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章末复习
选择题
《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 )
A.纤维素、油脂 B.糖类、油脂 C.纤维素、蛋白质 D.单糖、蛋白质
能与Na反应放出H2,又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pH试纸变色的物质是( )
A.CH2=CH-COOH B.CH2=CH-CH3
C.CH2=CH-CH2OH D.CH2=CH-COOC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甲醛()和乙二醛()互为同系物
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的名称是异丁烷
法国、美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CH2Cl2、丙烯、戊醇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2Cl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丙烯能使溴水褪色
C.戊醇与乙醇都含有羟基 D.CH2Cl2只有一种结构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H4含有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NA
C.常温常压下,3.0g葡萄糖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乙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为0.4NA
由乙烯和乙醇蒸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若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则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A.15.6% B.26.7% C.30% D.无法确定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B.向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C.乙酸与乙醇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乙酸乙酯小于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8、已知气态烃A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倍,有机物A~E能发生如图所示一系列变化,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B.A→B所用试剂为H2O
C.分子式为C4H8O2的酯有3种 D.等物质的量的B、D分别与足量钠反应生成气体的量相等
9、乙醇分子结构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键的说明不正确的 (? ???)
A.和金属钠反应是键①断裂
B.和浓氢溴酸混合加热时断键②
C.和浓硫酸共热到170℃时断键②和⑤
D.和浓硫酸共热到140℃时仅断键②
1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正确的是 (? ???)
A.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
C.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D.氨基酸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填空题
11、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酒精灯等已略去)。
取17.1gA放入装置中,通入过量燃烧,生成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通入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3)通过该实验,能否确定A中是否含有氧原子_______(填“能”或“不能”)。
(4)若A的摩尔质量为,C装置增重9.99g,D装置增重26.4g,则A的分子式为 。
(6)A可发生水解反应,A可水解生成2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且这两种产物均为,则A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已知:①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②。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官能团名称: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设计B的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的锥形瓶中盛放的固体药品可能为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②实验过程中,丙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物质B的催化氧化产物与葡萄糖具有相同的特征反应,将所得的氧化产物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加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生活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1)为探究蔗糖的某些化学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下表是他们进行实验后填写的实验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A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0%的蔗糖溶液,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 无明显变化
B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C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后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①A、B两方案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确定某糖溶液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共同产物是________,油脂在________(填“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更彻底。
(3)在实验中,有时手上不慎沾上少许浓硝酸,处理后沾过硝酸的部位可能出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复习题
选择题
C 2、C 3、A 4、A 5、C 6、B 7、B 8、C 9、D 10、A
填空题
11、使有机物A充分燃烧 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H2O 吸收 A燃烧后生成的CO2
能 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羟基 羧基
取代反应 AD 产生砖红色沉淀
(1)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蔗糖水解后,催化剂稀硫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 取该糖溶液适量,加入银氨溶液并加热,无现象说明它不是葡萄糖,再取该糖溶液适量按方案C进行操作,得到砖红色沉淀,说明是蔗糖溶液
(2)甘油 碱 皮肤变黄 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