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课件(49张)-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课件(49张)-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16: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性
1.农业领域的发展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2)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多,种植广。
(3)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茶、丝)
(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 (yongsu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a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 西台漫纪 》卷 4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手工业领域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经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专制统治阻碍新经济因素发展;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自然经济;海禁政策阻碍海外市场开拓和资本原始积累,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江南的一些生产部门)
2.特征:雇佣劳动关系;出现手工工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明中叶
(3)思想:愚昧自大,固步自封,鄙薄科技
(4)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1.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区域性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3.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4.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3.商业领域的发展:进入新的繁荣期
晋商遗产:王家大院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天朝上国的迷梦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文化:推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4)外交:实行“闭关锁国” 。
4.社会发展的局限性
农业
经济之“变”
手工业
商业
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变在农业品种,变在经营方式。
变在手工业经营方式。
变在货币、商人、商路、市场。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 王 心 学
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朱熹






vs
探究一:怎样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观点的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影响
哲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明清儒学的发展——批判继承
当时朝廷内外,党派林立,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趋于没落;
1.背景
明《南都繁会图》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绘大型织机
(2)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背景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
理学僵化;八股取士;西学东渐。
1.背景
市民阶层:明朝社会结构重组的缩影
(4)社会:市民阶层扩大和世俗化倾向
1.背景
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道光《苏州府志》
(1)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朝第一“思想犯”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
著作被列为禁书。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2.明清儒学思想家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材料四: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主张
①挑战正统,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私欲;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④提出“绝假纯真”童心说
积极: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消极: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评价:
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明夷:是指有智慧的人处于患难地位
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之说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学校》
①批判君主专制;
②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主张
评价:
积极: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变化,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些具有民主色彩。
消极:但是他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并未对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
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启蒙精神)
顾炎武—亭林先生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③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爱国思想、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拓展
经世致用: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在衡阳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勤于著作,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
流传至今的有73种、401卷,约四百七十余万字,收入《船山遗书》。代表作有《周易外传》《思问录》《读通鉴论》等。
(4)王夫之“孤秦陋楚”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①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②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自然规律(朴素的唯物主义)
材料二: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
材料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主张
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三大思想家批判思想
各自则重点
共同点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批判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宋明理学(灭人欲),提出朴素的唯物主义
反对专制暴君,限制君权
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积极: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消极: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明清时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清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明朝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等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归纳总结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陆王心学
思想之“变”
李贽
黄顾王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变在对传统主流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明清小说和戏曲内容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1.反映了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
2.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二)发展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2.前期文学形式提供了基础
3.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产生了新的反思
4.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
三、文学艺术——小说与戏曲
(三)成就

名称
作者
特点
小说
戏曲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儒林外史》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西游记》
(清)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文学的高峰。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百戏之祖)
汤显祖《牡丹亭》
舞台表演长期流行。
京剧(国粹)
形成于道光年间
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
特征: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三)文学艺术之变
小说
文学艺术之“变”
戏曲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传奇,明代汤显祖、清代孔尚任;
昆曲,舞台演出;
京剧。
变在体裁:小说和戏曲;
变在内容,进一步走向市民阶层、世俗社会。
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和平民化
小说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
(1)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药学
(3)宋应星《天工开物》工艺学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农学
四、科技
1.总结性科技著作(明朝)
(4)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地理和地质学
历史纵横—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1)《永乐大典》
时间:
特点:
(2)《四库全书》
时间:
特点:
明成祖时期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后期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2.西方科技传播(西学东渐)
主观目的:
客观目的:
代表人物及成就:

意大利利玛窦(Matteo Ricci)
传播基督教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四)科技之变
李时珍《本草纲目》
科技之“变”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变在内容,对传统的总结,对西学东渐成果的吸收
一个转型: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第三次大转型时期。
两个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三个趋势: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明清之际中西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资产阶级代议制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闭关锁国
对外殖民扩张
顽固守旧、妄自尊大、文化专制
人文主义、重视科技,开放进取
农业文明,日薄西山。
工业文明,如日中天
课堂小结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D
实战演练
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B
实战演练
3.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B
实战演练
4.(2018课标Ⅱ,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原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款宴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的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D
实战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