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组成及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4.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卡塔尔是亚洲西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靠近西海岸地势略高,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由兹克瑞特向南存在大范围裸露石灰岩,卡塔尔的陆上石油也主要储藏在这个区域。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
你能发现卡塔尔自然环境与其经济发展存在的联系吗?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古印度
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均位于北温带,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有利:
①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②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④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
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都江堰
想一想
:都江堰建设之前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而旱涝灾害频繁?
旱涝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②成都平原地处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特殊位置,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淹没成都平原;旱灾时,河流水量骤减,又因江东地势较高,河流无法流入。
想一想:
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原则是什么?
“深淘滩”:
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可以拓宽和加深河道,保证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②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①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澳大利亚国际大都市悉尼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活
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但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现阶段随其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2.阅读教材中题干下的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5%。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西气东输三、四、五线,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与相邻省、自治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开采比较优势下降。
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7%。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资源的产量会进一步下降;
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会导致煤炭资源消费量下降,山西的煤炭消费市场萎缩;
加之长期的煤炭开采,使开采成本上升;
山西的水资源短缺,都会导致山西煤炭资源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发展受阻,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
小
结
课堂练习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经济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回答1~2题。
1.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2.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B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课堂同步测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训练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准和国内原油出口,已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
“生态脚印”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被消耗光,据此完成1~3题。
1.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地球资源具有______的特点。(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有限
2.“生态脚印”说明了( )
A.发展经济一定会破坏自然环境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D.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
3.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大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4~6题。
4.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建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5.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6.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美国春夏之交多发黑风暴,最著名的是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风暴。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升入高空,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
400千米,南北宽1
440千米,高3
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风暴带。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田黑风暴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分析A地作为农田的区位优势。
(2)简述美国西部黑风暴多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原因。
(3)指出黑风暴给A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危害。
(4)建设防护林是预防黑风暴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
能力提升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新疆地区利用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右图所示),使“南果北种”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此完成8--9题。
8.“光伏农业”的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全球变暖
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9.新疆地区“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资源诅咒系数越大,说明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读图,完成10~11题。
10.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⑤吸引外资能力弱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11.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
A.天津
B.湖北
C.贵州
D.青海
生物质燃气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物菌渣、禽畜粪便等可燃性物质作为原料转换获得,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设备获得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署发布研究报告,计划逐步让全法1
100万家庭都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气,取代目前依赖进口的化石天然气。如今,生物质燃气只占法国燃气消耗的0.1%,但发展迅猛,法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这一比例增长至30%,到2050年达到100%。据此完成5~6题。
12.与化石天然气相比,使用生物质燃气的主要优点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带动农业发展 ④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现阶段制约法国生物质燃气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交通
D.成本
14.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作“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最早是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而后太原所在的汾河谷地被称为“天府之国”;太湖平原在唐以后被称为“天府之国”;北京所处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后,福建的福州所在地闽中丘陵地区亦获得了“天府”的称号。清以后,满族人的发祥龙兴之地沈阳地区也被赋予了“天府”的称号。
2008年,中国评选出新十大“天府”,分别是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
(1)简述历史上的“老天府”分布地区的共同优势条件。
(2)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对天府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丰物阜”。评选专家给出的新天府标准:人人向往的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的评选标准更注重考虑_______________。
(4)三江平原从新中国成立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B
7.
(1)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有密西西比河的干支流作为灌溉水源。
(2)春夏之交风力强劲;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易受侵蚀;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沙尘物质多。
(3)大风使农作物受损;加剧干旱,使农作物枯萎;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
(4)防风林能够降低地面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
解析:第(1)题,种植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因素分析。A地处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夏季高温多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黑土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干支流作为灌溉水源。第(2)题,春夏之交风力强劲,植被冬季枯落,没有生长起来,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易受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沙尘物质多。第(3)题,大风天气的影响,主要是对作物、土壤的水分、肥力的影响。大风使农作物受损,减产。大风天气蒸发快,加剧干旱,使农作物枯萎。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吹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第(4)题,建设防护林是预防黑风暴的一种有效措施,主要是降低风速、土壤侵蚀角度考虑。防风林能够降低地面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
8.B
9.C
10.D
11.A
12.A
13.D
14.
(1)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3)人地协调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开垦了“北大荒”。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由于过度开垦,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而国家又做出了全面停止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的政策,湿地面积缩小趋势得到了遏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且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小,因此当选为“新天府”。
解析:第(1)题,历史上“老天府”的共同优势条件表现为地形、气候、水和生物等自然条件优越。第(2)题,除成都平原外,其他“老天府”黯然落选是由于其社会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第(3)题,结合新天府评选结果可以看出其评选标准更加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第(4)题,三江平原农业地位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教学设计
课题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组成及特点。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影响。4.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全球最富裕的国家排名图
卡塔尔是亚洲西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靠近西海岸地势略高,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由兹克瑞特向南存在大范围裸露石灰岩,卡塔尔的陆上石油也主要储藏在这个区域。
你能发现卡塔尔自然环境与其经济发展存在的联系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
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其经济发展的联系。
导出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讲授新课
(承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图片导入)四大文明古国图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均位于北温带,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有利:①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②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③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④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1)有些区域的自然条件虽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图片导入)孟加拉国图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图片导入)日本相关图
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案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图片导入)都江堰和气候图想一想:都江堰建设之前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旱涝灾害频繁?旱涝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②成都平原地处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特殊位置,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淹没成都平原;旱灾时,河流水量骤减,又因江东地势较高,河流无法流入。(图片导入)都江堰图想一想: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原则是什么?“深淘滩”:
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可以拓宽和加深河道,保证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图片导入)美国黑风暴图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图片导入)耕地图①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图片导入)工业图②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图片导入)沙特阿拉伯相关图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片导入)图瓦卢图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图片导入)澳大利亚图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图片导入)北海油田图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图片导入)瑞士相关图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图片导入)山西省图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其经济发展,但长期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在现阶段随其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2.阅读教材中题干下的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5%。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西气东输三、四、五线,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与相邻省、自治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开采比较优势下降。
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7%。
回答: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资源的产量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国家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会导致煤炭资源消费量下降,山西的煤炭消费市场萎缩;
加之长期的煤炭开采,使开采成本上升;
山西的水资源短缺,都会导致山西煤炭资源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发展受阻,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
学生看图并回答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学生看图回答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学生看图回答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让学生分组讨论都江堰的建设让学生看图回答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让学生看图回答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让学生看图讨论山西煤炭能源建设
让学生学会看图写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2.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