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性
1.农业领域的发展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多,种植广。
(3)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茶、丝)
(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 (yo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西台漫纪 》卷 4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手工业领域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经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专制统治阻碍新经济因素发展;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自然经济;海禁政策阻碍海外市场开拓和资本原始积累,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江南的一些生产部门)
2.特征: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明中叶
(3)思想:愚昧自大,固步自封,鄙薄科技
(4)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区域性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3.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4.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3.商业领域的发展:进入新的繁荣期
晋商遗产:王家大院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天朝上国的迷梦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4)外交:实行“闭关锁国” 。
4.社会发展的局限性
农业
经济之“变”
手工业
商业
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变在农业品种,变在经营方式。
变在手工业经营方式。
变在货币、商人、商路、市场。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 王 心 学
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程
颢
程
颐
朱熹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vs
探究一:怎样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观点的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影响
哲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明清儒学的发展——批判继承
当时朝廷内外,党派林立,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趋于没落;
1.背景
明《南都繁会图》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绘大型织机
(2)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背景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
理学僵化;八股取士;西学东渐。
1.背景
市民阶层:明朝社会结构重组的缩影
(4)社会:市民阶层扩大和世俗化倾向
1.背景
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道光《苏州府志》
(1)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
著作被列为禁书。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2.明清儒学思想家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材料四: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主张
①挑战正统,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私欲;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④提出“绝假纯真”童心说
积极: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评价:
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明夷:是指有智慧的人处于患难地位
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之说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学校》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主张
评价:
积极: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消极:但是他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未对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启蒙精神)
顾炎武—亭林先生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③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爱国思想、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拓展
经世致用: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在衡阳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勤于著作,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
流传至今的有73种、401卷,约四百七十余万字,收入《船山遗书》。代表作有《周易外传》《思问录》《读通鉴论》等。
(4)王夫之“孤秦陋楚”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①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②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朴素的唯物主义)
材料二: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
材料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张
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三大思想家批判思想
各自则重点
共同点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批判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宋明理学(灭人欲),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
反对专制暴君,限制君权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积极: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消极: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归纳总结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陆王心学
思想之“变”
李贽
黄顾王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变在对传统主流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明清小说和戏曲内容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1.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2.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二)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前期文学形式提供了基础
3.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产生了新的反思
4.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
三、文学艺术——小说与戏曲
(三)成就
类
名称
作者
特点
小说
戏曲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儒林外史》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西游记》
(清)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文学的高峰。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百戏之祖)
汤显祖《牡丹亭》
舞台表演长期流行。
京剧(国粹)
形成于道光年间
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
特征: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三)文学艺术之变
小说
文学艺术之“变”
戏曲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传奇,明代汤显祖、清代孔尚任;
昆曲,舞台演出;
京剧。
变在体裁:小说和戏曲;
变在内容,进一步走向市民阶层、世俗社会。
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和平民化
小说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
(1)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药学
(3)宋应星《天工开物》工艺学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农学
四、科技
1.总结性科技著作(明朝)
(4)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地理和地质学
历史纵横—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永乐大典》
时间:
特点:
(2)《四库全书》
时间:
特点:
明成祖时期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后期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2.西方科技传播(西学东渐)
主观目的:
客观目的:
代表人物及成就:
意大利利玛窦(Matteo Ricci)
传播基督教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四)科技之变
李时珍《本草纲目》
科技之“变”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变在内容,对传统的总结,对西学东渐成果的吸收
一个转型: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第三次大转型时期。
两个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三个趋势: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明清之际中西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资产阶级代议制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闭关锁国
对外殖民扩张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
人文主义、重视科技,开放进取
农业文明,日薄西山。
工业文明,如日中天
课堂小结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D
实战演练
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B
实战演练
3.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B
实战演练
4.(2018课标Ⅱ,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原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款宴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的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