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B卷(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0 15: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B卷
试题总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辈(xíng)
怅惘(wǎng)
绅士(shēn)
凫水(fú)
B.归省(xǐng)
絮叨(xù)
撺掇(duo)
争讼(sòng)
C.糜子(měi)
斡旋(wò)
幽悄(qiǎo)
蕴藻(yùn)
D.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chén)
2.(本题2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B.2018年元旦假期期间,除1月1日照例闭馆外,杭州图书馆及各分馆均照常开放。
C.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如果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D.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叹为观止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3.(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4.(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5.(本题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6.(本题6分)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义连贯。
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冬至(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7.(本题6分)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
第二部分
(本题6分)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8.(3分)“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9.(3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20分)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
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10.(4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其妻怪之
(________)
(2)子第语我
(_________)
(3)王语之故
(________)
(4)于是皋人感之
(__________)
11.(4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德溥之义
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D.于是皋人感之
1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13.(4分)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14.(4分)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本题22分)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5.(4分)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6.(4分)小说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17.(4分)小说第十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18.(5分)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19.(5分)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
20.(本题50分)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D
6.示例:春节挂灯笼
寓意红红火火
吉祥如意
7.(1)①春节
②重阳节
(2)人物事件:屈原自沉汨罗江(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草。
(3)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示例三: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8.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9.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即惊喜之情。
10.
怪:对……感到奇怪
语:告诉,对……说
故:原因、缘故
感:被……感动
11.A
12.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愿意替她前往。
13.王乃伏地顿首以谢/
随以告德溥妻/
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
14.D
1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16.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17.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
18.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年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
19.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文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