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教学实录(第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老山界》教学实录(第三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9 19: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踏踏实实学写事
——《老山界》教学实录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山界》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写的事情不少,头绪也很多,却线索清晰,详略得当,将整个翻山过程写得十分清楚,是叙事散文的典范。今天,我们就从写作的角度来研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板书:叙事散文
师:既是叙事散文,我们就先来谈谈叙事。
屏显:一、老山界的事儿
师:用动宾结构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动词+老山界”。
生1、2、3、4:爬老山界、攀登老山界、战胜老山界、征服老山界……
师指导把这个短语说好。
师:请你再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来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生1、2、3、4:红军攀登老山界、红军战胜老山界、红军征服老山界、红军勇闯老山界……
3、师:是的,一篇叙事散文离不开人物和事件。本文写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
生1:时间变化 生2:地点转移
师:时代,文中有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推移和地点变化的词句。屏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时间: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地点:山沟——山脚——半山腰——雷公岩——老山界山顶——山下
总结: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出场退场,就构成记事的一幕幕场景,连贯起来就是事情的起始、发展和结束。
我们写叙事类作文时,用线索贯穿全文能将事情写得十分清晰。
4、师:这篇文章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头绪也不少。那作者把哪些部分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
生1:与瑶民攀谈。生2:露宿山腰。生3:翻越山顶。生4:下山的时候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写得详细呢?生5:因为这个地方最能表现中心。师:什么中心?生: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大无畏的精神。师:是的,这些地方最能表现红军的崇高品质。所以我们知道,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地方就要详写。不太能或者不能表现中心的就略写或不写。
屏显:总结:根据中心定详略。
板书:详略得当
师:在叙事的过程中,文章还穿插了不少景物描写,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老山界的景儿。
屏显:二、老山界的景儿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文中有不少写景的语句,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批注。想想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写景。
小组交流讨论。
生1: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清的透底。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下山后我的精神很爽快。
师:怎么运用比喻的?
生1:把泉水比做银子,写出泉水很清凉透亮,衬托出我们的心情很爽快。
师:衬托这个词用得很好。继续。
生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写出了火把和星星很亮,壮观。衬托出了红军豪迈的情怀,积极乐观的精神。
师:说得很好,你知道为什么这火把是“之”字形的吗?
生:因为山路弯曲,陡峭。
师:这是作者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生:仰视。
师:是的,这个角度看去景象显得尤为壮观。所以我们写景时也可以考虑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生3:半夜里,突然醒来……包围得像一口井。作者用了多个比喻,写出了半夜山腰上环境的险恶,衬托了红军战士顽强乐观的精神。
生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波涛在澎湃。用比喻和排比生动的写出了半夜听到的声音,体现了红军的乐观精神。
师:从这段描写你感觉到什么?
生5:深夜山谷的寂静。
师:是的,想想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这种寂静的?远、近,大、小……
生5:对比的手法。
师:很会动脑筋。这两位同学都特别注意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想想看,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生6:视角、听觉。
师:写到冷呢?
生6:触觉。
师: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能让我们的观察更加细腻。来总结一下作者的写景技巧。
屏显:总结:
写景的方法:多种观察角度、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对比的运用……
写景的作用:一方面是写“物”写“事”,也就是写山势的险峻和翻山的困难。另一方面是写“人”,衬托了红军的豪迈情怀。
板书:恰当的景物描写
师:所以写景也是表现中心的需要,不可过多,要恰到好处。既然写景也是为了衬托“人”,那我们就来谈谈老山界的人。
屏显:三、老山界的人儿
文章写了什么人,他们是怎样的人?
生1:写了瑶民和红军。瑶民很善良,他们很贫穷还把仅有的米给红军吃。
师:那主要人物是谁?
生1:是红军,写瑶民是衬托红军是为人民的。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2:瑶民一开始是很怕部队的,因为以前受过军阀欺负,现在红军态度这么好,所以他们也不怕红军了。
师:这里写展示了红军作为一支人民军队的本质,揭示出红军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是为人民战斗,收到人民的拥护。这里主要运用的什么描写?
生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生4:14到16段,“不要掉队啊!”……“我们顶着天啦!”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豪迈的精神。
生5:21到22段,“就在这里睡觉?”……“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写了红军很辛苦很累,这样的环境也能睡着,表现了他们的坚强乐观。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课后还可以在细细品读。同学们平时写得最多的就是写人记事的作文,老师想问你们:写人为主和记事为主的文章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生1:记事类的文章写人要简略写,写人的文章人物刻画要详细些。
生2:写人的文章以人为中心,写事的文章以写事为中心。
屏显: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较少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对人物的描写较少。
板书:人物描写展情怀。
屏显:总结:
叙事文章写作歌
线索清晰分详略,
恰当景物添光彩,
人物描写展情怀,
真情实感好文才!
生自读,齐读。
屏显:四、我也来记事
回忆往事中难忘的时刻,选择一件你觉得值得写的事,以《这是一件小事》或《这不是一件小事》为题(选择其中一个),写一篇作文。
生练写习作。
作业:课后把习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