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1.1人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难点
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你姓嘛叫嘛从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
这可谓经典“名问”。却也包涵了人类不懈探究的一个主题:人,倒底从哪儿来?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进化论和神创论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简介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教师总结: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出示长臂猿等四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教师提示: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长臂猿是猿类中最细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我国有5种长臂猿,它们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上目前共有7种长臂猿,其中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我国及附近邻国,都已列入一级保护动物。
黑猩猩
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但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为99.4%),所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总结:人类应当视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同自身一样,
人类更应当加强保护,如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等。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哪些?
教师提示:从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等角度来分析。
教师通过表格进行总结:
(4)拓展延伸: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
目标导学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1.阅读课本,想一想,1千万至2千万年前,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当时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2.小组讨论:人类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环境变化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想一想,大量的森林变成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3.出示少女“露西”的骨骼图片,请同学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少女“露西”的上肢和下肢有什么区别?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猜想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4.出示“东非人”头骨化石,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讨论以下问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
(2)“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3)古人类用图中所示的石块做什么?
(4)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5)森林古猿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教师图示总结:
出示人类起源重要标志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比较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师总结图表:
(2)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教师提示:从运动方式、劳动方面、穿衣方面等角度来分析。
(3)人类进化的标志有哪些?
教师总结: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脑的发达
(4)讨论: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拓展延伸: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教师出示资料:
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
书。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观点将
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回答,如:达尔文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如: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现在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
大猩猩
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
学生分析并回答,如:人类不断开发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学生归纳: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学生根据所知和理解,畅谈。
学生根据要求阅读教材,回答如: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学生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如: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学生举手交流:直立行走
学生认真读图,对比分析并回答,如: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学生举手汇报,如:制造和使用工具
学生阅读图片,根据教材提示的表格,进地填写,进行四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和归纳。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总结,如: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学生阅读,并尝试分析,如:人类应当视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同自身一样,
人类更应当加强保护,如大力保护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建立现代类人猿自然保护区,等等。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展示长臂猿等四幅图片,使学生对比观察,同时引出四类类人猿今天的颁布及各自的特点等知识。
探究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时候,教师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清晰准确的理解二者区别,易于识记和理解。
通过大量的材料展示,使学生深切的理解人类进化与环境变化的原因,使知识易于理解。
通过“少女露西”和“东非人”骨化石的对比,帮助学生形象的进行分析,同时引出当时人的运动方式及所具备的能力等知识,顺其自然。
教师通过图示进行总结,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和清晰。
通过表格,进行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比较,旨在使知识清晰,使条理清晰,对比鲜明,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拓展延伸,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即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复习巩固
1.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
A.下肢骨增长
B.直立行走
C.骨盆变短增宽
D.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2.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历程中,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演变为地面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扩张领地,繁衍后代
B.?为了改变环境,主宰地球
C.?由于受到树栖猛兽的侵袭
D.?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3.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B.?人比类人猿高等
C.?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D.?现代类人猿将来可以进化成人
4.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各项最先发展的是( )
A.使用工具
B.两足直立行走
C.使用语言
D.大脑发达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B.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C.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
D.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了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知道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我们要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