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

文档属性

名称 小马过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4-26 22: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 马 过 河
姜玉红
教学内容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让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开课就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flish动画的形象、直观、分角色朗读的准确示范等优势使得学生进入情境,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出现的多次对话进行重点指导,对句子中的重点字词重点点拨、训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年龄小,合作意识不够强等特点,我在不同环节进行了由易到难的铺设。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渎自悟。在第二部分内容给出学习提示,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以及情境表演等环节中,能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和伙伴们合作交流,让他们动起来,感受自己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教学内容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教学目标
《小马过河》一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对于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深”、“浅”两个词就是关键词语,文章情节、人物的争论,就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的。教学时,利用画中人物的对话巧妙地提出“深”、“浅”两个词,使学生弄懂 “深”与“浅”是相对而言的,又如通过“为难”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读出为难的情感。通过对“为难”的理解学生不仅认识小马从小没有离开过妈妈,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遇事总是依赖妈妈的思想。通过“难为情”、“立刻”、“跑”、“连”、“收”这些词的理解,学生认识到小马遇事光听别人说,不动脑筋是不对的。从中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才能够更好的深入体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2."匹、昨、周"容易写错。
  3."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4.第7自然段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既……也……"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5.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四)会用"四周","如果"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匹 、磨坊、刚没小腿、为难。
(三)重点指导"蹦、甩"的书写。
(四)"匹、昨、周"等字容易写错。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
  1.请你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看谁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一匹 磨坊 刚没小腿 为难
  3.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不出错。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如:课文中写了小马、小马的妈妈、老牛和松鼠4个小动物。
  (2)想一想,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学生能简要回答出:课文写了小马驮着半口袋麦子去磨坊,路上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它不知河水是深还是浅,就去问老牛、松鼠,结果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就回去问妈妈,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谁愿意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如:
  (1)"匹、蹦、如、伯、昨、伴、啦、麦"可以用结构方法或加偏旁方法来记。
  (2)"半"可以用加笔画的方法来记。把"十"加上点、撇、横就是半。
  (3)"甩"可以用换一笔方法记。把"用"的竖变成竖弯勾。
  (4)"周"可以用缩短一笔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用"的竖,下边不出头,再在下边加上"口",就是周。
  4.说说下面字哪容易写错?
  匹、昨、周
  (1)"匹"的竖弯勾易错写成""。
  (2)"昨"左边的日字旁不要写成"目"。
  (3)"周"里边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
  (4)说说匹的笔顺是什么?
  5.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匹"。
  外边的"匚"分别占了上半格、左半格、下半格的一半。""的竖写在竖虚线上。请你自己在本上练习写写。
  (2)怎么才能把"甩"字写漂亮?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甩"的第四笔要落在横虚线,""起笔在竖虚线上,把上边的""托起来。
  (3)观察"蹦"的结构和笔画,谁愿意在黑板上写一写?写后师生评议。
  (三)造句。
  1.用"四周"造句。
  (1)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说说"四周"是什么意思?
  如:"四周"是周围的意思。
  (2)请你仿照书上的句子,自己造句。
  (3)造句举例:
  房屋的四周种满了鲜花。
  站在街心花园向四周望去,你能看到许多晨练的人。
  (四)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相近的词是"立刻"和"连忙"。因为它们都是时间短,动作快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会写本课写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4、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
  (二)第7自然段中小马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以及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通过理解课文,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读一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有一天,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
  如: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小马很愿意。
  2.同桌同学分角色练习读老马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3.指名分角色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接受任务时高兴的心情。
  再如:××同学读得很好。一听他的声调就是"一匹老马"在说话,他还读出了老马见小马很愿意做事的高兴的语气。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读一读第3自然段。
  (1)学生阅读该段后可以说出: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得很急,小马为难了。
  (2)想一想什么叫"为难"?
  如:"为难"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结合课文说一说,小马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
  如:
  (1)我能不能过去呢?
  (2)想问妈妈该怎么办。
  (3)它想到可是离家太远了。
  3.谁能把小马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河水流得那么急,又不知深浅,离家已经很远了,小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老牛在河边吃草,就跑过问老牛自己能不能趟过河去。
  2.阅读并理解老牛说的话"……刚没小腿……"。
  (1)自己读一读,了解句子的意思。
  (2)边读边想,"刚没小腿"是刚没谁的小腿?
  如:这里指老牛很高大,河水刚没过它的小腿。
  3.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小马的话呢?
  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体会小马的心情,能用为难、着急的语气来读小马的问话。
  4.分角色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如: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2.突然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读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后回答:松鼠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因此它不让小马过河。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松鼠和小马的对话看谁读得好。
  4.指名读这段,师生评议。
  如:××同学读出了小马吃惊的语气。
  再如:××同学在读松鼠的话时,语气再急切点就好了。
  5.(出示插图1)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看图想一想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集体讨论:
  (1)它们说得不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河水对它来说很浅,刚没过它的小腿,这并不能说明水真的很浅;松鼠很矮,河水对它来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但对老牛来说却不算什么。因此,松鼠的话也不可信。
  (2)它们说得对。因为老牛和松鼠的身材不同,它俩对河水深浅的看法也不一样。它俩的话,对它们自己来说是对的。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遇到困难,小马可没有像你们那样开动脑筋,仔细分析老牛和松鼠的话。咱们看看他是有什么表现?请你读读第6自然段。
  2.学生阅读后发现听了松鼠的话,小马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家问妈妈。
  3.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七)学习第7自然段。
  1.读一读第7自然段,了解大意。
  2.找一找,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了什么?请你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1)指名读小马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的话。
  (2)想一想,从她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如:我懂得了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认真思考,亲自试一试找出正确的答案。
  (3)师:别人的话是不是都不要听呢?
  生:别人说的话对,当然要听。但是当你遇到和小马差不多的情况时,就不能光听别人说,因为那样就不知道听谁的好了,就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试。有时别人说的话也不一定对,要认真分析,判断正确和错误。
  3.分角色读这段。
  (八)学习第8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8自然段。
  2.如:小马来到河边,刚抬起前蹄,松鼠又来警告它,可是小马亲自去试,终于趟过了河。
  3.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生结合插图,联系上文可以说出: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九)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鼠 深
小马过河——为难 老牛 不深不浅
妈妈 试一试 动脑筋 亲自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