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课件 39+23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课件 39+23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0 08:15:41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1.根: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
根毛区组成。
_______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茎:茎由树皮、________、
木质部、______等组成。
根毛区
形成层

树皮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韧皮部中有输导______________。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
木质部中有输导__________________。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有机物的筛管
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3.叶:叶片由叶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上有半月形的__________,保卫细胞中间的小孔是_____。
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a指的是叶脉,有输导和支持作用;b指的是表皮,有保护作用;c指的是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
保卫细胞
气孔
1.(2020·衢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B
2.(2018·金华、丽水)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考点2 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需求量也不同。
氮、磷、钾
无机盐
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症状

使枝叶茂盛
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促进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花、果实、种子少

使茎秆坚韧,块根肥大
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
考点3 说出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2)吸收部位:器官——______,主要区域——根尖的_________。
(3)吸收条件:根毛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______土壤溶液浓度。
渗透吸水

根毛区
大于
2.运输
(1)运输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_______。
(2)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自下而上的,从根→茎→叶。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约1%用于____________。
(2)散失:约99%用于___________。
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导管
4.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植物的叶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气孔和保卫细胞
气孔是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叶片蒸腾作用时水蒸气散失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通道。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水蒸气
(3)蒸腾作用的应用
①带土移栽,适量浇水,增强吸水的功能。
②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③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2018·嘉兴、舟山)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C
4.(2020·衢州)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及其他加热、高温处理方法,合理均可)
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D
例1 (2020·乐山)如图为幼根的
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D
高频点1 根、茎、叶的结构
1.(2019·长沙)取一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D
★例2 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
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
可探究叶片是植物
体进行蒸腾作用的
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
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D
高频点2 蒸腾作用
例2 D 【解析】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A正确;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B正确;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C正确;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导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D错误。故选D。
2.(2020·荆门)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D
高频点3 气孔的功能与结构
★例3 (2020·张家界)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散失
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
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B
例3 B 【解析】A.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使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B.夜幕降临时,光照减弱,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②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B错误;
C.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空气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会通过气孔而散失。C正确;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蒸腾作用随之减弱,影响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故选B。
3.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A
★例4 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
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
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
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
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
【提醒】理解了图中曲线表示的含义,就能判断出叙述是否正确。
例4 B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为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例5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
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
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
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
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
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A
【实验反思】
(1)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______。
叶片数目(叶面积)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益阳)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水由根向叶运输的结构是筛管
C.水以气体形式散失主要是通过气孔
D.植物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
B
2.(2020·晋中)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需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些水分的散失(
)
A.对植物体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B.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有利于植物体保存热量
D.有利于降低大气湿度
B
3.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D
4.(2020·黑龙江)绿色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蒸腾作用    B.维持植物生理过程
C.组成植物体   D.光合作用
★5.(2018·扬州)要探究绿色植物叶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应选用哪两个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A
5.A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要探究绿色植物叶是否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必须选带叶的和没有叶的植物,且以瓶中的水减少量为依据,因此应选用①②两个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③④中叶的数量差不多,对照性差,且④没有把塑料袋口扎在茎的基部,塑料袋内的水珠一部分来自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因此不能做对照实验。故选A。
6.(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如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____(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______。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ABC
7.(2018·嘉兴、舟山)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__________。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者
木质部(或输导组织)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m
m×30%=50g×0.3%×50000
m=25000g=25kg
答:需要原液的质量为25千克。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2020·江西)关于植物叶片的气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根冠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气孔散失
B.气孔的开闭能影响植物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
C.气孔是由一对表皮细胞围成的空腔
D.构成气孔的细胞中有叶绿体,说明气孔位于叶肉部位
2.(2020·陕西)将如图所示装置放于太阳下,3小时后,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珠,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3.(2018·乐山)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输送到各个部分,请问吸收水分的部位、运输水分的结构分别是(  )
A.根尖伸长区、导管    B.根尖根毛区、导管
C.根尖伸长区、筛管    D.根尖根毛区、筛管
4.(2019·黑龙江)植物体内,拉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5.(2019?泸州)树木移栽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去掉部分枝叶并且给树木打针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木输液针头应插入植物的保护组织
B.树木输液输入的是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树木移栽去掉部分枝叶的目的是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D.树木移栽后新根生长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6.(2019·潍坊)某同学在观察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后看到甲、乙物像。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由甲变为乙时视野变亮
C.乙中的结构2处于吸水状态
D.乙的细胞3中能观察到叶绿体
★7.如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8.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2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萝卜会变软
B.图2中萝卜洞里的水会变多
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
9.(2018·临沂)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10.(2020·绍兴)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11.图A是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12.(2018·南通)取带叶的芹菜叶柄(甲组)和去叶的芹菜叶柄(乙组),分别插入装有等量水的两只量筒中(如图),放在通风的暗室中一天后,两只量筒内液面高度出现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
A.甲组叶片多,光合作用强
B.甲组叶片多,蒸腾作用强
C.乙组叶片少,呼吸作用弱
D.乙组叶片少,光合作用弱
13.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D.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避免高温灼伤
14.(2020·雅安)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同学们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对该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
(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
B.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
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
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
(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2)。图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细胞。植物可以通过控制b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的进出。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昆明)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图
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________(填“油滴”或“清水”)。
(3)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将其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________色塑料袋。
(4)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先将其放在________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16.(2020·北京)植物根尖的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1)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根属于________。根尖根毛区是由________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和________形成的。
(2)研究人员得到了基因改变的拟南芥突变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为基因未改变的拟南芥(野生型)及两种突变体的根毛数量情况,推测三者中____________吸收水分与无机盐的能力最强。
(3)研究发现,生长在缺磷环境中的拟南芥根毛数量是磷充足时的3倍以上,说明缺磷条件会________根毛的形成。
(4)综上所述,根毛数量这一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B 2.B 3.B 4.B 5.A 6.C 7.C 8.B 9.D 10.C 11.D 12.B 13.D
14.(1)B (2)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3)气孔 保卫 气体 水分 (4)提高大气湿度 增加降水
15.(1)叶片 A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B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 (2)油滴 (3)黑 (4)黑暗
16.(1)器官 分生 分化 (2)突变体甲 (3)促进 (4)基因和环境(共23张PPT)考点1 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1.根: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组成。____________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茎:茎由树皮、____________、木质部、____________等组成。
树皮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韧皮部中有输导____________。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后,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
木质部中有输导____________。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3.叶:叶片由叶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上有半月形的____________,保卫细胞中间的小孔是____________。
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a指的是叶脉,有输导和支持作用;b指的是表皮,有保护作用;c指的是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
1.(2020·衢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2.(2018·金华、丽水)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2 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需求量也不同。
无机盐
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症状

使枝叶茂盛
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促进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花、果实、种子少

使茎秆坚韧,块根肥大
茎秆细弱、易倒伏,叶黄
考点3 说出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2)吸收部位:器官——________,主要区域——根尖的    。
(3)吸收条件:根毛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土壤溶液浓度。
2.运输
(1)运输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____________。
(2)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自下而上的,从根→茎→叶。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约1%用于____________。
(2)散失:约99%用于____________。
4.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植物的叶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气孔和保卫细胞
气孔是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叶片蒸腾作用时水蒸气散失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的通道。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3)蒸腾作用的应用
①带土移栽,适量浇水,增强吸水的功能。
②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③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2018·嘉兴、舟山)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4.(2020·衢州)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氰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糖类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糖类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高频点1 根、茎、叶的结构
例1 (2020·乐山)如图为幼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区段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区段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C.③区段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④区段是吸收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1.(2019·长沙)取一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高频点2 蒸腾作用
★例2 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试管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效果
B.装置甲和丁组合,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装置乙和丙组合,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
2.(2020·荆门)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给地球披绿衣,而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也是一门学问。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高频点3 气孔的功能与结构
★例3 (2020·张家界)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水分以气体形式也可以通过气孔散失
B.夜幕降临时,叶片大多数气孔呈①状态,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气孔可由状态②转为状态①
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3.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提醒】理解了图中曲线表示的含义,就能判断出叙述是否正确。
★例4 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例5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
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较强的光照
m1
n1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1)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2)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9·益阳)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水由根向叶运输的结构是筛管
C.水以气体形式散失主要是通过气孔
D.植物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
2.(2020·晋中)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需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这些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些水分的散失(  )
A.对植物体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B.有利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有利于植物体保存热量
D.有利于降低大气湿度
3.如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4.(2020·黑龙江)绿色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
A.蒸腾作用    
B.维持植物生理过程
C.组成植物体    
D.光合作用
★5.(2018·扬州)要探究绿色植物叶与植物散失水分有关,应选用哪两个实验装置做对照实验(  )
第5题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20·台州)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如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上”或“下”)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这一猜测的有________。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7.(2018·嘉兴、舟山)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松树适应性强、分布广,是我国山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____________。
(2)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____________。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3)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4课时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课前预热
考点1 1.根毛区 2.形成层 髓 有机物的筛管 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3.保卫细胞 气孔
【考点真题】1.B 2.D 
考点2 氮、磷、钾
考点3 1.(1)渗透吸水 (2)根 根毛区 (3)大于
2.(1)导管
3.(1)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4.(1)水蒸气
【考点真题】3.C 4.(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及其他加热、高温处理方法,合理均可)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课堂突破
例1 D 例2 D 例3 B 例4 B 例5 【实验设计】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数据处理】A 【实验反思】(1)叶片数目(叶面积) (2)有
【变式拓展】
1.D 2.D 3.A
校内作业
1.B 2.B 3.D 4.A 5.A 6.(1)上 (2)ABC 
7.(1)生产者 (2)木质部(或输导组织)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m m×30%=50g×0.3%×50000 m=25000g=25kg 答:需要原液的质量为25千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