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后巩固练习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09 09: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后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11月13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了解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建设和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等情况。隋朝修建的大运河流经扬州的是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2.下图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发挥防洪、灌溉、排沙等作用
B.沟通湘江和漓江,方便运输
C.形成完整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
D.沟通南北,促进经济交流
3.对于隋运河的开凿,近代学者张昆河说:“按理言之,实皆有利于国家民生,然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且操之过急,民力疲弊,遂为亡国之虐政矣。”这段话比较客观公允地阐述了隋运河开凿的
A.条件
B.经过
C.目的
D.影响`
4.唐代诗人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5.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材料中所说的“此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炀帝时期正式开通
B.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C.直接导致隋朝灭亡
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6.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国家统一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加强中央集权
7.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
A.统治十分残暴
B.洛阳盛产粮食
C.横征暴敛无度
D.社会经济发展
9.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10.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A.完成国家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开通大运河
D.完善科举制度。
11.如图中制度的设立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臃肿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12.隋朝的历史贡献可与秦朝相媲美,隋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有(

①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开通了大运河
③推行郡县制
④创立了科举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以下哪一项对隋朝的评说有误?(

A.开通大运河
B.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C.隋文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D.统一的王朝,短命的王朝
1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关于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王朝②是在前一个统一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
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统一南北币制
B.统一度量衡
C.开凿运河
D.提倡节俭
16.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水,流恶难尽”这是隋末农民运动领袖李密声讨哪个暴君的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灭亡原因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厉行节俭
B.隋炀帝开凿运河,修筑长城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蔓延全国
D.太原李渊起兵反隋
18.《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起义
B.隋朝灭亡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暴政
19.张程在《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中介绍了公元6世纪末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导致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
B.大臣结党营私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朝刑法残酷
20.“(炀帝时)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可以说,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大运河开凿
C.土地兼并严重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1)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
胡曾一《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一《
汴河怀古》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哪位皇帝时修建大运河?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字母B代表的城市名字。
(3)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大运河共分为4段,其中经过今河南省境内的是哪两段(写出图中的代号和对应河段的名称)?
(4)以上两首诗,哪一首更全面的反映了大运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0ADDCC
CBDAA
11--20CBCBC
BADCD
21.(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22.(1)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洛阳
(3)D——永济渠
E——通济渠(代号与河段名称对应正确;代号与河段名称对应错误不得分)
(4)《汴河怀古》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