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
)
A.朝鲜半岛
B.非洲
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
3、日本派到唐朝学习的使团称为(
)
A.遣隋使
B.遣唐使
C.节度使
D.市舶司
4、去年以来中国与印度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对峙事件,但是中国和印度在历史上却是长期友好相处的。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
5、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D.?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6、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
)
A.文明初露的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
B.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C.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D.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都去过日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0、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许多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穿梭其中,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道经济、文化的桥梁。在这些穿梭其中的使者中,不包括(???
)
A.?张骞???????????????????B.?玄奘???????????????????????C.?鉴真???????????????????????D.?马可·波罗
11、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促进了中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
13、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短暂统一的隋朝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
D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15、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和繁荣,其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二、解答题:
16、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3)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
(4)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D
5、A
6、B
7、C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D
二、解答题:
16、(1)玄奘;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矢志不渝
(2)印度;《大唐西域记》
(3)唐朝;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