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33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09 18: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复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
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知识结构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状态不改变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知识梳理
1.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inertia)。
3.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
静止状态
受力为平衡力
平衡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重点实验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距离
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下滑。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________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时,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不     ,放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放开手后,发现小车转动。
水平桌面
质量相等
相反
运动
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相互作用的力
平衡力
受力物体
力的变化
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一个力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可能会变为非平衡力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二、摩擦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产生条件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摩擦力产生的位置:接触面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控制变量法
实验方法:
③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变滑动为滚动;
④ 分离摩擦面。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典例剖析
牛顿第一定律
例题1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
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
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
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这四个步骤哪些可以在现实中实现?为什么?

不可能没有摩擦
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D
排序当然是事实在前,假设推论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依次为②→③→①→④.
二力平衡
例题2 如图所示,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刚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绳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
C.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没有惯性
D.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平衡状态
f1
F拉力
D
G
FN
例题3 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B
G
f
.
平衡状态
例题4 如图所示,车站进站口的水平传送带正将旅客包裹从入口车间运送到停车场.重500N的包裹静止放到传送带上,包裹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包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包裹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随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
摩擦力

0
刚开始,包裹相对于传送带是向左运动.
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f
无相对滑动时,无摩擦力.
例题5 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F1<F2,F1<F3)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匀速直线
水平
(2)比较步骤___与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______有关,且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粗糙


粗糙程度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_______力的大小有关.
摩擦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就是利用增大 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2020福建省)以下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浴室铺防滑垫
B. 缝衣针表面做得光滑
C. 车把上加装橡胶套
D. 瓶盖侧表面刻有竖纹
B
过关练习
2.(2020安徽省)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4.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木板不必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便于读数。
F
5.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 
D.不受力
D
6.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     运动,这时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性质
压力 / N
摩擦力 /N
1
木块与木板
3
0.2
2
木块与木板
5
0.35
3
木块与棉布
3
0.4
匀速直线
A.在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7.(2020四川成都)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中:
(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大小,利用的是______。
A.力可以改变弹簧的形状
B.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方向
C.力可以改变弹簧的运动快慢
A
(2)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前,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
(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量出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条件是:______
水平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小武同学猜想:用两个不同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相同的力,示数可能不同。以下设计中,能验证该猜想的是______。
A.测量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
B.测量同一个木块受到的重力
C.测量让小武感受相同的拉力
D.测量拉动同一个木块的拉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