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01
考点描述
02
读图学文
03
自主学习
04
名师点拨
05
随堂训练
06
链接中考
08
思维导图
07
天盘归纳
课标要求
中考考点
①了解隋朝的统一和统治措施,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②掌握科举制的形成过程,分析科举制的影响。③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能够正确评价大运河
科举制;隋朝大运河
上图是 的示意图,开凿的目的是
。发起开凿者是 。?
隋炀帝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隋朝大运河
一、隋的统一
1.建立: 年, 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
2.统一: 年, 灭掉 ,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 的局面,顺应了 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统一多民族国家
长期分裂
陈朝
隋文帝
589
长安
北周
杨坚
581
3.发展措施
经济: 。?
政治: 。?
4.措施带来的繁荣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朝
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 。?
2.概况:一条贯通 的大运河。?
三点:以 为中心,北抵 (现在的 ),南至 (现在的 )。?
杭州
余杭
北京
涿郡
洛阳
南北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四段:由南向北分别是: 、 、 、
。?
五河:由北往南分别是: 、 、 、
、 。?
3.意义(利弊):大运河的开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江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诞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看重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士科
隋炀帝
考试
门第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 ,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 年,隋炀帝在 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江都
618
残暴统治
1.易错点:隋文帝与隋炀帝两个人物容易混乱。
2.易错字:隋朝、涿郡、隋炀帝
一、选择题
?
(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A
( )2.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如果用于隋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隋文帝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
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C
( )3.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近300年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8年
(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颂扬隋朝大运河的句子,句中“河”的最北端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A
C
( )5.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隋炀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
A.长城 B.大运河 C.故宫 D.都江堰
( )6.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加强南北交通 D.消灭南方的陈
D
B
( )7.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 )8.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9.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定都于洛阳 ②都首创了影响深远的重要制度 ③都兴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 ④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2019·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提示一:十年寒窗
提示二:连中三元
提示三:金榜题名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D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三: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问题一:材料一指的是隋朝的什么河?其发起开凿者是谁?
问题二: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B: C:________
洛阳 ?
涿郡
余杭
大运河。隋炀帝。
问题三:材料二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隋朝灭亡。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成为连接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 )1.(2020·成都)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C
( )2.(2020·深圳)“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 )3.(2020·大庆)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
C.洛阳、江都 D.涿郡、余杭
D
B
A B C D
( )4.(2017·深圳)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D
( )5.(2020·大庆)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A
( )6.(2020·滨州)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 )7.(2020·扬州)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开通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
D
B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 )8.(2020·四川自贡)以下是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
B
( )9.(2020·淮安)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①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 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③我国版图达到历史上最大 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D
( )10.(2020·连云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A.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
A
二、材料题
11.(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的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代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并简析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制度:科举制。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史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任意两点即可)
12.(2020·柳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利篇】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题一: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制度篇】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问题二:写出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分析伏尔泰推崇它的原因。
科举制。因为科举制体现的公平原则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平等思想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