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09: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课文结构:
第一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目 “文化大革命”
第三目 伟大的建设成就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三面红旗
(1956——1976)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
宪法诞生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底)
(1954)
(1956-1965)
1956: 充满希望
多事之秋
1957:十字路口
1958:走向疯狂
1959——1961 严重困难
1962——1965: 恢复发展
——中共“八大”召开,指出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全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开展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三面红旗)
——三年自然灾害
(1)八字方针提出
(2)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调整
(3)七千人大会(1962年)
(4)提出“四个现代化”(1964年)
(1956-1965)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中共八大(1956)
1、内容:
2、实质:
3、意义: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充满希望的1957
(1956-1965)
充满希望的1956
二、双百方针:
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
(学术问题)
多事之秋的1956
1、国际: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起极大思想混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大动荡时期。
2、国内: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1956-1965)
十字路口的1957
“党天下”、“轮流坐庄”。
“我们现在生活没有1949年的生活好,现在我们工人的工资高,但商品价格比1949年的高,物价涨得太多了,不如1949年的生活好。”
“毛主席领导好是好,再过两年有米讨;毛主席万万岁,买什么东西都站队。”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
1、开展全党整风运动
2、开展反右派斗争,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1956-1965)
走向疯狂的1958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讲话:
“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1956-1965)
走向疯狂的1958
三面红旗
1、1958年的总路线(指导思想)
2、大跃进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浮夸风”
工业——大炼钢铁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反映人民愿望,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56-1965)
走向疯狂的1958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在“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
农业:
高指标、瞎指挥、放卫星、浮夸风
工业:大炼钢铁
“浮夸风”
(1956-1965)
走向疯狂的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1: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特点:
一大二公
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1956-1965)
走向疯狂的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评价:
严重困难的1959——1961
(1956-1965)
捡菜叶的市民
天灾?人祸?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儿童
日无鸡吃米,夜无老鼠粮。
树皮与泥土,野草拌秕糠。
欲哭眼无泪,欲笑面无光。
颓然我叹息,过渡日何长
——农民记大饥荒诗
(1956-1965)
恢复发展的1962——1965
(1)八字方针提出
(2)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3)七千人大会
(4)提出“四个现代化”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在一起
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现代科学技术
社会主义强国
二、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原因:
1966春夏
1967年初
1969年4月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
文革发动,打倒一切
一月风暴,全面夺权
中共九大
林彪集团武装政变
毛泽东逝世
周恩来主持工作 批判极左思想
邓小平整顿工作,经济形势好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二、“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史料一:大跃进期间,损失约1200亿,文革十年,损失约5000亿,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30年间,我国全部基建总投资为6500亿,由此可见,这两次大折腾所损失的6200亿几乎相当于我国前三十年的全部基建投资。
1、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的启示?
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性质:
启示:
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把工作重点到转移经济建设。
2)、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刘少奇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如何评价毛泽东?
二、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领域 成 就
工业
国防 科技
农业
教育医疗
外交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三线建设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农田建设、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长足进步、蓬勃发展
建交高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中美建交(1979)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伟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 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地区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科技和国防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为国家隐姓埋名,连父母妻儿都不知其行踪。
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一个数据要一日三班倒,演算一个多月。
试验出事故,深知辐射危险却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临终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国家脊梁——邓稼先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国家脊梁——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1960年参加松辽石油会战时他逢人就问的三句话:“这里我的井位在什么地方?我的钻机什么时候能到,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为了堵住井喷,纵身跳入滚烫的泥浆。
被誉为“铁人”“钻井卫星”“钻井闯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政府为恢复自己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重返联合国: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年-1976年)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地质之光”
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
1956—1976年三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历史特点:
总结:
——恢复发展(八字方针、政策调整、
七千人大会、提出“四个现代化”)
——中共“八大”召开,指出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全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开展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三面红旗)
——严重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1956:
1957:
1958:
1959—1961
1962——1965
文化大革命
时间:
原因:
性质:
1966——1976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发动“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就表现、时代精神、历史意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