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7课《(演唱)小山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 第7课《(演唱)小山羊》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3-09 10: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湘版音乐四年下册第七课《小山羊》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音乐四年下册第七课中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感受并演唱侗族歌曲《小山羊》。《小山羊》是一枚南侗地区的童声大歌。歌词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曲调短小、旋律起伏不大、活泼自由、歌唱性强,演唱形式较为灵活。合唱部分两个声部旋律与持续音的交替出现、此起彼伏,互相映衬是侗族大歌极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是侗族大歌这一民族民间合唱精品中的点睛之笔。
学情分析:
1、学生不太喜欢民族民间歌曲。上课前,学生们不知道、不了解侗族大歌,缺乏对侗族大歌基本的感性认识。
2、在歌唱能力方面,同一个班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可以直接视谱歌唱,有些同学则需要帮助。因此在教学前,我将提高学生准确歌唱能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柯尔文手势练唱常用音程、模唱等帮助学生解决准确歌唱的问题;并在歌唱状态上,随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教学设想:
1、直观演示——采用教师“范唱”和视听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2、口传心授——强调贴近原生态的民歌演唱,感受侗族人民学歌的过程,亲身体验、领略侗族大歌的独特意蕴。增强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音乐技能训练——学生通过教师的柯尔文手势引导演唱二声部旋律;学生自主挥拍识读歌谱;听辨模唱;提升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音乐感受力和音乐文化理解力,继而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4、古老的学习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在合唱中学会倾听与合作。
教学目的:
1、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乐于学习、体验、了解侗族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其音乐文化的魅力。
3、在合唱中学会倾听与合作。
教学重点:高声部旋律的学习记忆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作演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侗族大歌的资料,听一听侗族大歌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铺垫、初步感受
1、课件播放伴奏音乐《小山羊》,师生律动,引出课题。
“在我国的贵州从江,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最擅长于无伴奏合唱,被人们誉为“天籁之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走进这个神奇的民族。(课件播放视频)
2、学生谈感受,进一步了解侗族大歌
“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了解到什么?”(生回答)
①口传心授是侗族学习唱歌、传承文化的方式。
②在2009年,有着2500年历史的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③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是侗族大歌的独特演唱形式。
④侗族传统节日----千人大歌会。
3、和声声音练习。
①持续音:要求声音自然,保持气息平稳
②和声练习:声部间注意倾听、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侗族大歌对学生来说很陌生。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再结合观看视频、谈论,增进学生对侗族大歌的了解,并产生兴趣。通过柯尔文手势的运用练习帮助学生寻找巩固音高、和声的感觉,为二声部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新课教学
1、自主感受—学唱低声部旋律
⑴出示旋律,师给音高生试着自主演唱旋律
1=2/4
⑵加入拍手、拍腿等身势律动节奏练习,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和拍子
⑶听录音片断,感受、寻找二声部中的低音旋律并演唱。
⑷学习用侗语来演唱
⑸ 生唱低声部旋律 师唱高声部旋律(师生第一次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柯尔文手势、律动、聆听模唱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
2、口传心授—学唱高声部旋律
⑴我唱你听:师清唱高声部旋律,生打节拍
师:“饭养身、歌养心,歌唱在侗族人看来是不可或缺的心灵滋养,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侗族没有文字,全靠桑嘎也就是歌师口口相传,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世代相传,今天我们也来用这种古老的学习方法学唱。”
⑵分句学唱高声部旋律
mei mei kaiya eihei ei
m? eihei kaiya ei
ei ei ei heiei kai eijiu
①师画旋律清唱
②生随师边画旋律线边学唱,学唱过程中注意模仿老师,体会鼻音发音类似“哼鸣”演唱的侗语发音特点。
③随机消失歌词学生记忆歌词
④完整演唱
⑤出示旋律谱卡片,请学生按顺序配对。
⑥生完整演唱旋律,师配合演唱低声部(师生第二次合作)
【设计意图】:1、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2、以“口传心授、夸张模仿”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3、生生合作—学习合唱
⑴出示曲谱,分声部演唱高低声部旋律
“侗族大歌传承了近千年,但它就像是被隐藏在山林里鲜艳的花朵,鲜为人知。独特的传承方式让侗族大歌濒临失传。音乐家们用曲谱的方式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了解侗歌。也就有了我们现在看见的曲谱了。”
⑵分声部第一次合作演唱,评价。
⑶第二次合作演唱,生评价
“小山羊排着队来了,它说,在我出现的地方你们要唱得弱一些,试试,会有惊喜哦!”
⑷随音乐伴奏合作演唱,师指挥。
【设计意图】:运用内心听觉法继续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及二声部合作演唱能力。步骤安排上由易而难,由浅入深,体现了音乐学习的循序渐进。
三、完整表现
⑴完整赏听歌曲,生语言描述。
师:“春色美,春意浓,春日的侗族山寨柳绿桃红;山坡上,羊儿跑,放牧的娃娃吹响木叶乐悠悠。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侗族歌曲《小山羊》,想像歌曲给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发言)
⑵放伴奏音乐,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⑶师生试着清唱合作演唱全曲。
师: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让侗族大歌散发着它那独特的魅力响誉全世界。我们也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1、再次完整体验侗族大歌。
2、用歌唱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四、拓展互动---欣赏《十二月劳动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族音乐中的一支,我们今天学唱了童声大歌《小山羊》。侗族还有许多好听的歌曲,有模拟自然界鸟叫虫鸣的《蝉之歌》、《知了歌》,有表现侗族人民劳作与生活的《十二月劳动歌》等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十二月劳动歌》,感受侗家族人欢乐的劳动场面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