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解题技巧(一)意义(影响)类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解题技巧(一)意义(影响)类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09 18: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高三地理综合题
解答模板分析
意义(影响)类
试题特点
地理意义(影响)类综合题不仅关注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身的深层次探究,而且重视它们对其他地理事物或现象产生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考情分析
题目
2019年全国卷Ⅰ36(4)、38(1)
36(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38(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019年全国卷Ⅱ36(2)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2019年北京卷40(2)
(2)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10分)
2018年全国卷Ⅰ36(2)
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017年全国卷Ⅰ36(4)
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2015年全国卷Ⅰ36(3)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16(3)、17(2)
16(3)说明该粮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种植小麦对当地经济的积极意义。(4分)17(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4分)
1.考查方式
一般以区域热点或社会热点材料作为命题素材,通过材料考查考生迁移地理学原理和规律分析论证重点工程、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的意义和影响。
2.设问方式
“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作用)”“简述……对……的影响(作用)”等。
3.回答该类设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析角度不全,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2)找不准答题角度,生搬硬套,如有的设问是“意义”,那就主要回答有利影响,有的同学仍然从“有利”“不利”去分析;有的设问是“经济意义”,有的同学仍从“经济、生态、社会”去分析。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温度15
℃~25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2016年7月26日,中国云南和重庆两公司与老挝签署合作协议,将携手在老挝丰沙里打造亚洲最大的原生态咖啡基地和产业园。丰沙里省是老挝最北部的一个省,地处高原地带,为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为41%,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人口在17万左右,是老挝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也是曾经的罂粟种植重灾区。截至2015年12月,丰沙里
省有140多个村,约7
000农户种植咖啡,种植面积3
000
多公顷。下图示意老挝的位置及周边地区。
模板构建案例:
思维角度:从地形、地势角度结合生长习性入手分析,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温度15
℃~25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2016年7月26日,中国云南和重庆两公司与老挝签署合作协议,将携手在老挝丰沙里打造亚洲最大的原生态咖啡基地和产业园。丰沙里省是老挝最北部的一个省,地处高原地带,为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为41%,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人口在17万左右,是老挝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也是曾经的罂粟种植重灾区。截至2015年12月,丰沙里
省有140多个村,约7
000农户种植咖啡,种植面积3
000
多公顷。下图示意老挝的位置及周边地区。
模板构建:
思维角度:砍伐森林种植,产生单一植被种植带来的影响
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分)
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2分)
咖啡树适合生长在温度15
℃~25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2016年7月26日,中国云南和重庆两公司与老挝签署合作协议,将携手在老挝丰沙里打造亚洲最大的原生态咖啡基地和产业园。丰沙里省是老挝最北部的一个省,地处高原地带,为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为41%,面积为1.6万平方千米,人口在17万左右,是老挝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也是曾经的罂粟种植重灾区。截至2015年12月,丰沙里
省有140多个村,约7
000农户种植咖啡,种植面积3
000
多公顷。下图示意老挝的位置及周边地区。
模板构建:
第一步,审图文
阅读图文材料很关键,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影响、意义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
第二步,瞄准要素主体进行归类分析。
既要从多角度分析,宏观方向把握,也要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第三步,材料找答题语言
结合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切入,把握关键词,合理运用地理术语,简洁明了地组织答案。注意要善于从题干文字中寻找答题语言。
答题步骤归纳:
问题
发展方向
影响、意义
农业
角度
生态农业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生产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
农产品综合产业链
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生态农业园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绿色优质;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生物燃料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
模版建立:
工业
角度
生态工业、清洁生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工业集聚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生态工业园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区开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能源
主要侧重新能源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交通建设
线路本身、沿线地区
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情况。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交流,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
经济、社会、生态
经济角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问题治理
以水土流失为例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旅游业
角度
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社会影响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文化
a.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地理事件
发展影响
发展(积极、有利)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收就业外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能源结构优化;环境保护。
不发展(自然+社会经济)
竞争力差;浪费土地资源资金劳动力;资金技术不足;距离市场远,不利于运输,交通运输成本高;市场小。
典型试题
1、(2019课标)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思维角度:从工程本身、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内挖式施工方式减小了海水对港口的影响,减小了工程难度节省了成本,同时工程占用陆地面积小,对原有海岸线的破坏较小,有利于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同时挖出土石方还可用于填海造陆。
思维角度:有利、不利两个角度
4.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南段,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德宏州从自身条件出发,依托当地的资源及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目的的经济形式——绿色经济。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德宏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其它边疆地区有哪些启示作用。
答案:依托当地的气候、生物、地形、经济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等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6.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渔业资源丰富,渔业是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远洋捕捞船队在此作业。下图为毛里塔尼亚示意图。分析毛里塔尼亚区位位置对捕捞业的影响
思维角度: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区位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答案:利于当地小麦品种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利于当地小麦产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提高,同时为面粉企业提供原料;雇佣当地工人,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租用土地,为地方和政府带来租金和税收等经济收入。
8.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思维角度:考察干热河谷,只需要分析地形对气温(热)、降水(干)的影响
答案:地处横断山区背风坡和亚热带气候区,气温高且易形成焚风效应(气温高降水少);山高谷深,热量不易散失
9.
2020年9~11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左图)考察。远远望去,一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脉东侧通过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右图),流入墨累河流域。李老师介绍,对于被海洋和干旱围困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
思维角度:从河流开发上、中、下游合理利用知识解答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