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加法的验算是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便于学生灵活运用加减的知识选择不同的验算方法。教材创设买东西的生活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加强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方法,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有待提高。做题经常因为一个小小的马虎而出错,而验算可以发现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单纯的计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验算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买衣服的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交流加法验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验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验算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重点指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减法验算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情景图)
师:小红的妈妈要生日了,她打算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一身漂亮的衣服作为生日礼物,于是她来到了商店,大家请看图片,看看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帮助小红验证一下到底应该是多少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的验算。
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体验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小红应该花多少钱,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然后思考一下怎样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作探究
待学生独立思考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组长汇总组内的想法,再找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的结果:
1、可以把加数199和86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275还是285。
2、把199看作200计算。(简便算法)
3、用竖式计算。
4、可以把得数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285-86=199或285-199=86。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进行验算,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四)师生共学
重点分析减法验算加法这个方法,让学生明白总的价钱减一件上衣的价钱等于裤子的价钱,抽象出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此环节老师板书竖式及验算,强调学生注意验算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的总的价钱-一件上衣的价钱=裤子的价钱,抽象出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从具体到抽象,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
(五)当堂达标
大屏幕出示练习题。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找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
2、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新课内容后让学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既巩固了验算,又巩固了计算。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在找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脉络,内化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和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加法的验算
交换加数位置进行验算。
199+86=285
86+199=285
和减一个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85-199=86
285-8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