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01
考点描述
02
读图学文
03
自主学习
04
名师点拨
05
随堂训练
06
链接中考
08
思维导图
07
天盘归纳
课标要求
中考考点
根据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唐朝建立者是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 ”;唐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是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2.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 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的特点是 ;这一时期结束的标志是 (朝代)的建立。?
北宋
政权分裂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
唐玄宗
贞观之治
唐高祖(李渊)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 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 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安史之乱
史思明
安禄山
唐玄宗
3.影响:对 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 的局面。?
藩镇割据
社会经济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 建立了 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后梁
朱温
黄巢
藩镇割据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 ”。?
2.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 的历史影响和各地
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经济发展
政治统一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1.易错点:唐朝灭亡的标志容易错认为是安史之乱。正确答案是: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2.易错字:藩镇割据
一、选择题
( )1.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
( )2.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
D
A
( )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朱温
(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
(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②灾荒连年 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 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B
C
( )6.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B
( )7.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从建立到灭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A.138年 B.146年 C.285年 D.289年
( )8.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
A.北汉 B.后唐 C.南汉 D.后汉
A
D
( )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 )1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D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问题一:材料一道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唐玄宗追求享乐,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问题二:除了材料一所述原因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问题四: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怨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并说,“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诉于州县。州县不理,诉于宰相。宰相不理,诉于陛下。陛下不理,何以归哉!”
——《全唐文》
材料二: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唐末农民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
黄巢起义。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后被镇压。
问题二: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说这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问题三: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一、选择题
( )1.(2020·临沂)《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官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C
( )2.(2020·遵义)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 )3.(2020·山东东营)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C
C
二、材料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问题一: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
唐朝。
问题二:节度使有什么权力?
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赋税;军队听从中央调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天盘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