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黄道婆 4(语文s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黄道婆 4(语文s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26 19: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研读感悟
读了巾帼英杰黄道婆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研读感悟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从这里你能看出年轻时代黄道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研读感悟
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研读感悟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特别思念家乡)研读感悟
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读一读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读一读,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资料。
首先,黄道婆教人们用铁杖擀棉去籽,来代替过去的手工剥籽,后来又发明了一种专门轧棉籽用的搅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原来的那种用于弹花的小竹弓只有一尺多长,她改用四尺长的大弓,并用绳弦代替线弦。用檀木加工的槌子击弦弹棉,弹出的棉花均匀细致,保证了棉纱的质量。
黄道婆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对纺纱技术的改进上,她把纺麻的脚踏车改造为三锭三线的脚踏式纺车,使纺纱效率提高了三倍,这种新式纺车在浙江一带迅速推广。据说这种纺车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后来,著名农学家王祯在他所著的《农书》中还介绍了这种纺车,并附有图样说明。现代的机器纺纱,除了新颖的气流纺外,其机械形式仍离不开锭子和它的传动。现代纺织机械传动锭子的滚筒,其前身就是纺车的竹轮。只是由于机械的动力大,现代纺织机械锭子的数目要多得多,速度要快得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