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教案
尚志市乌吉密乡三阳中学 万胜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学生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爱国主义名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爱国情感。学习本文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一篇典范之文。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及课本实际,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都德。
②掌握“惩罚、祈祷”等词语。
③了解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四部分。
④学习本文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⑤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其中前三面在第一课时完成。)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⑶.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脉络,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4.教学难点
⑴.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脉络,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⑵.分析个别难句的含义。
二、教学手段
小黑板
三、教学方法
读读议议,以读导析,启发点拨。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讲课前复习巩固上节所学的有关小说知识,很有必要。另外,回顾上节课结构及主要人物为本节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2.导入
用简洁的语言直接导入,为下文分析课文节省时间,另外,也使学生明白分析时切入点。
3.分析第一部分
紧扣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另外,根据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默读能力。
4.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分析上课前的不寻常现象,为爱国主义主题、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铺陈,所以这一部分的分析很有必要。
在分析小弗郎士思想性格发生了怎样变化的同时,教给学生浏览的阅读方法,既节省阅读时间,又能使分析更有针对性。
在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后及时点出刻画人物的方法,水到渠成,比置前置后讲效果都要好。
对个别难句的分析,为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主题完成德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五、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
有感情的朗读和激情讲述,都是为了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顺利完成德育目标。
六、小结
由学生小结,既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
为本文写续篇,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又能巩固本节所学。
八、板书
因小说诸要素之中以人物为最要要素,所以以人物的分析作为板书的重点。又因是以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所以情节分析也在板书体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