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
1627
顺治
雍正
乾隆
嘉庆
1736
1723
康熙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明清世系与世界形势
1912
1644
1796
1662
1368
明
太
祖
洪武
明
成
祖
永乐
1402
明
世
宗
嘉靖
明思宗
崇祯
……
…
世
界形势
1521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兴起
英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革命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
资本主义萌芽
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1.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帝
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乾隆帝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特点:
(1)奏折制度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作用:
2.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努尔哈赤(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
南书房
雍正
军机处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草拟御旨
处理奏章
(2)设立军机处
特点:
职能:
影响:
原因:
①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军务
②加强皇权
简、速、密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①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设立军机处
材料一: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材料二:军机处有廷寄谕旨……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曰“马上飞递”者,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所未有… ——赵翼
材料三: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
影响:
①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②社会黑暗,政治动荡。
(3)大兴文字狱
维护专制统治
目的:
含义: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
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雍正年间,翰林徐骏上书奏事,不小心把“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狴”,雍正见此奏章,认为这是“辱骂皇帝”,立即诏令将徐骏革职。之后,在徐骏诗集中查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两句诗,雍正牵强附会,认为“清风”影射朝廷,“清风不识字“无疑是诬蔑皇帝不识字。于是又下一道圣旨,将徐骏处以死刑。
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
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
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
乾隆帝兴文字狱130余次。
朝代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
中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顶峰
南海诸岛
二、疆域的奠定
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
1684年,康熙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收复与管辖台湾
2. 反击沙俄
康熙抗击沙俄(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雅克萨反击战
3. 巩固西北边疆
①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驱准保藏”。
②乾隆二十二年(1757),彻底平定准噶尔。
③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雍正初年,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
⑤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 管辖西藏
①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②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③此后历代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设驻藏大臣(雍正五年),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3)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驻藏大臣主持之下掣签确认继承人。
(4)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年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地方管辖权;
(5)对西藏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和法律化。
金瓶
(1)册封:
葱 岭
洋
平
太
东沙
南 海
南
海
岭
万
里
长
沙
千
里
石
塘
将军辖区
办事大臣辖区
内蒙古盟旗
省辖区
西 藏
新 疆
乌里雅苏台
唐
努
乌
梁
海
科
布
多
黑 龙 江
吉
林
盛京
古
蒙
内
直
隶
东
山
江
苏
浙
江
福
广
东
广
西
云
南
四
川
贵
州
湖
南
湖
北
江
西
安
徽
河
南
山
西
陕
西
青
海
甘
肃
河
黄
黑
龙
江
长
江
中俄《尼布楚条约》
待议地区
清
京师
乌里雅苏台
伊犁
喇萨
盟旗制度
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巡抚—总督
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及藏族等民族事务。
对地方管理的特点
加强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借助其上层人物维持统治;
重视少数民族的事务,中央设专门机构。
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外边防务
内边防务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康熙抗击沙俄,(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雍正设驻藏大臣
康雍乾平定准噶尔叛乱
顺治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册封五世班禅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乾隆设伊犁将军(新疆)
疆域的开拓和奠定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南海诸岛
西跨葱岭
巴勒喀什池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亚
台湾及附属岛屿
南海诸岛
喜马拉雅山脉
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 清朝的疆域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时间:
2.表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
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1)资源危机:
(2)政治危机:
(3)贸易危机:
闭关锁国,
落后于世界。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
(白莲教起义)
人口膨胀
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严格限制但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2.表现: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
【历史趣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外在冲突
【乾隆谕旨】向闻西洋人用布扎腿,跪拜不便,是其国俗不知叩首之礼……当婉词告知:以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觐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亦同此礼。
华夷秩序,天朝上国
日不落帝国
以西方为核心的新的国际秩序
vs
外在冲突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乾隆第一道敕谕(1793.9.23)
闭关锁国政策
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例,不便准行。一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乾隆第二道敕谕(1793.10.3)
中国为什么拒绝?
世界市场扩张的需要
自然经济
工业生产
vs
西方为什么要与中国贸易?
vs
闭关锁国政策
3. 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客观原因:
(4)思想意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进行殖民扩张;
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
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嘉庆帝的敕谕
闭关锁国政策
4. 评价
(1)积极:
(2)消极:
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④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⑤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