口诀表的排列规
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 1 ? 5 的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1 ? 5 的乘法口诀卡片
学生准备:每个学习小组一套 1 ? 5 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意义,揭示课题
1 ?解决问题,回忆意义。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盆花?
(1) 独立列式解决: 3 X 6=1 &
(2) 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理解:每一组 3 盆花, 6 组就是 6 个 3 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
强化:“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2 ?回忆算法,弓 I 入课题。
计算 3 X 6=18 时是怎么想的?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算的。
在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学习过的乘法口诀 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 1 ? 5 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
二、整理口诀,探索规律
1 ?整理口诀,复习巩固。
(1) 回忆口诀,引发整理活动。
1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先独立思考回忆,然后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2 请一对同桌汇报一下,一人主要发言,另一位补充或评价,教师随学生的发言出 示口诀卡片,有意识无序、杂乱地排列。
3 两位同桌说的好,很全面,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的口算卡片,有什么想说的?
(2) 整理口诀,建构乘法口诀表。
1 能不能把这些口算卡片分分类,重新排列一下?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对这些口 诀分类?
2 展示并介绍自己如何分类的。
3 呈现统一的 1 ? 5 的乘法口诀表。
独立填写完善数学教材 23 页口诀表。
2 ?观察探索,发现规律。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 独立观察思考。
(2) 小组交流各自思考所得。
(3) 全班交流
3 ?运用规律,促进掌握。
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律朗读记 忆乘法口诀表,看谁能最快有规律的熟记这些口诀。学生记忆后以对口令抽查,或同桌 互相考察的形式检测记忆情况。
三、 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 ?练习七第 1 题。
乘法口诀同学们都记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吗?
独立完成数学书第 24 页第 1 题。
2. 练习七第 2 题。
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用连线的形式帮小动物找新家,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展示一个 学生作品,全班订正。
3 ?数学书 23 页第 2 题。
独立完成,一人交流算式和想法。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表现得怎么样?
第 2 课时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4 ? 25 页的内容,练习七第 3 ? 8 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巩固乘法意义。
2. 熟练运用 1 ? 5 的乘法口诀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 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运用 1 ? 5 的乘法口诀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 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激发需要
教师,上课课外面对 1 ―― 5 的乘法口诀进行了整理复习,今天外面继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tx 们一定能对乘法口诀掌握更好。
二、 基本练习,巩固口诀
1. 对口令
(1) 师生以对口令游戏方式复习乘法口诀。
(2) 学生同桌对口令。
2. 看口诀说算式。
课件或卡片出示乘法口诀,学生说相应的两个(或一个)乘法算式。
3. 口算
口算卡片出示(教材 24 页练习七第 3 题):
4 X 7 = 5 X 6 = 6 X 3 = 7 X 4 =
4 X 6 + 4 = 3 X 5 - 3 = 5 X 7 + 4 = 4 X 8 - 1 = 5 X 6 + 4 =
对乘加、乘减的计算,各选一个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想法。
二、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 整理与复习 24 页第 3 题
(1) 练习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看图写算式。
(2) 课件出示 3 题图片订正。
引导结合乘法意义观察和表述,然后课件出示排列如下的三个算式,复习乘法各部 分名。:
2. 练习 25 页第 4 题
(1)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写算式。
(3) 订正。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 练习 25 页第 5 题
观察熟悉情境图意后出示问题:( 1 )小红买 3 个蛋糕,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 决)
(2) 你还能提出并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3) 小组内交流提问并解决。
4 ?练习 25 页第 6 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订正
三、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下面我们增加一些运用的难度,对自己有信心吗?
1. 练习 25 页第 7 题。
(1) 学生独立填空。
(2) 集体交流订正。
2. 练习 25 页第 8 题。
(1) 全班交流想法。
(2) 个人独立填写。
(3) 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回顾反思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在这节课里有什
么收获和感受?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6 — 27 页例 1 ,例 2 ,第 28 页的课堂活动 1 、 2 及第 30 页练习八 1-3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直角的概念,能说出
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与直角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以及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情境,引入课题
1 ?呈现主题图
同学们,喜欢课间活动吗?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课间活动让我们健康快乐,就让我
们一起先去感受课间活动这热闹的场景吧。
课件出示课间活动的主题图
2. 从实物中找角
校园生活可有趣。大家看,在美丽的校园里还藏着好多角呢,聪明的孩子赶快找找
吧!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真是一群会观察、会发现的孩子。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认识新图形一一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 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 1 ) 指角
冈財同学们说到剪刀上有角,吸管上有角,水管上也有角。剪刀上的角在哪儿?谁
愿意上来指一指。
都能看清楚了吗?睁大眼睛仔细看,待会我们比一比谁和老师指得一样准。 (老师
再指一遍)你能像老师这样指一指、说一说吗? (请学生完整的指出角)
吸管上的角在哪儿?(生上台指,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整的指出了角)
水管上的角在哪儿?(学生独立指出了完整的角)
( 2 ) 抽象出角
小朋友们已经能够准确地指出角了。这些角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不想看?
(课件出示实物剪刀)闭上眼睛,回忆刚才指的过程,想象一下这个角的样子。
睁开眼睛看看吧!(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的形状的过程)和你想的一样吗?
吸管上的角,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角呢。(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的形状的过程)
水管上的角,眼前出现角的样子了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比划比划。(看课件演示); 这些图形都是数学中的角。老师把他们都请到黑板上来。看看
数学中的角是这个样子的。(将三个角画在黑板上)
( 3 )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观察、想象我们得到这些不同的角,认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都有一个点。(抽生指,师用红色粉笔点出来)。
2 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是一条边, 这是另一条边。一起打个招呼。(顶点,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 两条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谁来指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最后这个角谁来指。
学生上台指,引导学生评价指得是否正确。
给你一个角你能找到它的顶点和边吗?拿出题单完成第一题。
(出示课件,回到主题图)我们刚才在图中找到的那么多的角,每一个角都有一个 顶点,两条边。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 4 )操作做角
我们认识了角,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想)那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做角吧!做角要 求谁来读一读。
活动要求:①前后 4 人合作,用不同的材料做角。
②把做的角摆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做的角又好又多。
反馈汇报:
刚才每个组的同学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 哪一组自告奋勇的来展示你
们做了哪几种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仔细看。
①学生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你为什么要把这两根小棒这样连起来?分开摆是角吗?
两根小棒的一头要挨在一起。如果分开了就没有角的顶点,就不是一个角了。 (说
完后生小心翼翼的将两根小棒的一端靠在一起)
2 学生用圆形纸折角
生独立创造角,小组交流折法。
你是怎样折的?(生折)指一指你折的角顶点和边在哪里?(生展示)
其他折出角的同学举起来看看,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3 做活动角
为什么选择两根塑料片,还要把一端扣起来呢?
因为两根塑料片就是角的两条边,这样扣起来就有了角的顶点。
你做的角和前面用小棒摆的角、用纸折的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动)你动给 大家看一看。
准备好活动角,我们就来做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听口令,先做一个小小的角,请把你的角变大一点、再变大一点,变小一点、再变 小。
加快节奏,看谁的反应快。变大、变小、变大、变大、变小。变成功了吗?成功的 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发现?
1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2 不论角变大变小,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像这样大小可以变化的角吗?
课件演示:剪刀,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的变化,扇子合拢角变化。
2. 初步认识直角
( 1 ) 观察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
看看它上面有几个角。你认识这些角吗 ? 它叫什么名字 ?
( 2 ) 联系生活认识直角。
1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上面有直角,并指出来。
2 小组互说。黑板面、五星红旗、桌子面、墙面、笔盒面上都有直角。
3 找一找,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 ? 老师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下来,你能找出它 的顶点和边吗 ?
( 3 ) 认识直角符号。
老师在直角处画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 4 ) 折直角,拿出一张你喜欢的纸,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 小组活动后汇报。
( 5 )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判断黑板、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否是直角。
三、 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练习八第 1 题
2 ?练习八第 2 题
3. 练习把第 3 题
生判断出直角,并用直角符号标出来。也可用三角板后量再判定。
四、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 (课件欣赏生活中的角)关于
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第 2 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 — 29 页的例 3 、例 4 及 29 页的课堂活动 1 、 2 题,练习八第 4 题 - 思考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2 .加深对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 象思维。
3. 受生钝角与锐角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难点:能根据直角与锐角、钝角的关系判断是什么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去儿童公园玩吗,谁愿意把你都玩过些什么告诉大家?(让学生充分地
说。)今天,我们一起去儿童公园玩玩,好吗?
出示公园情境图,弓 I 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根据所学的有关角的 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吗?
你们知道吗?在数学王国里,“角氏家族”有三兄弟,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中的老
二 ----- 直角。你们还想认识直角的弟弟和哥哥吗?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 最先认识它们,并和它们交上朋友!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1 ?操作体验,初步感知直角、锐角和钝角
(1)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1 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装有各种角卡的袋子,把这些角展开在桌面上,看看你能 把它们 分成几类?
2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2)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 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 分成三类:直角是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又分为一类。
2 ?讨论交流,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学生交流后小结:比直角小的就是直角的弟弟,我们把它叫——锐角;比直角大的 就是它的哥哥,我们把它叫一一钝角。
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学生讨论得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方法来判断。
3 ?教学 例 4 ,尝试练习
(1) 让学生试着把这些角进行分类。
(2) 全班交流,评价。
(3) 总结辨别锐角、钝角的方法。
4. 游戏操作,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是什么角?猜猜看,如果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
角?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 1 、图 2 、图 3 ,然
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
看来 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 3 个角、 4 个角和 5 个角
仔细观察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第 29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游戏:用手臂做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判断是什么角
2 ?第 29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用小棒摆角
(1) 学生先独立操作,用两根小棒摆出不同的角。
(2)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摆的是什么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3) 再全班交流,加深对锐角、钝角的认识。
3 ?练习八第 4 题。数角
学生独立比一比,填一填,再抽生汇报,集体订正。
4. 练习八第 5 题。
(1) 学生独立数数。边数边做出角的符号。
(2) 抽生汇报。交流:怎样数才不易数错?
5. 指导练习(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再全班交流(答案不唯一)
六、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锐
角和钝角,让我们课后去寻找吧!
二、表内乘法(二)
6 , 7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6 , 7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1 页例 1 、例 2 ,课堂活动,练习九 1 、 2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 & 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记住 6 , 7 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 确求积。
2. 感悟 6 , 7 乘法每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能找出 6 , 7 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3. 让学生初步体验 6 , 7 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 6 、 7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掌握 6 , 7 乘法的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 6 、 7 的乘法口诀来源和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算式卡片、口诀卡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诀,引出课题
1. 提出背口诀的要求
教前面我们学习了 1 - 5 的乘法口诀,现在会背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分大组竖着背
背这些口诀。比比哪个大组背得整齐、准确。
学生分大组竖背 1-5 的口诀
2. 看算式,说口诀
3 X 3= 6 X 5= 4 X 7= 5 X 5= 4 X 3= 8 X 4=
9 X 2= 6 X 4= 9 X 5= 2 X 5= 1 X 7= 3 X 8=
先快速地看看这些算式,想想该用哪句口诀(我们来开火车说口诀。 )
教看来,大家 1-5 的乘法口诀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1,经历 6,7 乘法口诀形成过程
( 1 )教学 6 的乘法口诀
1 观察情景图,收集信息(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阿姨说每本台历 6 元。那两个小男孩看着台历说一个星期有 7 天。
2 复习旧知。
现在,我们知道 1 本台历 6 元,那 2 本台历多少元?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 1 本台历 6 元,除了可以得知 2 本台历的价格,还能知道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4 主探究 6 的乘法口诀。
那 6 本台历多少钱? 36 是怎么得到的?
用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表示呢? 6 X 6=36
为什么这么列式?
每本台历 6 元,要求 6 本台历的价格就是求 6 个 6 的和。
看算式,编口诀,谁来?为什么这样编?
7 本台历多少钱?怎么列算式? 口诀是?
8 本台历、 9 本台历的价钱能自己算吗?好请打开书第 37 页,把这 2 个算式和口 诀补充完整。
6 X 8= ( 48 ) 六八(四十八)
6 X 9= ( 54 ) 六九(五十四)
做完以后自己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4 齐读口诀,找规律。
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口诀读一读,边读边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
5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真能干,能自己编口诀了。看看, 6 的口诀有几句呀?(四句)对,这就 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6 ”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并补充板书: 6 的
6 运用规律记口诀。
我们再一起读读这 4 句 6 的乘法口诀。加快速度,再来一次。
现在,我知道六六三十六,但我一时想不起六七多少了?谁能帮帮我呀?六七四
十二。 36+6 = 42 ,所以六七四十二。
我还知道六九五十四,但我忘了六八多少了?怎么办?
六八四十八。 54 - 6 = 48 ,所以六八四十八。
老师已经记住了 6 的口诀,你们记住了吗?好,我来考考你们。
先按顺序对口令,再打乱顺序对口令。
(2) 教学 7 的乘法口诀
①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例 1 的情景图还知道一个星期有 7 天,指的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共 7 天。那你知道 6 个星期是多少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个星期是 42 天,因为六七四十二。
②自编 7 的乘法口诀。
你已经会用 6 的乘法口诀了,真棒! 7 个星期是多少天呢?
怎么得到 49 的?
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编出它的乘法口诀吗?为什么这样编?
学生自主写出 8 个星期多少天? 9 个星期多少天的算式,并自主变出口诀。
7 X 8= ( 56 ) 七八(五十六)
7 X 9= ( 63 ) 七九(六十三)
学生交流理解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的意义。
3 齐读口诀,补充课题
数数 7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7 的乘法口诀。
补充课题并板书: 7
4 找规律,记口诀
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口诀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又有什么发现?
带着你的发现,加快速度,再来一次。
七八五十六的前一句是七七多少?那后一句是七九?
你怎么这么快就记住了 ?
(3) 记 6 , 7 的乘法口诀。
由一句口诀可以推出上一句或下一句口诀。你们真会想办法!
再看看 6 , 7 的口诀,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
①按顺序读 6 , 7 的口诀。
好,我们先热热身,一起来读读 6 , 7 的乘法口诀。
②对口令(教学第 38 页课堂活动 1 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对口令的游戏。我说:六七( )
四十二。……
谁想来当当小老师,考考大家?
还想玩吗?好,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说前半句,一人对后半句,然后交换。
同桌同学对口令。
3 背 6 , 7 的乘法口诀。
有没有哪个能干的小朋友已经会背 6 , 7 的乘法口诀了?抽两个学生背口诀。
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背呀,那请你们先自己背一背,再背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抽两组同桌反馈
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背背。
2 ?教学例 2 ,应用口诀计算
(1) 自己完成 31 页的例 2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议。
六八四十八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算式?
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算式?
看来,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那是不是每句口诀都能计算两个乘法算式?哪些不能?
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它可以计算哪个算式?
现在,大家对 6 , 7 的乘法口诀已经很熟悉了,那你能看口诀,说出与它相关联的 算式吗?
出示乘法口诀,抽生说出相对应的算式。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 ?完成课堂活动 2 题
(1) 理解问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 6 根小棒摆 1 个六边形边,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摆 1 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 6 根小棒)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 3 个呢?请 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摆摆看。
(2) 学生小组合作摆后汇报。
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 7 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 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6 X 7=42 或 7 X 6=42 。口诀:六七四十二。
看来,大家已经能灵活运用口诀了。那就请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边用小棒摆六边形, 边说:摆 1 个要 6 根小棒, 2 个要 12 根小棒……
(3) 四人小组活动。
2. 练习九第 1 题
下面,就请你运用所学的口诀,完成 32 页练习九第 1 题的计算。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全班展示,评议。
(2) 观察发现。
仔细观察,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 1 : 上下两个算式的积相同。
你知道上下两个算式的积为什么相同吗?
还有什么发现?用的哪一句口诀?
3 ?练习九第 2 题
通过 1 题的练习,我们知道通常两个算式可以共用一句口诀,那请看这两句口诀与 它们相对应的算式各是哪些?打开书第 32 页,完成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全班展示,评议。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学生回答略。
学习了这些口诀,我们就要运用它们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 2 课时 6 , 7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3 页练习九 3 - 6 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 6 、 7 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含义的理解。
2 ?能正确比较熟练应用 6 、 7 的乘法口诀求积,积累应用口诀求积的思考经验
3 ?在有效练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记 & 7 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 ?背 6 , 7 的乘法口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6 , 7 的乘法口诀,老师想考考你们是不是都熟悉了。
( 1 ) 男女生分别背 6 , 7 的口诀
( 2 ) 分大组背口诀
( 3 ) 全班背口诀
2 ?看算式,说口诀(课件出示乘法算式)
7 X 42 X 93 X 68 X 34 X 69 X 5
6 X 68 X 73 X 96 X 75 X 24 X 4
现在请你们先快速地看看这些算式,想想该用哪句口诀。 (开火车说口诀)
3 ?揭示课题
看来, & 7 的乘法口诀你们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 6 、 7 的乘法口诀的 练习。
板书课题: 6 , 7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 基本练习,巩固口诀
( 1 )练习九第 3 题,把积填在花瓣上
一句口诀通常可以算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你能灵活运用这些乘法口诀完成计算 吗?请看第 3 题,仔细观察两朵花瓣,你知道了什么?
将黄色花心和红色花瓣上的数相乘,得到的积写蓝色花瓣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议。
三、 综合练习,整体提高
1 ?练习九第 4 题
( 1 ) 填出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
课件出示 3 X^= 21 □X 4 = 24
方框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 2 ) 学生独立完成第 4 题。
( 3 ) 反馈第 4 题时抽一两个算式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 ?练习九第第 5 题
经过前面的练习,相信第 5 题你会算得更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竖着观察,每组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 ?练习九第 6 题
课件出示第一只兔子
小兔也想考考你们,看看这只小兔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啊?
课件出示其他 5 只兔子。请把小兔身上空白的地方填上。
学生独立填数后全班汇报。
四、拓展练习,
发展提高
△ =36
2.
□ xO =63
△ + □ =13
□ + O =16
△ = ()
□ = ()
□ = ()
O = ()
五、反思总结,
概括提升
这节课,我们对 6 , 7 的乘法口诀作了计算部分的练习,相信小朋友们对口诀的运 用很熟练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口诀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 3 课时 6 , 7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3 - 34 页练习九 7 - 11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熟记 & 7 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2 ?通过乘法、加法的对比练习,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用 & 7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 对口令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 6 , 7 的乘法口诀,记住了吗?我们来比赛一下,看看哪 些同学记得熟练。
采用师生对口令、男女对口令等形式背诵 6 , 7 的乘法口诀。
2. 揭示课题
看来,经过前面的练习,你们已经能灵活运用 6 , 7 的乘法口诀了。这节课我们就
运用所学的口诀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板书课题: 6 , 7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 基本练习,巩固算法
1 .口算,并想一想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6 X 5=6 X 8=7 X 8=6 X 7=
6 X 9=4 X 6=1 X 6=7 X 1 =
7 X 9=6 X 6=7 X 7=7 X 5=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在交流时抽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用的那句口诀计算的。
练习九 7 题,
在 0 里填〉
、 V 或 = 0
7 X 7 0 36
36
0 6+6 9
X 6 0 63
6 X 8 0 48
42
0 7+6 8
X 7 0 48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抽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3. 练习九 9 题,在□里填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时抽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 24 是开放性的
题。
三、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1 .练习九第 8 题
对比练习,加强理解乘法的意义
( 1 )课件出示 8 题图收集数学信息,理解“各”的意思。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生将“我”改为“左边”、“右边”这样的词语来叙述。
问题是什么?
两个货架上各有多少个热水瓶?
“各”是什么意思?
那要求两个货架上各有多少个热水瓶,实际上是求什么?
能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反馈,交流。
第一个货架有多少个热水瓶,为什么这样列式?
第二个货架有多少个热水瓶,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指导学生写答语。
(4) 比较。
同样是求有多少个热水瓶,为什么左边这幅是用乘法,而右边这幅图是用加法呢?
2 .练习九 10 题
那我们再看看 10 题,你能解决吗?课件出示 10 题图
(1) 收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小男孩家住 1 号楼,每层住 6 户,共有 6 层。小女孩住 2 号楼,有 7 层,每层住 8 户。每幢楼各住多少户?
这道题实际上求的是什么?
从哪里知道的?
(2)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解答。
小朋友真善于观察!那这两道题你们能解答吗?请自己完成。
(3) 全班汇报。
这两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都用乘法? 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四、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练习九 11 题
( 1 )课件出示第 11 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看来,大家已经会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了。那再看看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 么?
(2) 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每只船上有 6 个小朋友, 4 艘船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请学生将问题解答在作业本上,全班汇报。
(3) 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哪 E 个能干的小老师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其他小朋友?
抽几生提问,学生将问题解答在作业本上,全班汇报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这几节课的练习,小朋友们能运用 6 , 7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了。明天我 们将接着学习 8 , 9 的乘法口诀。
8 , 9 的乘法口诀
第 1 课时 8 , 9 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5 页例 1 和例 2 ,课堂活动 1 、 2 题,练习十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 8 , 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8 , 9 的乘法口诀,能用 8,9 的乘法口 诀求积。
2 .探索每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促进学生对口诀的理 解与掌握。
3. 感悟编口诀方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学习能力。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 8 , 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 8,9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指导 8,9 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弓 I 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到。
课件出示谜面: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 沫吐。(猜一种动物)
(课件出示一只螃蟹)大家真棒,一猜就中!你们知道 1 只螃蟹有几条腿吗?
(课件出示两只螃蟹) 2 只螃蟹有几条腿呢?
课件依次出现 3 只、 4 只、 5 只、 6 只螃蟹,学生口答出腿的条数。
7 只螃蟹有多少条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那 8 只、 9 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 8 , 9 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 .教学例 1 ,经历编制 8,9 口诀的过程
⑴教学 8 的乘法口诀。
要求 8 只螃蟹有多少条腿, 9 只螃蟹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 ? 根据算式你能编出乘法 口诀吗 ?
学生自主探究,在作业本上尝试写算式和编口诀。
做完后同桌互相交流,再请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8 X 8=64 八八六十四
8 X 9=72 八九七十二 (教师板书)
孩子们真能干,自己编出了 8 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
“八八六十四”的意思就是 8 个 8 的得数是 64 , “八九七十二”……
(2) 教学 9 的乘法口诀。
孩子们自己编出了 8 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那你会编 9 的乘法口诀吗?请在四人小 组里交流,联系实际生活编出 9 的乘法口诀。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3) 总结方法记口诀。
真棒,孩子们自己编出了 8,9 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干脆 利落!
学生齐读口诀。
观察 8 , 9 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你认为最难记的是哪一句 ? 用什么方法记得最快 ?
这真是个好办法! 一句口诀可以根据上一句或下一句口诀得出,现在请同学们把刚 才认为不好记的,或还没记熟的口诀记一记。
(4) 课堂活动第 1 题:手指游戏记 9 的乘法口诀。
其实记忆 9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就藏在我们小朋友的手指上,想不想知道?
教师示范: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 1 到 10 的顺序排列,算几乘 9 ,只要弯曲相应 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 如:四九,就弯起左手左起第 4 个手指,左面的 3 个手指表示 30 ,右面的 6 个手指表示 6 ,所以就是“四九三十六”。
师生一起用双手表现出 9 的乘法口诀。
用双手表现出 9 的乘法口诀,同桌一起玩对口令游戏,对完一次后,交换角色再进 行对口令练习。
(5) 寻找规律记 9 的乘法口诀:第 36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学生齐读题目,独立完成在数学书上。完成后,请学生先思考自己发现规律,再在 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小结:孩子们太了不起了,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呢?留给你 们课外去探索吧!
学生根据这些规律一边读,一边记忆。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
2. 教学例 2 ,应用口诀。
口诀你们已经会背了,那我们马上运用刚才学过的口诀进行计算。 请翻到数学书 35 页,完成例 2 ,并思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小结:熟记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乘法,是几与 9 相乘,就背“几九多
少”的口诀来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应用内化
1. 练习十第 1 题:小狗拉车游戏。
记住了 8 , 9 的乘法口诀还能帮我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玩小狗拉车 的游戏。学生翻到数学书 36 页,把练习十第 1 题小狗拉车的得数填在书上。
反馈时,教师课件演示小狗拉着车自动地从左向右移动,学生口答得数。
2. 练习十第 2 题;想口诀填空。
9 X( ) =45 4 x( ) =36 ( ) X 9=63
9 X( ) =9 ( )X 9=72 5 X( ) =4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举手抢答,并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
的。
翻到数学书练习十第 2 题,自己读一读想的哪句口诀。
3. 看算式写得数。
练习十的第 3 题,请学生独立完成在数学书上。
完成后再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你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总结:孩教师子们真棒!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会观察、爱思考、能发现、更会
应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第 2 课时 8 , 9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 37 ? 38 页练习十的第 4 ? 9 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能熟记 8 , 9 的乘法口诀。
2. 进一步掌握用 8,9 的乘法口诀求积得方法,积累思考的经验,并能正确、熟练解 决用 8,9 乘法口诀计算的问题。
3. 感受用 8,9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数学学 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 8,9 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数学卡片、小五星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正方形纸和 8 颗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 回忆口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8 , 9 的乘法口诀,还记得吗?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熟练!
(1) 全班齐背口诀。
(2) 分 4 人小组轮流背口诀。
(3) 师生对口令。
2. 看来, 8 , 9 的乘法口诀大家学得真不错,你们还想对 8,9 的乘法口诀掌握更熟
练吗?你们想学习应用 8,9 的乘法口诀解决外面身边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将进行 8,9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板书课题: 8 , 9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二、 基础练习,巩固口诀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过超市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超市去逛一逛。看 谁收获多!
1. 练习十第 4 题:卖鸡蛋。
课件出示第 4 题的鸡蛋图,提出问题:一盒鸡蛋有几个呢? ( 6 个)。
2 盒鸡蛋有多少个? 3 盒呢?…… 6 盒呢?(学生口答)
你能算出 7 盒、 8 盒、 9 盒鸡蛋各有多少个吗?
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 37 页练习十第 4 题,把算式写在问题的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议。请学生说出算式和结果,并说说在算时用到了哪一句口 诀。
2. 练习十第 5 题:口算高手。
我们再到礼品区去走走。礼品区刚进了一批漂亮的五星贴纸,这些五星是用来奖励 给“口算高手”的,你们想要吗?(出示五星贴纸)在两分钟内,能正确、快速的完成 口算题的为就是我班的“口算高手”,计时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练习十第 5 题。
在交流时选择 2 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用的哪句口诀计算的。 其中重点说说“ 7 X 8-8 、 2 X 9+9 、 1 X 8-8 ”这三道题,你在计算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3. 练习十第 6 、 7 题
(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 6 题。
全班交流后,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变了,积也要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 7 题。
算完后说说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三、 综合练习,巩固提升
1. 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
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口算高手”还真多!请同学们心算下面各题, 算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 X 7 9 x 6 5 x 8 1 x 9 9 x 9
7 X 8 6 x 9 8 x 5 9 x 1 8 x 8
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如果给你一句乘法口诀你能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呢? 出示口诀卡片,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算式,请两名学生板演。
写完后仔细观察,又有什么发现?
七九六十三 一八得八 三九二十七
八八六十四 五九四十五 九九八 '
2 ?练习十第 8 题:买玩具。
我们继续到数学超市去看看。这是大家最喜欢的儿童玩具区。
学生独立完成在数学书上,要求写出算式。
算完后,同桌交流,核对信息,如果发现有不同的结果,请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四、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练习十第 9 题:游乐场的数学问题。
我们的数学超市里除了有好玩的玩具,还有好玩的游乐场,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练习十的第 9 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请几名学生来介绍。
开展四人小组活动,活动要求:
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小组成员解决,每人要解决 4 个数学问题,只写算式, 完成在作业本上。
2. 思考题
教师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和磁钉摆出思考题中的图。
现在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有几颗棋子?在不增加棋子总数的情况下, 你能使正方形的
每条边上有 3 颗棋子吗?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
全班交流汇报,表扬鼓励积极动脑的学生。
五、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这节课中自己或者同伴的表现怎么样?
整理与复习
第 1 课时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9 页第 2 题,练习十五第 1 — 5 题,第 46 页的数学文化。
【教学目标】
1. 经历 1 ? 9 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建立 1 ? 9 的乘法口诀的整体认识,促进认知 结构形成。
2. 能熟记 1 ? 9 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地解决相应的乘法计算问题。
3. 探索乘法九九表的排列规律,促进对 1 ? 9 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 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了解关于乘法口诀的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总结乘法口诀表的规律,能熟练运用乘法口 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数学文化,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动手又动脑,自己编完了 整个乘法口诀表,把掌声送给自己!(学生兴奋地鼓掌)
你们知道吗?其实乘法口诀在中国至少已经存在了三千多年, 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
化的巨大贡献。想了解一下吗。
通过课件一幅一幅出示数学书 46 页的数学文化“九九表”,学生观察阅读。
了解了乘法口诀的历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乘法口诀是世界文化的一块瑰宝,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今天,外面就来 对前面学习的乘法口诀等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 自主整理,探索规律
1. 整理乘法口诀表
我们先来把这个了不起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好吗?例如我们来看第一个空 (二四
得八),你觉得这里该填哪句口诀呢?你是怎么想的?
那后面的孩子们会填了吗?学生完成书上 40 页乘法口诀表。
教师巡视,帮助那些不太会填的孩子。
教师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让孩子们看着这个表格,检查自己是否都填对了。
2. 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
(1) 观察口诀表的规律
你们知道吗?这张小小的乘法口诀表里,藏着很多很多的小秘密,你能发现吗?请 孩子们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小秘密呢?
学生独立观察。
(2) 四人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