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半学期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半学期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09 20: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30分)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轮胎上制有花纹
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D.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2.火车以2 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个人在车厢地板上P点竖直向上跳起0.5 s后落回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
A. 在P点前方1 m处
B. 在P点后方1 m处
C. 仍在P点原处
D. 改变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乙上下各挂一个50 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不计测力计的重力)(  )
A. 1.0 N和1.5 N
B. 2.0 N和1.0 N
C. 2.0 N和1.5 N
D. 1.0 N和0.5 N
4.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粗糙斜面的细杆上,另一端系一物块,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系统静止.则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  )
A.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 无摩擦力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分析以下摩擦:
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③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
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⑤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已知F1=35 N,方向向右,则另一个力F2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15 N,向右
B. 55 N,向右
C. 15 N,向左
D. 55 N,向左
7.下列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
B.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C. 刹车时用了捏自行车的手闸
D. 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在皮带上打些蜡
8.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
A. 减小汽车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 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 减小因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 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9.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凡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也有可能有摩擦力
C.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 只有接触才有可能产生摩擦
10.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直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左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 Ⅰ区
B. Ⅱ区
C. Ⅲ区
D. Ⅳ区
11.如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普通的长方体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乙木块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 N,则甲、乙两个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甲为零,乙受到向左的15 N的力
B. 甲受到向右小于15 N的力
C. 甲受到向右15 N的力
D. 甲、乙均受力15 N,甲受向右的力,乙受向左的力
12.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  )
A. 大小相同
B. 作用点相同
C. 三要素都相同
D. 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13.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 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 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14.在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15.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④教室的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门就不易被风吹开,其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5分)
16.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是________(滑动/静)摩擦力;小明在百米赛跑冲刺终点时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
17.首批OFO共享自行车入驻六盘水市城区,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如图所示,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车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8.进入太空的宇宙飞船关闭发电机后,它将__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5分 )
19.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4)小红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0.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________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得_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________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以前学过探究________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2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设计实验:
①小车与桌面的接触面要尽量光滑,从而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在桌面的小车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和F2的关系.
③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探究二力的________关系.
④实验中通过旋转小车,观察小车运动状态来探究.
⑤得出结论:作用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作用在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四、计算题(共3小题 30分)
22.一个伞兵质量70 kg,身上的跳伞设备的总重是160 N,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求:受到空气的阻力多大?(g取10 N/kg)
23.某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以6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下落,经过10 s的时间后下落到地面.问:
(1)运动员开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若在下落过程中他受到了700 N的阻力,那么他的质量为多少?(g取10 N/kg)
24.重为8×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给自行车车轴承中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A正确;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错;
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错;
D、防滑垫表面做的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错.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当人竖直向上跳起后,由于人具有惯性,他在水平方向上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即人在空中的一段时间内,在水平方向上仍以2 m/s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这个人落下时,他和火车都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了相同的距离,则人仍落在原来的起跳点,即P点原处.
3.【答案】D
【解析】不计测力计的重力时,测力计甲的示数为物体A、B的重力之和,50 g的物体重约G=mg=0.05 kg×10 N/kg=0.5 N,所以测力计甲的示数为1.0 N,测力计乙的示数为0.5 N,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轻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粗糙斜面的细杆上,另一端系一物块,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系统静止.
此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一定受重力和支持力,若弹力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相等时,则物体与斜面间没有摩擦力;
如果弹力大于重力的分力,物块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如果弹力小于重力的分力,物块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①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脚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使自行车前进的力是地面对后轮轮胎的摩擦力,因此这个摩擦属于有益摩擦;对前轮来说,与地面的摩擦阻碍了车子的前进,因此属于有害摩擦.
③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是有益的,正因为这个摩擦才能使粉笔字写在黑板上.
④皮带转动时,主动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带动了皮带的转动;同时皮带与被动轮之间的摩擦带动了被动轮的转动.若这种摩擦力过小,将会出现皮带打滑的现象.因此说这两者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⑤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也就是空气阻力,它将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故属于有害摩擦.
综上所述,属于有益摩擦的是①③④.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7.【答案】
【解析】A、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力.故A正确;
B、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B错误;
C、刹车时用了捏自行车的手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在皮带上打些蜡,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选C.
9.【答案】A
【解析】A、如果两个物体接触没有运动,也没有运动趋势两个物体之间就没有摩擦力.符合题意.
B、例如斜面上静止的物体,虽然相对斜面来讲物体是静止的,但是物体在斜面上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两者之间也存在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有时是相反的.不符合题意.
D、两个物体之间要产生摩擦力一定是接触的,不接触是没有摩擦力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汽车向左平行于靶面运动,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射出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左运动,又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所以子弹会射向靶面的左下方,即Ⅲ区.故选C.
11.【答案】B
【解析】(1)由题可知,木块乙向右端匀速运动,木块乙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与水平面对乙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以判断,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5牛,方向水平向左;
(2)如图所示,木块甲静止,木块甲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细绳对其向左的拉力与乙对甲向右的摩擦力作用,由于乙所受摩擦力等于乙和水平面对乙的摩擦力之和,甲所受的摩擦力等于甲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所受摩擦力的小于15 N,方向向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解析】用力提物体,手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给手一个竖直向下的一个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水桶和手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项,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与惯性有关.不合题意;B项,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不合题意;C项,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不合题意;D项,公共场所吸烟时,整个场所都会充满烟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C
【解析】镁粉是比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单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①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脚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②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碍汽车的前进,因此这个摩擦属于有害摩擦;对前轮来说,与地面的摩擦阻碍了车子的前进,因此属于有害摩擦.
③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碍车轮转动属于有害摩擦.
④教室的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门就不易被风吹开.因此说这两者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故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静;等于
【解析】(1)人走路时,若鞋底与地面间没有打滑,则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静摩擦力,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摩擦力方向向前;
(2)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这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静;等于.
17.【答案】运动;增大
【解析】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相对路上行驶的摩托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自行车相对于路上行驶的摩托车是运动的;
车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运动;增大.
18.【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9.【答案】(1)相反 钩码的数量 (2)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4)能 (5)A
【解析】(1)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的作用是使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可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则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
(4)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5)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故选A.
20.【答案】(1)速度 控制变量 越长 越慢 (2)匀速直线 (3)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以前学过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21.【答案】①摩擦力 ②静止 ③大小 ⑤同一个物体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解析】①桌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②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F1和F2等于水平桌面左右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桌面两端都挂了两个钩码,钩码的重力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③实验中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从而探究二力的大小关系;
⑤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2.【答案】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860 N.
【解析】根据G=mg,求出运动员和降落伞的总重力,伞兵的重力:
G人=m人g=70 kg×10 N/kg=700 N;
伞兵和降落伞的总重力:G总=G人+G伞=700 N+160 N=860 N,当伞和伞兵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重力与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总=860 N.
23.【答案】(1)运动员开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60 m;
(2)若在下落过程中他受到了700 N的阻力,那么他的质量为70千克.
【解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因为v=,所以s=vt=6 m/s×10 s=60 m;
(2)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降落伞受到空气阻力和自身重力,重力的大小为700 N,因为G=f=700 N,所以m===70 kg.
24.【答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
由题知:Ff=0.02G=0.02×8×104N=1.6×103N
因为卡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牵=Ff=1.6×103N.
答: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6×103N.
【解析】因为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所以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先求出卡车受到的阻力,再由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牵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