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课件(4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课件(4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0 12:02:0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整理和复习(2)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知识整理
口算除法
(1)一块像教室那么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三年级有120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
120÷3=40(块)
答:40块这样大的草地1天产生的氧气够三年级学生用。
(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500÷8≈60(米)
答:他每分钟大约走60米。
笔算
解决问题
(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25÷5=45(人)
答:每辆车应该坐45人。
(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50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
(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8≈10
500÷8≈60
答:他每分钟大约走60米。
225÷5=45(人)
答:每辆车应该坐45人。
为什么(2)用“≈”,(3)用“=”。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为什么(2)用“≈”,(3)用“=”?
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瓶药够吃一个月吗?
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我每天吃3粒。
125粒。
125÷3=41(天)······2(粒)
41>30,够吃一个月
方法一:
这瓶药够吃一个月吗?
我每天吃3粒。
125粒。
30×3=90(粒)
90<125,够吃一个月
方法二:
这瓶药够吃一个月吗?
我每天吃3粒。
125粒。
125≈120,120÷3=40,
40>30,够吃一个月
方法三:
每根3元。
8箱冰糕4天全卖完了
三、巩固练习
1.
(1)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8×30×3=720(元)
每根3元。
8箱冰糕4天全卖完了
1.
(2)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糕?
8×30÷4=60(根)
三、巩固练习
128÷4=32(千克)
144÷6=24(千克)
175÷5=35(千克)
答:杏平均每箱最轻。
2.
下面是王叔叔水果摊进货的记录单。
品种
箱数
总质量/千克
草莓
4
128

6
144
水蜜桃
5
175
估一估,算一算,哪种水果平均每箱最轻。
(1)168÷8=21(组)
(2)(168+102)÷9=30(组)
答:男子组可以分成21组。
答:男女混编组可以分成30组。
(1)男生有168人参加,男子组每组8人,可以分成几组?
3.
同学们参加跳长绳比赛。
(2)参加比赛的还有女生102
人,男女生混编每组9人,可以分成几组?
4.
估一估,谁跑得最快?
答:狮子跑得最快。
7小时283千米
8小时482千米
5小时348千米
4小时318千米
大象:283
÷
7

40(千米/时)
鸵鸟:482
÷
8

60(千米/时)
斑马:348
÷
5

70(千米/时)
狮子:318
÷
4

80(千米/时)
5.
阳光小学5名老师带175名学生去科技馆参观,如果每辆车坐28人,租6辆车够吗?
用估一估的方法,往大估每辆车坐30人,6辆车才正好坐180人。所以租6辆车不够。
5+175=180(人)
28×6=168(人)
180>168,所以租6辆车不够。
5+175=180(人)
180÷6=30(人)
30>28,所以租6辆车不够。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小结
?
备选练习
1.
一件餐厅吊灯的价格为780元,一个节能灯泡8元。妈妈计划用900元钱买灯,她买了一件餐厅吊灯后还能买几个节能灯泡?
(900-780)÷8=15(个)
答:还能买15个节能灯泡。
2.
展览馆举办画展,第一天参观的成人人数是儿童人数的4倍。成人比儿童多312人,第一天参观的成人和儿童各有多少人?
儿童:312÷(4-1)=104(人)
成人:104+312=416(人)
答:第一天参观的成人416人,儿童104人。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3“整理和复习”,教科书P35“练习七”第5~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上一课时,我们整理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节课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
二、知识整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3相关内容。
2.学生独立自主解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在随堂作业本上独立完成这三道题。
3.展示交流,归纳方法。
师:都解答完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题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学情预设】这三道题的数据各有特点,题目的需求也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第(1)题用口算解决比较好,第(2)题用估算解决比较好,第(3)题用精确计算解决比较好。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用什么方法,学生一般会用精确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师:在解答第(2)道题时,为什么用“≈”,而第(3)题不用“≈”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第(2)题是求每分钟大约走几十米,是可以估算的数;而第(3)题是求每辆车坐的人数同样多的情况下,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是一个精确数。
教师小结: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同时呈现三个题目的数据特点和解答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答。在交流展示中分享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5“练习七”第6题。
2.阅读与理解。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读出:一瓶药有125粒,每天吃3粒,问这瓶药够不够吃一个月(按30天算)。
3.分析与解答。
学生自主解答。
4.展示与交流。
师:这瓶药够吃一个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预设1:125÷3=41(天)……2(粒),41>30,够吃一个月。
预设2:30×3=90(粒),90<125,够吃一个月。
预设3:125≈120,120÷3=40(天),40>30,够吃一个月。
师: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得出的结果都能确定这瓶药够吃一个月。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
师: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较优的策略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既是对学生个性思维的尊重,也是落实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以题为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七”第5题。
(1)课件出示,理解题意。
(2)学生自主解答后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2.完成教科书P35“练习七”第7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条件,解决“求平均数”和“比多少”的问题,用每种水果的总质量除以总箱数,列式后估算结果,最后再比较轻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3.补充练习1:用精确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
4.补充练习2:用估算解决问题。估一估,谁跑得最快?
估一估,谁跑得最快?
课件呈现问题,学生口答,集中评价。
5.补充练习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后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用除法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反思
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教师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还要注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业设计
七、一件餐厅吊灯的价格为780元,一个节能灯泡8元。妈妈计划用900元钱买灯,她买了一件餐厅吊灯后还能买几个节能灯泡?
八、展览馆举办画展,第一天参观的成人人数是儿童人数的4倍。成人比儿童多312人,第一天参观的成人和儿童各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七、(900-780)÷8=15(个)
八、儿童:312÷(4-1)=104(人)
成人:104+312=416(人)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一样。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纳。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笔记
3(共19张PPT)
整理和复习(1)






一、梳理知识脉络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被除数是几百几十(几千几百)
被除数是两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
被除数是两位数
被除数是三位数
总结计算法则
有关0的除法
首位能除尽
首位不能除尽,验算
首位能除尽
首位不能除尽,验算
0除以一个数(不是0)
商中间有0
商末尾有0
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笔算除法
解决问题
商的位数
估算的结果
准确值
876÷3
242÷4
417÷6
896÷8
644÷7
753÷5
二、系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首位是比除数大还是小,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商的位数
估算的结果
准确值
876÷3
242÷4
417÷6
896÷8
644÷7
753÷5
3位数
2位数
2位数
3位数
2位数
3位数
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首位在百位,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百位不够商1,商的首位在十位,商是两位数。
商的位数
估算的结果
准确值
876÷3
242÷4
417÷6
896÷8
644÷7
753÷5
3位数
2位数
2位数
3位数
2位数
3位数
300
60
70
110
90
150
估算方法回顾。
商的位数
估算的结果
准确值
876÷3
242÷4
417÷6
896÷8
644÷7
753÷5
3位数
2位数
2位数
3位数
2位数
3位数
300
60
70
110
90
150
292
60……2
69……3
112
92
150……3
笔算练习。
笔算:910÷7=
910÷7=13
9
1
0
7
3
7
2
1
2
1
0
1
0
0
没有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1.
算一算,说一说。
6÷2=(

60÷2=(

600÷2=(

8÷2=(

80÷2=(

800÷2=(

3
30
300
4
40
400
18÷6=(

180÷6=(

1800÷6=(

42÷6=(

420÷6=(

4200÷6=(

3
30
300
7
70
7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1.
先看被除数0前面的数,用表内除法计算。
2.
再给商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三、巩固练习,查找疏漏
2.
填出
里的数。
24
÷2

12
23
34
44
46
68
88
1
66÷

2
3
6
66
33
22
11
一位数除两位数怎么口算?
1.
用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这个一位数。
2.
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几?
3.
我会填。


3、4、5、6、7、8、9
1、2、3、
4、5、6
3
2
7
6
3
5




3
2
7
6
3
5
(2)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几?
1、2
7、8、9



四、自主练习,技能训练
1.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上面画“√”。
142
7
165
4
281
6
810
2
254
5
492
7
200
3
400
6
540
7
230
2
959
9
481
6
40
70
80
783÷6
584÷5
824÷4
920÷8
720÷3
204×3
238+647
412-298
=206
=115
=240
=612
=885
=114
=130······3
=116······4
2.
576÷3÷4
81×7÷9
201+232-365
399÷7+294
672÷(2×3)
(601-246)÷5
=48
=63
=68
=351
=112
=71
3.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课堂小结
1.下列各算式的商比较接近哪个数?(连一连)
?
备选练习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03÷7=
※592÷4=
9
0
3
7
2
7
2
0
1
4
6
3
1
9
6
3
0
129
5
9
2
4
4
4
1
9
1
6
3
2
1
8
3
2
0
148
1
4
8
×
4
5
9
2
验算:
211÷3=
※625÷6=
2
1
1
3
7
2
0
1
1
70······1
6
2
5
6
0
6
2
2
4
1
4
1
5
104……1
1
0
4
×
6
6
2
4
+
1
6
2
5
验算:
3.脱式计算。
(250+240)÷7
95-370÷5
492÷6÷2
584÷(2×4)
=70
=490÷7
=21
=95-74
=41
=82÷2
=73
=584÷8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3“整理和复习”,教科书P34“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整理、建构知识脉络的能力。
3.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设计本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教学难点
会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脉络
师:第2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对本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1)]
师:先不要翻书,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学情预设】
学生大致能回忆起这些主要内容: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解决问题等。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整理和交流,小组长记录。
【学情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完整地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还有点困难,可能不够全面,在交流时再逐步完善。
汇报交流,师生一起梳理、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图。
二、系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举例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4第1题。
(2)回顾竖式计算方法。
师:计算之前,先回顾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首位是比除数大还是小,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我们第一步来看看,这些算式的商的首位在哪里?
学生表述,课件呈现答案。
【学情预设】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首位在百位,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百位不够商1,商的首位在十位,商是两位数。
(3)回顾估算方法。
师:有的时候,不需要得到精确值,我们只需要进行估算。估算的方法一般是怎样的?
【学情预设】把被除数看成是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口算。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快速估算吧。
学生估算,课件呈现答案。
【学情预设】估算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只要学生估算是合理的,就要给予肯定。
(4)笔算练习。
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会计算吧!在草稿纸上快速算一算这几道题。
学生快速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需要每道题列竖式,慢慢算;有的学生计算速度很快,甚至不需要列竖式,就能直接写出结果。
师:都算出来了吗?准确值是多少?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两道题,如417÷6,896÷8,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计算练习题,对学生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先估计商的位数,再进行估算,最后精确计算,综合性较强。
以此题为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分析典型例题。
辨析错例。
如:910÷7=13。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进行如下解释:每次得到的余数都比除数小,是正确的,但被除数的末尾是0,不代表商的末尾就是0,更不能不写。这里主要的错误是未计算完,应把0带上去占位。
【设计意图】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学生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借此错例引导学生注意商的每位上的数字都不能漏掉。
三、巩固练习,查找疏漏
1.
算一算,说一说。
【学情预设】先看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用表内除法计算,再给商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填出□里的数。
学生快速口算,课件呈现结果。
【学情预设】用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3.我会填,我会算。
在小组内互相讨论,独立解题后汇报。
【学情预设】每道题的答案都不唯一,学生可能只想到了其中的部分数,但不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道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边做边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
四、自主练习,技能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34“练习七”第2~4题。
2.全班集中交流,课件展示答案。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首位是比除数大还是小,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梳理,主要针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整理复习。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精确计算,并在练习中巩固除法估算、笔算的知识,教学效果较好。练习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适时给予指导,适当增加易错题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作业设计
三、下列各算式的商比较接近哪个数?(连一连)
四、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03÷7=
※592÷4=
211÷3=
※625÷6=
五、脱式计算。
(250+240)÷7
95-370÷5
492÷6÷2
584÷(2×4)
参考答案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复习时主要以学生们交流整理为主,不断完善。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利用错例让学生注意,每位上的数字都不能漏掉。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本环节设计灵活,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教学笔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