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01
考点描述
02
读图学文
03
自主学习
04
名师点拨
05
随堂训练
06
链接中考
08
思维导图
07
天盘归纳
课标要求
中考考点
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北宋的政治
政权A的名称是 ,建立者是 ,历史上称为
;这一时期与它并立的政权B是 ,政权C是 。?
西夏
辽
宋太祖
赵匡胤
北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 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 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解除 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禁军
宋太祖
开封
赵匡胤
960
(2)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 权力过大,采取 的办法,削弱 。?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意义: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了皇权。?
中央集权
转运使
通判
相权
分化事权
宰相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概况: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
3.影响:宋朝的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重文轻武
科举制
官地位
抑制武将、提升文
三、王安石变法
1. 1069 年,宋神宗任用 变法,变法涉及 、
和教育领域。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摆脱 ,实现 。?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
经济上: 法、 法、 法、
法,军事上: 法,教育上: 法、
法?
整顿太学
改革科举
保甲
农田水利
方田均税
募役
青苗
富国强兵
统治危机
军事
经济
王安石
易错字:赵匡胤
一、选择题
( )1.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
C
( )2.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北宋统治者为了
A.加强禁军 B.防止武将专权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提高文人地位
(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
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D
B
( )4.北宋在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A.政事堂 B.枢密院 C.三司 D.节度使
( )5.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实行行省制度
( )6.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
A.东京 B.长安 C.建康 D.临安
A
D
A
(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 )8.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难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澶渊之盟
B
B
( )9.“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10.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是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C
( )11.造成北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政府实行不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土地给朝中大将
B
( )1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了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保甲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C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材料二: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力,被历代沿用。
材料三: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一位节度使”指的是谁?
安史之乱。朱温。
问题二: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宋朝哪位皇帝?他设置了哪一个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通判。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
转运使。
问题四:材料二、材料三中皇帝的做法有何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一、选择题
( )1.(2020·乐山)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C
A.为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
B.服饰结构发展夸张化、威仪化的结果
C.为了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身份
D.宋朝官员为了防疫需要而采取的措施
( )2.(2020·郴州)2020年复学后出现在校园中的“一米帽”(左下图),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宋朝的官帽(右下图)。宋朝出现这种特定服饰是
A
( )3.(2020·安徽)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C
( )4.(2020·黔西南)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 )5.(2020·济宁)宋真宗曾赋《劝学》:“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密前读。”这反映出宋代选拔人才主要依据
A.科举成绩 B.道德表现 C.门第高低 D.血缘亲疏
A
C
( )6.(2020·温州)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7.(2020·天门)宋初大将曹翰写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A.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 B.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
C.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D.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
C
( )8.(2020·内蒙古)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D
( )9.(2020·内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时,赵匡胤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他建立的朝代及其建立时间、建立者所属民族,搭配正确的是
A.元朝——960年——汉族
B.元朝——961年——蒙古族
C.北宋——960年——汉族
D.北宋——961年——蒙古族
C
二、材料题
10.(2020·扬州)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根据材料指出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朝科技成就一例。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问题一: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李世民;赵匡胤。
问题二:“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相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