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任务驱动】
1.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弄清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反复诵读,初步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开创者——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
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
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
供了大量经济支持。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
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了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著作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高山仰止】
小恩格斯的善良
恩格斯出生在德国一个工厂主的家里,他从小就喜欢思考。有一天,他问妈妈:“为什么有许多人吃不饱?”妈妈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去研究吧!”小恩格斯拿着早餐,到学校去了,以后他总要带些食品到学校去,回家就拼命地大吃。妈妈觉得奇怪,一天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他把食物都带给了贫困的同学。恩格斯如实告诉了妈妈,妈妈很感动,以后就多做一份让恩格斯带去。小恩格斯的同情心,对他以后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产生了影响。
二、背景透视
在马克思逝世后,一些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维混乱。他们不少人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的一位。恩格斯在给他的回信中,阐述了马克思的正确观点。
文体知识
科学论著
科学论著是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或者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它包括自然科学论著和社会科学论著。
【要点识记】
一、字音识记
一旦( ) 开辟( ) 庸( )人
虔( )诚 编纂( )
二、字形辨识
障ài( ) 贯chuān( ) 纯cuì( )
疲bèi( ) ɡuàn( )输 枯zào( )
zào( )动
﹒
﹒
﹒
﹒
﹒
dàn
pì
yōnɡ
qián
zuǎn
碍
穿
粹
惫
灌
燥
躁
三、词语积累
1.解体·分解
【辨析】①解体:指崩溃,瓦解;物体的结构分解。
②分解:整体分成部分。
2.忽视·忽略
【辨析】①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
②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忽视”的程度要大于“忽略”,“忽视”带有感彩。“忽略”指的是无意。
3.疲惫·疲倦
【辨析】①疲惫:指极度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②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
“疲惫”多用于表示极度疲劳,程度较深。“疲倦”通常用于表示劳累,也用于表示困倦。
4.必需·必须
【辨析】①“必需”:表示一定需要、不可缺少的意思。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必不可少的需要,它是动词,可单独用,也可作定语。
②“必须”:一般表示事情处理上的必要,它多少带有命令的语气,即一定要的意思。是能愿动词,常跟其他动词合用。
5.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6.奴颜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7.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课前自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氏(shì)族 月氏(shì) 开辟(pì) 复辟(bì)
B.撰(zhuàn)写 肴馔(zhuàn) 凯撒(sà) 米涅(niè)
C.编纂(zuǎn) 篡(cuàn)夺 障碍(ài) 拿破仑(lún)
D.中轴(zhóu) 曲(qū)线 阐(chǎn)述 单(dān)县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C。A项,“月氏”中的“氏”应读zhī;B项,“凯撒”中的“撒”应读sā;D项,“单县”中的“单”应读S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延袭 惰性 独裁 归根结底
B.疲惫 虔诚 栽树 奴颜婢膝
C.纯粹 拔萃 焦躁 不加思索
D.鼓躁 枯燥 勘测 字斟句酌
【解析】选B。A项,延—沿;C项,加—假;D项,躁—噪。
3.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或判断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1)20世纪90年代,苏联在_____之后分裂成了好多个国家,其中包括大家现在非
常熟悉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解体·分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切不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_____了环境保护。
(忽略·忽视)
(3)连着加了三天的夜班,白天又要护理病人,小陈虽身强力壮,竟也飘飘然,昏
昏欲睡,极度_____。(疲惫·疲倦)
(4)习近平多次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_____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
誓时的庄严承诺。(必须·必需)
解体
忽视
疲倦
必须
(5)有时我望着天空的白云发呆,有时望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感叹,有时对着林里
的落叶流泪。多愁善感的青春季啊,就是如此吗? ( )
(6)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格,努力遵循做人的尊严,既不奴颜婢膝,也不
落井下石。 ( )
(7)他一边紧张地搓着手,一边字斟句酌地拼读字母,试图将它们组成完整的单
词。(
)
﹒
﹒
﹒
﹒
﹒
﹒
﹒
﹒
﹒
﹒
﹒
﹒
√
√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
重。此处应用“磕磕巴巴”。
4.恩格斯的这篇论著回答了对方的几个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答了对方的两个问题:一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是否说明经济关系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如果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么经济是否是制约历史的唯一因素?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书信开头在称呼对方后,以一句“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引出下文,直接明白,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
B.书信第3段多次用括号补充内容,使观点的阐述更全面,提高了论述的逻辑性。
C.书信中提到的“经济关系”,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以及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D.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及分配方式,还包括统治及奴役关系、国家、政治、法等。
【解析】选C。“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2.第3段中的“经济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段中的“经济关系”包括人们生产、运输、交换产品,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3.恩格斯认为技术和科学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恩格斯认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但是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二、阅读课文第5—13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4.下面对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恩格斯认为,并非只有经济关系是积极的,政治、法等上层建筑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B.恩格斯认为,哪怕是德国的庸人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也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C.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是建立在以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基础上的。
D.恩格斯认为,德国对偶然性与必然性接近的错误理解,主要在于著作界对于经济史不负责任的忽视。
【解析】选B。恩格斯只是认为“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
5.文章中说“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各种偶然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经济的必然性。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所有偶然现象,都是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必然性来决定的。
6.恩格斯认为,“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原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指的是在历史的较长的时段进行考察,“所考察的范围越广”是指对上层建筑的内容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考察,“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是指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综合探究】
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说了什么观点?恩格斯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瓦尔特·博尔吉乌斯认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时科学发展的程度,即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层建筑。恩格斯认为,虽然科学可以对技术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更主要依赖于技术。即上层建筑虽然有作用,但是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基础)决定的,即科学成果来源于技术(社会实践)的需求。
(2)文段中“状况”和“需要”两个词语加黑的作用是什么?如果用标点符号替换,可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①“状况”和“需要”两个词语加黑表示强调。②表示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引号。引号有表示突出强调的作用。
(3)这个文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作者采用了例证法。恩格斯用流体静力学和电学的发展成果论证了科学依赖于技术的论断。
2.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恩格斯讲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他认为上层建筑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由此看出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问题。请列举一个或几个事例,对此做辩证地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示例:比如我们看待自己考试中的失败,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考试成绩不好令人沮丧,但同时它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和督促,由此可见,考试失败是坏事,同时它也是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说的是古代塞北的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件事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老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不是坏事。后来老汉的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因此,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这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技法借鉴】
议论文的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的一种论证方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
【运用点拨】
运用举例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
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
如《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再如本文中第7段,对伟大人物的出现,作者概括举例为“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
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如《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文中,在概括伟大人物出现的总体性事实后,列举了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人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素养生成】
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中国不亡,有我!”这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向祖国许下的掷地有声的承诺。百年之后,今天的新时代求学路上的青年,也将抖擞精神,庄严宣誓:“中国有我!”历史大潮滚滚而来,我们不难从其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中寻找中国之脊梁。那是列强鱼肉中国的时代,官派留学潮送走了一拨拨学生,又赢回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那是民主革命的年代,中国青年奔赴发达国家,学习民主革命思想,探索救国之道;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远赴海外求学的青年以新的方式书写人生。今天,留学生的“归国潮”奔流不息,他们投身建设新时代中国。“中国有我”,始终是留学学子的人生宣言。
【核心素养】
时代责任
青年是国家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历史与现实发展要求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是检验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标尺。时代新人理应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文化传承
1.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习近平
2.责任并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一种你应具有的信念,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吧。 ——范华芳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4.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 ——朱明然
★践行楷模
艰苦创业十余载 带领村民奔小康
王家元,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春风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十余年,使春风村成为四川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的典型。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春风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曾经,村里连一块10平方米的耕地都无法找到。如今,春风村处处可见美丽乡村景象,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 800元,增至2018年的2.41万元。王家元,是春风村巨变的领路人。
王家元16岁离开家乡,在外经商20年,收入颇丰。2004年,王家元毅然放弃丰裕的物质生活,回村竞选成为村主任,“我要和大伙儿一起奋斗,让村民们摆脱贫困”。
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早就想好了第一步。他垫付10余万元带动村民集资,和大伙儿一起住工棚、攀峭壁、搬大石,终于让村里通上水泥路。王家元的第二步是请来专家“会诊”,明确科学治山思路:春风村三个组在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种下李子树、花卉和茶叶。
夯实了支柱产业,该发展特色产业了,他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春节晚会,村里的农家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
精神文明建设同样要跟上。王家元发挥志愿服务和新乡贤队伍的作用,指导修订了村规民约和各家家训。
奋斗再奋斗,一晃十几年,在王家元的努力下,春风村一点点改变着,从“男人讨不到老婆,一天只吃一餐”的贫困村,变成人居环境优美、人均收入节节高的小康村。
★素养内化
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涉及“信心、细心、勇敢、经验、奋斗、勤劳”其中的两个对象。
例句:责任说:人生就是给双肩不断增压的一次长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信心说:人生就是将自己树立成标杆的一条坎途。细心说:人生就是发现所有善与美的一次洗礼。勇敢说:人生就是经过磨砺而锋利的一把宝剑。经验说:人生就是在失败与成功中交替感悟出的心得。奋斗说:人生就是冒雨前行不断挣扎的一条单行道。勤劳说:人生就是用双手浇灌出的一片美丽花园。
【类文欣赏】
致燕妮
[德]马克思
我的亲爱的:
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
在心里跟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
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
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陋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甚至比一些优美
的像有更多的崇拜者。
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中没有一张像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这样的崇拜。你这张照片即使不是阴郁的,至少也是郁闷的,它决不能反映你那可爱的、迷人的、甜蜜的、好像专供亲吻的面庞。
但是,我把阳光晒坏的地方还原了,并且发现,我的眼睛虽然为灯光和烟草所损坏,但仍能不仅在梦中,甚至不在梦中也在描绘形象。你好像真的在我的面前,我衷心珍爱你,自顶至踵地吻你,跪倒在你的跟前,叹息着说:“我爱你,夫人!”
事实上,我对你的爱情胜过威尼斯的摩尔人的爱情。撒谎和空虚的世界对人的看法也是虚伪而表面的。无数诽谤我、污蔑我的敌人中有谁曾骂过我适合在某个二流戏院扮演头等情人的角色呢?但事实如此。要是这些坏蛋稍微有点幽默的话,他们会在一边画上“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另一边画上我拜倒在你的脚前。请看看这幅画,再看看那幅画——他们会题上这么一句。但是这些坏蛋是笨蛋,而且将永远是笨蛋。
暂时的别离是有益的,因为经常的接触会显得单调,从而使事物间的差别消失。甚至宝塔在近处也显得不那么高,而日常生活琐事接触密了就会过度地胀大。热情也是如此。日常的习惯由于亲近会完全吸引住一个人而表现为热情,只要它的直接对象在视野中消失,它也就不再存在。深挚的热情由于它的对象的亲近会表现为日常的习惯,而在别离的魔术般的影响下会壮大起来并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爱情是如此。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只要你远离我身边,就会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像巨人一样的面目。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现在的教养和教育带给我们的复杂性以及使我们对一切主客观印象都不相信的怀疑主义,只能使我们变得渺小、孱弱、啰唆和优柔寡断。然而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萧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你会微笑,我的亲爱的,你会问,为什么我突然这样滔滔不绝?不过,我如果能把你那温柔而纯洁的心紧贴在自己心上,我就会默默无言,不作一声。我不能以唇吻你,只得求助于文字,以文字来传达亲吻。事实上,我甚至能写下诗篇并把奥维德的《哀歌》重新以韵文写成德文的《哀书》。奥维德只是被迫离开了皇帝奥古斯都。我却被迫和你远离,这是奥维德所无法理解的。
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甚至我的无限的悲痛,我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吻遍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这种悲痛。“在她的拥抱中埋葬,因她的亲吻而复活”,这正是你的拥抱和亲吻。我既不需要婆罗门和毕达哥拉斯的转生学说,也不需要基督教的复活学说。
最后,告诉你几件事。今天,我给艾萨克·埃恩赛德寄去了一组文章中的第一章,并附去我亲笔写的便条,而且是用我自己的英语写的。在这篇东西寄走以前,费里德里希读它时不言不语地皱着眉,颇有批评之意,这自然使我不十分愉快。不过他在第一次读时,感到非常惊奇,并高呼这一重要的著作应该用另一种形式出版,首先用德文出版。我将把第一份寄给你和在德国的老历史学家施洛塞尔。
顺便告诉你,在《奥格斯堡报》上我读到,“似乎”从同一个来源,即从伦敦又发出了一个新的通告。这是一种捏造,是施梯伯先生按我们的作品摘出来的可怜的改编;这位先生由于近来在普鲁士不大吃香,想在汉诺威装作一个汉诺威的大人物。我和恩格斯将在奥格斯堡《总汇报》上加以驳斥。
再见,我的亲爱的,千万次地吻你和孩子们。
你的卡尔
1856年6月21日
于曼彻斯特格林码头 巴特勒街34号
(有删改)
★鉴赏体验
1.思维发展
三言两语述内容:
这封书信被列为世界著名情书,书信体现了马克思作为伟大革命家的另一面,请
概括这封书信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马克思对燕妮的深爱;②对反动派攻击的蔑视;③对自己近期工作的介绍。
2.审美鉴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封给夫人燕妮的书信表达了马克思对她的深爱,在抒情上作者主要采用了什
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主要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对燕妮的爱与思念。
3.语言建构
警句妙语随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我的眼睛虽然为灯光和烟草所损坏,但仍能不仅在梦中,甚至不在梦中
也在描绘形象。②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分隔,我就立即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
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③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
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
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