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湘夫人
屈原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三皇里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
,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
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
屈
原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楚辞”与《楚辞》
“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它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
楚
辞:
《离骚》1篇,《天问》1篇,
《九歌》11篇,《九章》9篇,
《远游》、《卜居》、《渔父》
各1篇
★《九歌》: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是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共九篇。
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招》等。
《离骚》
浪漫主义
《九章》
《九歌》
《天问》
《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标注好字音,标好段落。
课文阅读
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
(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
(sūn)
橑(lǎo)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
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字
音
1、帝子降兮北渚
2、与佳期兮夕张
3、罾何为兮木上
4、蛟何为兮水裔
5、朝驰余马兮江皋
6、葺之兮荷盖
7、时不可兮骤得
(水边的浅滩)
(张设罗帐)
(鱼网)
(边)
(边)
(编草盖房子)
(轻易)
词
语
理
解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远远望她却望而不见,使我发愁。
萧瑟的秋风徐徐吹拂,洞庭湖扬起微波,落叶飘零。
愁:使…发愁
波:泛起波浪
赏析第一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白描。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
以实写虚。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优美惆怅的意境,渲染抒情主人公惆怅、幽怨的心情。
千古言秋之祖。描写了秋季典型景物,开启悲秋主题。
这句诗是秋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白
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中山公园里,一张旧晨报/被慢慢展开,阳光下/独裁者,和平日,皮条客,监狱/乞丐,公务员,破折号,情侣/星空,灾区,和尚,播音员/安宁的栖息在同一平面上/年轻的母亲,把熟睡的/婴儿,放在报纸的中央。
1.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2.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3.重点突出,概括、简洁。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登上长满白蘋的高地纵目远望,我与佳人相约在黄昏,已张设罗帐(做了周到的准备)。
鸟雀为何聚集在蘋泽之中?鱼网又为何张挂在高高的树梢?
因情造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歌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反常现象
难道说我们的约会也会出现异常吗?
比兴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
邪
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
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
而你在想我。
写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第一段:
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不敢言
沅江、澧水边有美丽芳香的白芷与幽兰,
思恋湘夫人啊,却不敢诉说.
比兴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赏析第二段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心思恍惚迷惘,放眼远眺,静观流水潺湲。
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写湘君思念湘夫人的心理活动。
第二段: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麋鹿觅食,为何来到庭院中?蛟龙为什么停留在水边?
因情造景,再次见到事物错位,世事颠倒,担心约会失期。
赏析第三段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朝、夕:名词作状语
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傍晚我又渡过西面的水湾。听说佳人召唤我来相聚。我将驾车与她同行远去。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构筑宫室在绿水之中,采集荷花覆盖屋顶。用荪草装饰四壁,用紫贝铺饰庭院,用散布芬香的花椒泥涂在厅堂的墙上。
用桂木做屋梁用木兰作屋椽,用辛夷作门楣用白芷装饰卧房。编织薜荔做为帷幔,剖开蕙草做室内的隔扇。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用白玉做镇席之物,分散栽植石兰,在室内散布芬芳。
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之上,又将杜衡围绕在屋宇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栽满庭院,馨香飘逸远近,散布在厢房、门前。
1、香草、香木是比兴之物,渲染环境的芳香绮丽,烘托高洁美好的人物和情感。
2、铺陈,从室外到室内,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思考:本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新房的过程和步骤,请分析其有何作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上的众神,纷纷同来迎接湘夫人,神灵们一齐降临,多如云霞满天。
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三段:
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译文:我把你赠我的衣袖、单衣抛向你经常出没的沅江、澧水。
译文:我又到汀洲采来杜若,想要将它赠给远人。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赏析第四段
好机会、好时运是不能一下子得到的,好事多磨!还是让自己放宽心胸,逍逍遥遥从容自在的,慢慢的等待着吧!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写湘君离开约会地点的行为和心境。
第四段:
全诗情感梳理
第一段: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的忧愁
第二段:多次见面未敢表明爱慕之心的追悔,
盼等湘夫人到夜幕降临时,愁情加深,一直发展到懊恼,以至于神志恍惚。
第三段:在恍惚中进入了对幸福生活的幻想,从而达到了全诗感情的高潮。
第四段:最后离开时无可奈何的宽解。
湘君的“愁”源于爱而不见的爱情悲剧。除此之外,诗歌是否别有寓意?请结合“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谈谈你对《湘夫人》主旨的理解。
主
旨
探
讨
意:读者之意
逆:迎接、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志:作品之志
,作者之志
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是故由其世知其人,又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遭遇:1.湘君与湘夫人约期难遇的惆怅失落
遭遇:1.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哀怨痛苦
2.湘君在沅澧两岸徘徊、追寻
2.屈原“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精神:1.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精神:1.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九死不悔
2.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的自我宽慰。
2.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宽解自慰
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用赋的铺陈手法。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4、刻画人物的心理、动作,笔触细腻
5、烘托渲染。
艺术手法
楚辞开启的创作母题
香草美人——对《诗经》赋比兴手法的推进
悲秋
士不遇
忠怨——忠君爱国,
昏君形象的曲折表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
精彩语言辑录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离骚》)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