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认识几分之一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 认识几分之一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09 13: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79~81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几分之一表示图形的一部分,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彩笔。
◆学具准备:课件,若干张长方形纸 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把三幅图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熊大熊二分苹果。
2、引导学生把苹果平均分。
师:只有一个苹果,每只熊能分到几个苹果?
生:半个。
师:半个,同学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样用数字来表示的吗?
生:二分之一
小结:把一个苹果切开,分成相等的两半,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
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和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来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
师指出生活中说得“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板书课题)
师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并板书,让学生写一写。
2、分月饼
出示第一种分法。
谈话:左边的这一份可以用表示吗?右边这一份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以用表示,因为两边一样大。
出示第二种分法,谈话:左边的这一份可以用表示吗?右边这一份可以吗?为什么?
生:因为因为没有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所以不能用表示。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让每个学生完整说一说,重点明白平均分)
设计意图:两边是否都能用表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3、让学生再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
比如:一张纸、一个西瓜。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半就是二分之一。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分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探究
(1)让学生拿自己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
(2)再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做完后交流做法后,然后讨论为什么分法不同,却都可以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3)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并把其中的1份涂色。
小组展示做法。
总结出:虽然大家的分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3、4份,涂色部分都可以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表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交流做法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清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五、巩固新知。
小组讨论:教材81页议一议。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中的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牢固掌握平均分,明确只有平均分才能写出分数。
六、达标反馈。
1、出示课件,提问图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分数
3、练一练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得到生活中去。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二分之一 记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和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整节课让思考、交流、动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经验。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所以实际应用时间上可能会和预设的时间出现差距,在实际教学中还得灵活掌握.【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