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9 10: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共同体现了
(  )
A.世界各国空前的团结
B.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  )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D.航天事业的发展
3.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联解体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该研究报告的主题为二战后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4.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不同的时代,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蒸汽时代”—飞机
B.“电气时代”—轮船
C.“信息时代”—蒸汽机车
D.“信息时代”—互联网
5.下图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一张“特许状”。图片反映了
(  )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是联合国最早的创始会员国
6.“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这反映了人类面临
(  )
A.战争问题
B.恐怖主义
C.人口增长问题
D.生态问题
7.有人用这样的故事来形容经济全球化:“一位日本游客,坐着爱尔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品。”如果用这个故事形容经济全球化恰当的话,那么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
A.国家的产业独立和完整被打破
B.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C.使各国民族经济受到外部严重冲击
D.人员和物品的自由流动
8.下面漫画《逐一修理》的寓意是
(  )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之一
B.综合国力决定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9.下列哪一徽标图案代表的国际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
       
A    
   
B
       
C        D
10.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致使全国各类各级学校延期开学、各企业延期复工,在这一严峻形势下,许多线上教学、线上工作兴起。人们目前能进行线上活动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
11.目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发空气污染和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 
 )
A.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
B.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C.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
D.工厂大量倾倒废料和化肥的广泛使用
1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③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面大事年表反映出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
A.单极化
B.信息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14.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部署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  )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冷战已经结束
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16.下面漫画《逐一修理》告诉我们
(  )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B.综合国力决定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17.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D.经互会的成立
18.下面的照片拍摄于2014年战火纷飞的叙利亚。照片中4岁的小女孩误把相机当作武器,举起双手投降。这张照片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形势是
(  )
A.出现多极化趋势
B.独立运动高涨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和平与动荡并存
1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20.1919年5月,青海省女学生邓春兰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写信,要求北大招收女学生,允许女子进大学读书,表示自己愿为女界开创先例。材料反映了(  )
A.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妇女争取平等权利
C.女性对政治的关注
D.女性对科学的关注
二、非选择题
21.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
下面是同学们围绕“科技与生活”的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并简要说明理由。
·汽车单双号限行
·微信朋友圈点赞
·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成交额屡创新高
·山西省政府限制煤炭产能,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
22.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
材料 历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部分)
序号
年份
口号

2001年
旅游业: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3年
旅游业:一种消除贫困、创造就业与社会和谐的驱动力

2008年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11年
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3年
旅游与水: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2016年
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
依据材料,概括世界旅游日口号体现的21世纪的时代课题。
要求: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
序号
课题

世界和平

序号
时代课题1
序号
时代课题2
经济发展
23.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之俗,男女婚配皆自择定。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耶稣教师诫以善言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女指,亲宾送之入房,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男不得娶妾,犯者流之七年。
——《瀛环志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的婚姻观念,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信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提供了保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首先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的新特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从何时开始获得选举权?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题干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活动都有中国的参与,地点都在中国。由此可知,这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项符合题意。
2.C
3.C
【解析】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到开始冷战;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强,中国、俄罗斯的崛起,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据《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联解体到多极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研究报告的主题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故选C。
4.D
5.A
6.D
7.B
8.A
9.B
10.C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就,到20世纪末,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线上教学、线上工作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C项符合题意。
11.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温室效应”这一信息,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引发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12.C
13.D
14.C
15.A
16.A
17.A
18.D
19.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不结盟运动不断壮大”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B
二、非选择题
21.这些现象说明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理由:一方面,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发展转型;等等。另一方面,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
22.序号
时代课题1
序号
时代课题2

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


23.B
(1)观念:自由、平等、法治等。主要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等等。
(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或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或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3)新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了妇女的地位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4)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日益开放;思想日益解放;政治日益民主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