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作品的主题。
2. 体会夸张、讽刺所形成的幽默感。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词美诗》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小说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重要词语解释????????
1.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2.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3.六神不安:心神不安。我国道家迷信说法,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4.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5.斋期:有些宗教规定,教徒在一定时期完全禁食,或者部分禁食,或者禁食某种食品。禁食期间就叫“斋期”。?
6.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7.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8.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9.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10.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11.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12.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速读课文,自主思考,抓住“套子”理出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4):介绍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外表、套子式的生活习惯,套子式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38):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套子式的恋爱。??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套子式的结果——别里科夫之死。
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
默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生活的套子
论调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外表的套子
“套中人”性格特点
套子的内容
套子的类别
雨鞋、雨伞、棉衣、黑眼镜、羊毛衫等。
教古代语言,
歌颂过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
和报纸上的文章。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不跟人并排走路。
封闭怀旧
思想僵化
胆小多疑
维护现行秩序
套 己
保
守
套 人
开除学生
干涉别人
辖制整个中学
辖制全城
乐于告密
扼杀新思想
反
动
封闭怀旧
思想僵化
胆小多疑
维护现行秩序
外表的套子
职业的套子
思想的套子
语言的套子
生活的套子
套 中 人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他怕的是什么?
害怕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害怕新生事物违反了旧制度,旧秩序,会造成乱子。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他还怕自己不能符合沙皇统治的要求,因此,终日是一副可怜相。
结婚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小说也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为什么别里科夫的恋爱会以失败告终?
首先是结婚的原因:是因为校长太太的撮合怂恿(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别人的游说,他应当结婚(这里的应当很明显是说按照世俗的标准,而非出于爱而产生的自然想要结婚的念头,用我们的话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而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结婚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说明他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有对生活的渴望。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他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所以他的恋爱注定以失败告终。
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这位中学里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却对全城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既不是校长,又不是市长,是谁赋予了他权利,能够辖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作者通过别里科夫身上的一系列悲喜剧,想要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提示: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原因:(1)别里科夫之所以能辖制全城,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强大的沙皇统治作为后盾,受沙皇政府的毒害,他的言行与思想都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
(2)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主题(可个性化解读)?
①揭露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抑,对人性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②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社会批判意义,他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政治上成为反动统治的卫道士,现实中与众人格格不入。他的悲喜剧都是社会造成的。
③别里科夫最终死去,反映人民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夸张和讽刺
2、含蓄的对比
3、点与面结合
4、典型的细节描写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