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4 致云雀课件(26张)—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4 致云雀课件(26张)—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09 20: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风颂(节选)
雪 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帮你解读】
雪莱
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作者简介
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作者简介
雪莱
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1811年
1818年
1822年
抒情诗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
体裁知识
抒情诗
颂歌
情歌
哀歌
挽歌
牧歌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创作背景
用几个核心词概括诗中“云雀”的形象特征。
U
i
n
t
a
g
e
诵读感知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基调:明快、清丽、诚挚、热切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11
结构图解
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1-2)
愿望和抱负(20-21)
具体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3-6)
过渡,转换抒情语调(7)
揭示云雀本质,寄予诗人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8-12)
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13-16)
将云雀与人类比较,反衬人类(17-19)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第1-2节)

《致云雀》诗句赏析
赏析
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写云雀“倾吐衷心”“歌唱”,将其人格化,表现了作者对云雀的喜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云雀比作“烈火的轻云”,写出云雀飞翔的轻盈、迅疾和活力。
这两节总体描写了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云雀的由衷赞美,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第3节)
赏析
诗人用“金色的电光”“霞蔚云蒸”等景物来衬托云雀飞行时的英姿,又将其飞行比作“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塑造出自由欢乐、展翅高飞的云雀形象。
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第6节)
赏析
作者以明月清辉的视觉形象来描绘云雀歌声给人的听觉感受,运用通感的修辞,写出云雀歌声的优美动人。
诗句的意境宏大开阔,展现了云雀歌声强大的感染力。
雪莱
Hail to thee, blithe Spirit!
Bird thou never wert,
That from Heaven, or near it,
Pourest thy full heart,
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
Higher still and higher,
From the earth thou springest,
Like a cloud of fire;
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
And singing still dost soar, and soaring ever singest.
In the golden?lightning,
Of the sunken sun,
O‘er which clouds are bright’ning,
Thou dost float and run,
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
The pale purple even,
Melts around thy flight;
Like a star of Heaven,
In the broad daylight,
Thou art unseen, but yet I hear thy shrill delight;
To a Skylark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致云雀》江枫译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云鸟曲》郭沫若译
欢乐之灵乎,汝非禽羽族。
远自天之郊,倾泻汝胸膈。
涓涓如流泉,毫不费思索。
高飞复高飞,汝自地飞上。
宛如一火云,振翮泛寥苍。
歌唱以翱翔,翱翔复歌唱。
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第8节)
赏析
雪莱将云雀比喻为诗人,云雀的歌唱就像诗人的吟诵,充满思想的光辉,能够感动人心,唤醒同情,带来希望。
诗句写出云雀歌声带给人的审美感受,也表现出作为一名诗人的雪莱的追求——通过诗歌来启迪世人,传递希望。
宛如一闺秀,藏在金屋里。
幽夜怀所欢,肠断魂难慰。
独自抚鸣琴,芳情漾幽间。
写“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第15节)
赏析
排比手法的运用,向云雀追问其歌声欢乐动听的原因,揣测其美妙乐音既源于大自然给予的灵感,又源于云雀内心的爱意以及对痛苦的超越。展现了思考的逐层深入,也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第19节)
赏析
诗人将人类与云雀进行了对比,第一个“即使”我们背负沉重的枷锁,即使抛弃,也不快乐。第二个“即使”表现生活中到处有泪水。从侧面说明现实社会生活的痛苦,反衬云雀的快乐是纯粹的欢愉。
(第21节)
“熟知的欢欣” 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以感叹口吻表达对云雀的爱以及不能像云雀那样飞翔的遗憾。
分析诗歌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 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 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 愤世嫉俗的态度。 云雀的隐形不漏、 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如何理解诗歌中“云雀”这一形象?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赏析诗歌技巧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课堂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全诗共21节,共分几个部分,标出层次,并概述每部分的内容。
层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