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名句赞黄河,好一派大国气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颂
光未然
【初中语文匠 出品】
光未然(1913—2002年),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走近作者
1938年秋冬,诗人和战友们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祖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英勇的身姿强烈地感动着诗人。1939年春,在家国存亡的生死关头,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之时,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了解背景
字词积累
pài
diān
bì
wǎn
zhuó
pī
澎湃
山巅
臂膀
宛转
浊流
劈成
榜样
浩浩荡荡
bǎng
dàng
气魄
狂澜
屏障
哺乳
lán
píng
bǔ
pò
字词积累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喂养。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也形容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初读感知
欣赏视频
思考:
1.作品分为哪两个部分?
2.朗读整个作品,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
朗诵词、歌词
热血沸腾、壮怀激越、忧国悲壮
3.尝试朗读,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听范读,作批注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充满自豪
语调激昂,唱响赞歌!
(翻页音频播放不会中止)
听范读,作批注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重读四个动词,读出层层递进的情感,读出黄河的气势。
听范读,作批注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读出深情,适当延长。下同。
“黄河!”语调激昂,尽显赞颂之意
“摇篮”语调轻柔,充满依恋。
听范读,作批注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坚强”语气坚定,充满力量
“屏障”适当加重语气。
听范读,作批注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万丈”语调上扬,读出气势
“臂膀”加重语气,充满力量
“浩浩荡荡”适当延长
听范读,作批注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发扬滋长”重读——赞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激发情感
本文标题为“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颂”。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激发情感
诗人赞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请用如下句式回答。
示例:
我们歌颂黄河,为她(那)……
选择歌词其中恰当的部分,连在句子后形成语段。并深情朗诵。
我们歌颂黄河,为她千百年来无悔的付出: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细读赏析
理清结构:
尝试将歌词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为其拟出小标题。
(1-11行)望黄河雄姿
(12-28行)颂黄河贡献
(29-35行)学黄河精神
细读赏析
思考:在这三部分中,作者是怎样把赞颂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的?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雄姿
把“望”改为“看”好不好?
Q
此段用“望”字总领,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如用“看”则使视野相对狭窄,气势不足。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望黄河雄姿
仿照示例,运用“换词法”进行赏析。
我们还可以关注“巅”“奔”“掀”“狂澜”“结”“劈”等词。请小组合作展开讨论。
点拨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颂黄河贡献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以上划线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Q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颂黄河贡献
“摇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颂
黄河的____________
养育之恩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颂黄河贡献
“屏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颂
黄河的____________
保卫作用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颂黄河贡献
“臂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主流比作“巨人”,将支流比作“千万条铁的臂膀”,表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颂
黄河的____________
气势与力量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学黄河精神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Q
本诗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请你仔细找一找,在课文旁空白处做上批注。并说说运用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点拨
回顾问题
思考:在这三部分中,作者是怎样把赞颂之情充分表达出来的?
示例:
作者用_______________赞颂黄河的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惊涛拍岸”“万丈狂澜”“九曲连环”等富有表现力的四字词语赞颂黄河一泻千里、汹涌澎湃的雄伟形象。
◇作者用三个并列的小节赞颂黄河之神韵。
……
从以上的学习中,你发现作者采用了何种方式进行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属于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多用感叹词句,多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多用感彩鲜明的词语、判断句、修辞等。
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直接抒情的例子吗?
悟读情感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提到母亲,我们脑海中多会浮现慈爱、平静的形象,可作者为何着重写她的愤怒、气势、力量呢?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在家国存亡的生死关头,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联系生活实际及时代背景,谈谈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
示例:
今天,我们依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共同战“疫”。
今天,我们依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像她一样的伟大坚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内容,并尝试做出批注。
感谢观看
再会
【初中语文匠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