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笔算除法第4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课件+作业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笔算除法第4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案+课件+作业课件(3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1 12:26:41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4例5、例6及“做一做”,教科书P26“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掌握笔算的简便写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商0”的算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知识,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让学生朗读3个数。
师:这3个数中,有的有0,有的没0,0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
2.课件出示,让学生口答。
师: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情预设】预设1:这几题的算式都跟0有关,乘积都是0。
预设2:0乘任何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引起学生对0的重视,感受0的占位作用。通过计算跟0有关的加法、减法、乘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的计算方法作铺垫。
3.导入课题。
板书出示:0÷5。(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3例5上半部分。
师:这道题你会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0和5相乘等于0,所以0除以5等于0;也可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师:我们可以联系乘法想除法,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师:谁能讲个数学故事,说一说0除以5等于0的道理?
【学情预设】学生会举不同情境的例子,如:5只小猴到树上摘桃子,可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所以平均每只小猴就摘了0个桃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学故事,主要是解释算式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算的道理。
2.运用算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3例5下半部分。
师: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也能像这样说几道算式吗?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0和2相乘等于0,所以0除以2等于0。
预设2:因为0和8相乘等于0,所以0除以8等于0。
预设3:这两道算式都是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还是得0。
预设4:0÷4=0
0÷6=0
0÷7=0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完整。
师:那0÷0呢?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0×0=0,所以0÷0=0。
预设2:我说0÷0=1,因为0×1=0;我还可以说0÷0=2,因为0×2=0。
预设3:这样看来,0÷0可以是任何数了,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
师:0还能除以任何数吗?同学们现在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0”了吧!
【设计意图】探究0的除法的规律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表现的机会,从而真正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三、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3例6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共用了208元,每套花了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汇报算式:208÷2。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
208÷2等于多少呢?你能估估商大约是多少吗?
师:你能列竖式表示出计算过程吗?动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留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将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集体交流,明确算理算法。
请学生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
师:小组中讨论,哪种计算正确?
【学情预设】预设1:算法(1)和算法(2)是正确的,算法(3)是不正确的,因为14×2的积不等于208。
预设2:估算的结果是一百多,而不是十几,0写在十位上,起着占位的作用。
预设3:喜欢算法(2),因为它比算法(1)更简便一些。
教师小结: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
(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写法更简便。
师:请同学们用简便写法在纸上写208÷2的计算过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算法优化是学生在对竖式计算过程的复杂写法理解清楚之后形成的,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把优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24例6第2问。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汇报算式:216÷2。
师:
216÷2的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你估估。
【学情预设】大约是一百多,而不是十几,因为一百多乘2才等于二百多。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试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运用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学情预设】
师:这两种算法哪种是正确的?
【学情预设】预设1:算法(1)是正确的,根据除法的验算方法,验算发现103×2=206,所以算法(2)不正确。
预设2:当被除数十位上1除以2不够商1,要用0占位,1要落下来与下一位组成新的数再进行计算,所以第(2)种方法是错的。
师:在简便写法中,用0去乘除数这一步可以省略,但是商中间的0不能忘记写。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追问中反思,在对话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使错误做法在辩论中得到纠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而教师只需做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即可。
五、回顾反思,发现规律
师引导学生观察例6中算式,让学生思索:在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估算对笔算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直接在那一位上商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的好处。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4“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核对,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科书P24“做一做”第3题。
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科书P26“练习五”第1、2题。
学生先独立笔算,再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P26“练习五”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集体交流,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七、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直接在那一位上商0。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笔算情况,把正确的、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计算进行对比辨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少数学生对于除到中间一步,被除数不够商1时的情况掌握还不够好,容易漏掉十位上的0,可以引导学生用验算、估算的方法来判断最终得到的商是否准确。
?作业设计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通过举例子来阐述0不能做除。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提示】
在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的时候,充分让学生表达算理,教师注意在关键之处启发即可,比如竖式中可以省略的部分用虚线框起来,给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5(共17张PPT)
商中间有0的除法






一、复习已学知识,导入课题
28
208
280
读一读。
口算。
4×0=
500×0=
0
209×0=
0×0=
0×1=
乘积都是0。
0乘任何数都得0。
0
0
0
0
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_____

0÷5=
哪个数和5相乘得0?
0和5相乘得0。
0÷2=
0
0÷8=
0
0
0
二、自主探究
0÷0=?
0×□=0
可以是任何数。
现在能够明白“为什么除数不能为0”了吧!
(1)小明买了2
套中国古典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208÷2=
三、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08÷2=
2
0
8
2
0
1
2
0
8
8
0
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
十位上的0除以2,不够商1,写0占位。
0
0
4
2
0
8
2
1
2
8
8
0
0
4
简便写法
104
(1)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2)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216÷2=
四、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
216÷2=
2
1
6
2
1
2
0
1
1
6
0
0
1
8
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怎么办?
写0占位
6
2
1
6
2
1
2
1
1
6
0
0
8
6
简便写法:
108
1
1
6
0
6
(2)小红买了2套世界名著,每套花了多少钱?
五、回顾反思,发现规律
2
1
6
2
1
2
1
1
6
0
0
8
6
216÷2=108
2
0
8
2
1
2
8
8
0
0
4
208÷2=104
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
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直接在那一位上商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六、巩固练习
402
2
609
3
615
3
624
6
2
4
2
0
1
2
0
2
6
9
0
3
9
0
2
6
15
0
5
0
15
1
6
24
0
4
0
24
1.
2.
这对藤椅606元。
这4把餐椅共828元。
每把藤椅比每把餐椅贵多少钱?
828÷4=207(元)
606÷2=303(元)
303-207=96(元)
答:每把藤椅比每把餐椅贵96元。
3.
2
6
0
4
4
8
0
4
3
5
0
4
5
2
0
5
3
6
4
0
2
4
0
2
8
4
0
2
4
0
1
3
4
6
8
4
0
2
0
1
8
2
2
0
2
5
4
1
5
0
4.
2
4
1
6
3
3
2
6
4
8
3
2
5
4
2
5
2
2
6
0
8
6
0
1
1
1
3
6
0
8
4
2
2
2
2
8
2
0
8
2
0
3
3
4
5
8
5
5
0
2
2
0
206÷2=103(元)
答:半价票每张103元。
5.
全价票每张206元。
买一张全价票和一张半价票。
半价票每张多少钱?
816÷4=204(个)
答:去年设了204个人工鸟巢。
6.
去年设了多少个人工鸟巢?
今年一共设了816个人工鸟巢,是去年的4倍。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七、课堂小结(共11张PPT)

米成堂
第4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材第23~24页)
能力达标站
1.直接写出得数。
8×0=0
0÷9=0
0÷4=0
7×0=0
36+0=36
54-0=54
2.列竖式计算。
408÷4=102
728÷7=104
102
104
4)408
7/728
880
28
0
609÷3=203
981÷9=109
203
109
3609
9/981
990
81
81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商中间有0的算式是(
A.242÷8
B.333÷3
C.424÷4
(2)要使7□0÷7的商中间有0,□里最大
填(B)。
A.7
B.6
C.9
(3)如果一个除法算式的商中间有0,那么被
除数的中间(C
A.一定有0
B没有0
C.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
4
笔妃本
8元
408元
4元
(1)买一辆自行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408÷8=51(个)
答:买一辆自行车的钱可以买51个文具盒。
(2)王叔叔带的钱可以买2辆自行车,现在
他想用带的钱买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408×2=816(元
816÷4=204(本
答:可以买204本。
5.8只蜻蜓4小时一共捕捉了832只蚊子。
(1)这些蜻蜓平均每小时捕捉多少只蚊子?
832÷4=208(只)
答:这些蜻蜓平均每小时捕捉208只蚊子。
(2)平均每只蜻蜓4小时捕捉多少只蚊子?
832÷8=104(只
答:平均每只蜻蜓4小时捕捉104只蚊子。
①素养展示台
6
4÷8的商中间有0,并且没有余数,请
你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算式,并算出来。
824÷8=103
864÷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