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4.4 会声会影 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10张PPT)+视频+附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4.4 会声会影 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10张PPT)+视频+附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3-09 18:10:27

文档简介

学习反思模板
项目名称 完成时间
项 目 中 遇 到 的 问 题
解 决 了 哪 些 问 题 , 如 何 解 决 的 ?
我 的 收 获 / 反 思组内评价量规
小组: 班级: 日期:
成员名称 分工内容 整体完成率(0——100)视频脚本模板
画面 画面内容 视频时长
示例
树叶落下 校园里的树叶纷纷落下,预示着秋来的来临。 6s(共10张PPT)
美丽的校园之视频介绍
——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视频
视频
如何这些视频片段是如何合在一起的呢?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视频片段合成一个视频呢?




kai
shi
xiang
mu
1.1 我们的任务是
项目目标:完成并提交视频脚本设计和学习反思文档,制作并提交项目视频。
1.现在需要大家自己制作小视频,主题为“美丽的校园”;
2.将学生以3人为单位分成一组;
3.每组按照《【附件一】视频脚本模板》文档,设计并填写视频脚本;
1.2 视频加工流程




hui
bao
yan
shi
2.1评分规则是
整体评价规则:组内评价满分100分,占比30%;组间评价满分100分,占比30%;教师评分100分,占比40%;得分>=90分则为A等级,90>得分>=80则为B等级,80>得分>=70则为C等级,70>得分>=60则为D等级;
组内评价 组间评价 教师评价
30% 30% 40%
2.2 视频加工流程




bu
zhi
zuo
ye
3.1 我们的作业是
完成学习反思填写,在反思中认真填写自己在做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收获等内容。课题名称 美丽的校园之视频介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视频
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自主设计视频,小组合作制作视频,利用会声会影工具剪辑视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课程标准要求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并对视频制作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1)在会声会影中添加视频素材;(2)利用会声会影对视频进行编辑,包括视频的转场、剪切、滤镜的添加;(3)视频的合成导出;其中,“添加素材”、“视频编辑”、“视频导出”为顺序型关系,学生需先尝试在会声会影软件中添加素材,对视频进行加工编辑,然后导出最终的视频。 如今,“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视频软件数不胜数,并且相当火热,因此教授学生正确编辑视频,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视频的意识以及体验数字化工具为生活带来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运用视频编辑软件添加视频和图片素材,掌握添加素材、视频转场以及添加滤镜的功能; 2.通过对比添加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的添加,说出图片素材和视频素材在会声会影中的加工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在小组合作探究素材的添加、视频的编辑和导出,感受整体视频制作过程,通过编辑视频,掌握视频转场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运用视频软件专业加工视频并达到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汇报,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通过组间评价、观察他人视频制作的优点,弥补自己的视频制作的不足,取长补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处理和加工视频,深切感知数据处理工具的优势; 2.通过动手制作视频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视频的剪切、转场
教学难点
视频转场的选择
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学生为高一年纪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学习过会声会影软件的操作界面,但对视频的处理尚不熟悉。 【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教学内容适合动觉型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还需适时指导、总结、反思、讲授,以照顾到视觉型、听觉型学生。 【信息素养】学生身处信息社会,无处不在的信息潜藏在学生的生活中,各大视频软件如火如荼得进行,但是视频是如何制作得,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会声会影软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项目前期 课前 1.上传《厉害了,我的国》视频和《观看视频要求》文档、会声会影教学视频1、2系列至班级群中; 2.制作《【附件一】视频脚本模板》; 3.用亿图图示软件制作视频编辑的一般流程,并导出流程图,并将流程图(《【附件四】流程图》)上传至班级群中; 4.制作《【附件二】学习反思模板》。 查看视频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视频转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中期 1-3课时 确定问题——引入项目 提问:大家发现了吗?视频中山河、人群都不是一次拍摄完成的,而是将视频片段放在了一起合成一个视频,那么如何这些视频片段是如何合在一起的呢?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视频片段合成一个视频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确定问题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确定目标;
呈现任务——介绍目标,制作脚本 项目目标:完成并提交视频脚本设计和学习反思文档,制作并提交项目视频。 1.现在需要大家自己制作小视频,主题为“美丽的校园”; 2.将学生以3人为单位分成一组; 3.每组按照《【附件一】视频脚本模板》文档,设计并填写视频脚本; 1.学生了解任务; 2.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完成视频脚本; 3.根据脚本设计,课下收集、拍摄校园素材。 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脚本设计让学生梳理思路,并让学生能够按照脚本内容有序地收集素材。
1.呈现视频加工流程图(附件四),引导学生将素材导入会声会影软件中; 2.开始让学生制作视频; 3.下发组内评价表(【附件五】组内评价》。 实施任务——编辑视频,组内评价 1.根据自己脚本设计,将素材内容导入会声会影软件中; 2.各小组根据会声会影教程视频对素材进行编辑加工; 3.由每组组长填写组内评价表。 学生能够对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通过实操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团队协作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下发组间评价表; 2.讲解整体评价规则:组内评价满分100分,占比30%;组间评价满分100分,占比30%;教师评分100分,占比40%;得分>=90分则为A等级,90>得分>=80则为B等级,80>得分>=70则为C等级,70>得分>=60则为D等级; 3.计算每组整体得分。 【评价任务——项目展示,组间评价】 1.小组展示自己的视频,并讲解汇报视频制作的思路。 2.由其他小组组长按照评价量规对视频演示进行组间评价。 首先,学生根据其他小组汇报找出本组作品的不足和优势;其次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 1.再次讲解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 2.布置学习反思任务 总结反思,完成学习反思文档,提交至班级群。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得到系统化地掌握,并且达到课堂复习的效果。
形成性习题设计
1.图片素材添加和视频素材添加的区别是什么? 2.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