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导入新知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就是宋朝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说说北宋的建立和实现中原地区局部统一的基本史实;并结合史料能准确复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通过阅读课本并结合史料归纳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及其对北宋社会的影响。
3、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准确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并结合史料分析其影响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东京、汴京、汴梁)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时期形势图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在北宋的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这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二)、加强中央集权
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军事上
(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军队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定期换防,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兵
握兵权
发兵权
枢密使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影 响: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
2、在中央
(1)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宰相之下又设负宰相
(3)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皇帝
宰相
事无不统
改革后
分化事权
削弱相权
皇帝
宰相
枢密院
三司
参知政事(副相)
军权
财权
影 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3、地方上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知州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4)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5)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影 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皇帝
兵权
财权
政权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宋太祖: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3、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宋朝文官出行图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
行政权
4.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
(2)影响:
范仲淹
包 拯
欧阳修
宋朝名臣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汪洙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5.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重文轻武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材料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①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①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府办事效率低下;
③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
弊端:
启示:
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王安石变法
读课本31页-32页,完成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背景
时间
人物
目的
内容
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社会矛盾尖锐
1069年
宋神宗、王安石
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1、募役法—征收役钱,雇人到官府服役,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2、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平均征税
3、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4、保甲法—编制农村人户,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变法)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北宋)刘挚《忠肃集》卷3
1、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2、但强兵效果不明显,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操之过急,数项改革几乎同时推行,缺乏渐进性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王安石变法
收精兵
中央:削实权
地方上:制钱谷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课堂小结
C
D
随堂练习
1.青年歌手多亮在某电视剧主题曲《王者莫问归》中唱道:“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歌曲所歌颂的“王者”是
A.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2.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军队人数 B.减少军费开支
C.防止地方失控 D.防止武将跋扈
3. 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通判,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
A
C
4.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情理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