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8 22: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小明通过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从中可知他探究的是 (  )
A.明朝灭亡的原因
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
D.明朝百姓的生活
2.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它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三国志通俗演义》
3.明代某著作被外国人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此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4.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某次农民起义的学习卡片。该农民起义发生在(  )
A.元朝末年 B.明朝初年
C.明朝中期 D.明朝末年
5.下面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商市。该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工商业发展非常繁荣
6.清朝时期,西藏地区采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后,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
A.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平等地位
7.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时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君主专制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君主同情大臣
8.明朝后期的著名戏剧作品《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它的作者是 (  )
A.罗贯中 B.关汉卿 C.汤显祖 D.施耐庵
9.下列政权中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  )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明朝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材料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  )
A.冶炼业 B.制瓷业 C.制茶叶 D.纺织业
11.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康熙还严令“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12.据史书《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13.康熙时,针对如何管理台湾的问题,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将必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圉”。康熙据此制定的对台措施最主要的意义是 (  )
A.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B.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促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14.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博大精深。2020年,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借鉴的中医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梦溪笔谈》 D.《牡丹亭》《西游记》
15.“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台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奴儿干都司
C.台湾府 D.台湾行省
16.“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二、非选择题
17.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清实录》
材料三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农业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帝70岁寿辰时,六世班禅不远万里到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帝特建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在碑记中,乾隆帝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并突出强调六世班禅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
(1)顺治帝以后,清政府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乾隆帝所建的须弥福寿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想一想,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达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地区?请列举西汉时期的一例史实,说明该地区早已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清政府是怎样处理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的?清政府能够解决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6)近年来,我国边疆和沿海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2)为什么材料一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描述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女。
(3)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什么戏曲艺术的代表作? 清代此类剧种的传世之作有哪些?
材料三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至民国时达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对待京剧等传统文化,你认为应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片材料的解读。依据图片“均田免赋”“大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D项正确。
5.D
6.C
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元璋为强化君主专制,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题干中的事件说明宋讷的一举一动都被锦衣卫监视,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A符合题意。
8.C
9.A
10.B
1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反映了清朝抑制商业的发展;“如有……出海者……俱发边卫充军”反映了清朝实行海禁政策。故选B。
12.D
【解析】
题干材料“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意思是,当时京城的官员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又多活了一天。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题干材料说明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故选D。
13.B
14.A
15.C
【解析】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6.C
二、非选择题
17.(1)共同主张:以民为本(或重民思想、民本思想)。
(2)社会问题:人口快速增长,但粮食缺乏(或地少人多)。解决措施:开荒垦田(或开垦荒地或推行垦荒政策)。
(3)新发展:外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农作物品种增加;经济作物大量流入市场;等等。
(4)主要因素:农业技术水平;统治者的态度(或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安定;等等。
18.(1)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说明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民族团结。
(3)大、小和卓叛乱。新疆。西汉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4)派兵平叛。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5)派兵平叛;反抗侵略;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等。
(6)努力增强综合国力,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对分裂祖国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加强国际合作等。
19.(1)曹雪芹、高鹗。清代。
(2)《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抗争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昆曲。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4)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