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课件 46+20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课件 46+20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0 08:18:46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2020·辽阳)下列关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很长且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有多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2.(2019·赤峰)以下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①唾液 ②肠液 ③胃液 ④胰液 ⑤胆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3.(2020·潍坊)青州银瓜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以下是每百克青州银瓜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单位: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维生素C

3.75
1.75
1.25
0.0186
0.095
A.银瓜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银瓜中的蔗糖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C.认证为绿色食品标志的银瓜,栽培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
D.表中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液泡中
4.(2019·通辽)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胃液和肠液都参与淀粉的消化
C.小肠能吸收蛋白质、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5.(2019·益阳)刘伍同学中餐摄入了160克食物和240毫升水。进食后一小时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量分别是: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则该同学在这一小时中,小肠腔内出现的消化液总量是(  )
A.100毫升    B.300毫升
C.600毫升    D.700毫升
★6.如图中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患炎症时,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废弃物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7.(2019·内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8.(2018·常德)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是蛋白质
B.乙也可能是一种酶
C.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B.胰腺分泌的胰液无法送入小肠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10.(2020·南通)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代表氧气
B.b、d代表二氧化碳
C.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D.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
11.(2019·北京)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12.(2020·苏州)如图为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b温度时活性最强
C.温度a和c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温度由a到c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13.(2020·张家界)某同学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馒头碎
屑或块
适量
碎屑
适量
碎屑
适量馒
头块
适量
碎屑
适量
碎屑
唾液
有无
2mL
唾液
2mL
清水
2mL
唾液
A
2mL
唾液
是否
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
碘液
2滴
A.如果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
C.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1号试管
D.4号试管中A处补全2mL唾液后,能和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14.(2020?黑龙江)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实验:
第14题图
(1)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滴加碘液后,________号试管液体变蓝色,________号试管液体不变蓝色,不变蓝色是因为在适宜的温度下,唾液中的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15.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
(1)图甲中的G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
(2)从F到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中,氧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内。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内最高。
(4)B处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图甲说明酶只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有催化活性,图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的影响。
第16题图
17.(2020·金华)为了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金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操作
序号
操作内容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分别向1、2、3号试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号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

两两混合、充分摇匀
1号和
4号
2号和
5号
3号和
6号

加碘液后摇匀
1滴
1滴
1滴

水浴保温处理5分钟
0℃
37℃
70℃

观察并记录现象
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将上述操作序号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①→________→⑤(序号可重复)。
(3)小金按正确步骤进行操作,最后不会出现蓝色的是第________组。
参考答案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D 2.C 3.C 4.A 5.D 6.D 7.C 8.A 9.D 10.C 11.D 12.D 13.D
14.(2)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1 2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5.(1)呼吸运动 (2)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泡 组织细胞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6.温度 pH值
17.(1)温度 (2)④→②→④→③ (3)二一、人体的消化
考点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循环系统
②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考点2 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
部位
____________

十二
指肠
____________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____________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
消化酶
淀粉

胃蛋
白酶
多种消
化酶
无消
化酶
多种
消化酶
考点3 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2020·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2.(2019·湖州)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二、人体的呼吸
考点4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1.呼吸的全过程
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3.(2018·遂宁)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被排出体外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高频点1 探究消化酶的作用
★例1 (2020·海南)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向各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摇匀,如图处理5分钟,然后向各试管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2溶液
B.1、4号试管的实验变量只有温度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1.(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
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高频点2 肺泡内气体交换
★例2 (2020·广西)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2.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b气体通过扩散进入血管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例3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
【提醒】掌握了呼吸运动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读懂图示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例4 (2019·内江)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例5 (2020·嘉兴、舟山)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设计】
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H2O2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
组别
pH
5
7
9
11
温度
(℃)
10
A1
B1
C1
D1
20
A2
B2
C2
D2
30
A3
B3
C3
D3
40
A4
B4
C4
D4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________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
1.(2020·云南)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2020·昆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  )
第2题图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3.(2020·新疆)下列叙述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且有绒毛
C.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4.(2020·潍坊)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5.(2020·南充)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
6.(2019·海南)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是(  )
7.(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营养素
含量
食物      
A
(%)
B
(%)
C
(%)
D
(%)
马铃薯
75.9
20.1
1.7
0.1
牛肉
68.9
0
20.1
10.2
鲤鱼
76.5
0.5
17.6
4.1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________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
8.(2018·宁波)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
(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椎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椎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
(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____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9.(2020·杭州)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
(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课前预热
考点1 1.咽 胃 2.(1)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2)①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3)小肠
考点2 2.口腔 胆囊 胃液
考点3 1.活细胞 蛋白质 催化剂 2.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
【考点真题】1.C 2.A
考点4 1.扩散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氧气 
2.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5 有机物 能量
【考点真题】3.D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D 例3 C 例4 C 例5 【实验设计】③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 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得出结论】先增大后减小 【拓展提高】16
【变式拓展】
1.B 2.C
校内作业
1.B 2.A 3.D 4.D 5.D 6.D 7.(1)葡萄糖 (2)蛋白质
8.(1)体内有无脊柱(或脊椎骨) (2)氨基酸 9.(1)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 (2)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用记号笔编为1号和2号;②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蒸馏水加入到1号试管中,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5%
HCl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中;③在烧杯2中加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分别用量筒量取2mL1%淀粉溶液加入到1号和2号试管中,然后将上述两支试管放入烧杯中,37℃恒温水浴5分钟;④待溶液冷却后,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3)2号(加5%HCl溶液)试管中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不变蓝(共20张PPT)(共46张PPT)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一、人体的消化
考点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
系统
结构
消化道(口腔→  →食道→  →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功能:消化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②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

无机盐
维生素
考点2 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
______

十二指肠
______
小肠
口腔
胆囊
消化液
唾液
____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
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
消化酶
胃液
考点3 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_和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活细胞
蛋白质
催化剂
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2020·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C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
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
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
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2.(2019·湖州)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A
二、人体的呼吸
考点4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1.呼吸的全过程
扩散
静脉血
动脉血
氧气
静脉血
动脉血
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放出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有机物
能量
3.(2018·遂宁)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被排出体外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高频点1 探究消化酶的作用
★例1 (2020·海南)如图所示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向各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
充分摇匀,如图处理
5分钟,然后向各试管
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
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A.滴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2溶液
B.
1、4号试管的实验变量只有温度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例1 A 【解析】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同时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受到影响,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A正确;B.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对照,B错误;
C.若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由于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C错误;D.设置试管3和试管4的目的是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D错误。故选A。
1.(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
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B
高频点2 肺泡内气体交换
★例2 (2020·广西)如图
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
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D
例2 D 【解析】A.在人体内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错误;B.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B错误;C.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错误;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正确。故选D。
★2.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
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
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
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
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氧气
D.b气体通过扩散进入血管
C
2.C 【解析】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C错误;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气体交换时,氧气通过扩散进入血管,D正确。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例3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
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
越高
C.
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
C
例3 C 【解析】A.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活性,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B.每种酶都有其最适pH值,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性下降。此图中无法看出pH与酶催化效率的关系;C.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高效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酶,可使生成物的生成速度加快。故符合题意;D.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
【提醒】掌握了呼吸运动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读懂图示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例4 (2019·内江)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
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例4 C 【解析】A.图甲中BC段表示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A正确;B.图甲中的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正确;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
C错误;D.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2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所以血液从[1]肺动脉端流到[2]肺静脉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氧气含量增加,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正确。故选C。
★例5 (2020·嘉兴、舟山)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他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设计】
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肝脏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②在四只烧杯中盛入体积分数为2%,pH分别为5、7、9、11的H2O2溶液(温度相同且适宜);
组别
pH
5
7
9
11
温度
(℃)
10
A1
B1
C1
D1
20
A2
B2
C2
D2
30
A3
B3
C3
D3
40
A4
B4
C4
D4
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时间。由上述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
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结合课堂与课后的探究结果,有小组同学提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____份,并设计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进一步探究。
16
先增大后减小
例5 【实验设计】③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 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得出结论】先增大后减小 【拓展提高】16 【解析】【实验设计】③将滤纸片分别放入烧杯中,滤纸片上的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氧气泡会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滤纸片先下沉再逐渐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图甲),记录滤纸片从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时间。
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pH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得出结论】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拓展提高】根据表格中的组别和pH值,可以看出他们将H2O2溶液分成16份。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20·云南)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B
2.(2020·昆明)“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A
3.(2020·新疆)下列叙述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且有绒毛
C.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D
4.(2020·潍坊)为比较
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
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
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5.(2020·南充)如图为肺
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
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
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
D
6.(2019·海南)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是(
)
D
7.(2020·温州)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水等四种营养素的含量,记录如下:
(1)马铃薯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需经过消化系统分解成_______才能被吸收到血液。
(2)分析表格数据,其中C表示上述四种营养素中的________。
葡萄糖
蛋白质
8.(2018·宁波)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
(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椎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椎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体内有无脊柱(或脊椎骨)
氨基酸
9.(2020·杭州)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
(1)该实验的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
【答案】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用记号笔编为1号和2号;②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蒸馏水加入到1号试管中,用量筒量取1mL新鲜的唾液、2mL5%HCl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中;③在烧杯2中加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分别用量筒量取2mL1%淀粉溶液加入到1号和2号试管中,然后将上述两支试管放入烧杯中,37℃恒温水浴5分钟;④待溶液冷却后,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号(加5%HCl溶液)试管中溶液变蓝色,1号(加蒸馏水)试管中溶液不变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