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探究加速度
与
力、质量的关系
伽利略的研究之路
对现象
的一般
观察
提出
假设
运用逻
辑得出
结论
实验
验证
修正
推广
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原因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猜想: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猜想的理由是什么?
一、提出问题
加速度与力、质量有关
二、做出假设
a、
F、
m
之间的关系
猜想?
成正比
成反比
三、制定计划
1、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过的有关
加速度的表达式有哪些?
2、根据以上表达式,我们分别可以设计
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测量物体的
加速度?(发挥你的想象力!)
小车
小车
黑板擦或夹子
F
F
方案一:
由于两小车同时启动、同时停止,故运动时间相同
让两小车的质量相同m1=m2,两托盘钩码的个数不同
(F1
≠F2)
。
探究a与
F的关系时
探究a与m的关系时
让两托盘钩码的个数相同(F1=F2)
两小车的质量不同m1
≠
m2
。
实验方案
质量保持不变
合外力保持不变
方案二:
Δx=aT2
光电门1
光电门2
挡光板
△x
t
方案三:a=ΔV/Δt
气垫导轨、光电门
数字计时仪
气垫导轨装置
四、实施计划
(1)选择实验仪器
(2)设计实验步骤
(3)列出注意事项
(4)分析误差来源
方案二:
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如何求加速度?
如何求质量?
如何求合外力?
小车
纸带
打点计时器
控制变量法
保持m一定,
保持F
一定,
探究a与
F的关系
探究a与m的关系
探究思路:
注意事项
(1).要使砂(砝码)和小桶(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m)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3).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
(4).起初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
F/
N
a/m·s
-2
0.15
0.30
0.45
0.60
0.75
0
0.1
0.2
0.3
0.4
0.5
当小车质量不变时
次数
F/N
a/m
·s
-2
1
2
3
4
5
如何更直观地处理数据?
0.10
0.146
0.20
0.302
0.30
0.428
0.40
0.592
0.50
0.751
m/
kg
a/m·s
-2
0.2
0.4
0.6
0.8
1.0
0
0.2
0.4
0.6
0.8
1.0
1.2
当拉力不变时
次数
m/kg
a/m
·s
-2
1
2
3
4
5
0.400
0.861
0.500
0.692
0.750
0.470
1.000
0.352
1.200
0.290
a/m·s
-2
0.2
0.4
0.6
0.8
1.0
0
0.5
1.0
1.5
2.0
2.5
/kg
-1
m
1
当拉力不变时
次数
m/kg
a/m
·s
-2
1
2
3
4
5
1/m(kg
-1)
2.50
2.00
1.33
1.00
0.83
0.400
0.861
0.500
0.692
0.750
0.470
1.000
0.352
1.200
0.290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即:
得出结论:
例1: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
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
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
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
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
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M?m
两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1/M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目标突破2
例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1=5g
B.m2=15g
C.m3=40g
D.m4=400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Δt1、Δt2、D、x表示)
取下牵引砝码,M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
D
a=[(D/
Δt1)2_(D
/Δt2
)2]/2x
表达交流(3分钟)
小组间进行交流,相互间取长补短,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看看有没有实现以下的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随堂达标检测
(时间5分钟,满分100分)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
)
A.a-m图象
B.m-a图象
C.a-1/m图象
D.1/m-a图象
2.如果a-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
A.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C.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D.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反比
3.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4.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注意始终满足M?m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图中的(
)
C
BCD
B
D
小
结
猜想
探究
目的、原理、方案、
结论
作业:整理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