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一、遗传与变异
考点1 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性
差异性
考点2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考点3 描述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存在于_______中,______和____组成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______的片段。
2.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细胞核
蛋白质
DNA
遗传效应
考点4 列举常见的遗传病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_____、____和_______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基因
DNA
染色体
考点5 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如驴和马杂交的后代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
杂交优势
1.(2018·杭州)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两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B
2.(2020·嘉兴、舟山)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
不同时成熟,
授粉几率很低
,即便成功结
果,种子也很
难萌发。
(1)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______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目前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______。
(2)2011年,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______,再返回地面培育。
无性
种群
突变
二、生物的进化
考点6 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_______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设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3.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______。
4.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
5.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化石
低等到高等
简单到复杂
水生到陆生
考点7 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2020·广西)现在地球上多姿多彩的植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类群都具有生活在水中的共同祖先
B.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藻类植物
C.植物类群进化的历程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
D.植物类群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C
4.(2019·金华)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高频点1 染色体、DNA和基因
★例1 (2020·云南)有关人体内体细胞核中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和DNA的数目一样多
B.染色体比基因的数目多
C.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
D.基因、DNA和染色体均不成对存在
C
例1 C 【解析】A、B.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DNA数目和基因数目不一样多,染色体比基因的数目少,A、B错误;C.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因此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C正确;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1.(2020·广安)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DNA
B.②是性状
C.③是细胞核
D.一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多于基因的数量
C
高频点2 生物技术的应用
例2 (2020·遵义)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但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的白细胞中提取的,运用这种方法生产干扰素获得量少、成本高。1980~1982年,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降低成本并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这种生产干扰素的方法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仿生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B
★2.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组织培养
C.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人工诱变
D.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克隆技术
A
2.A 【解析】由图可知,①繁殖西红柿幼苗,是利用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快速繁殖无病毒兰花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多莉羊的诞生,是克隆技术,“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③基因控制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高频点3 自然选择学说
★例3 (2019·昆明)“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A
例3 A 【解析】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故选A。
3.(2020·达州)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C
【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例4 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
B
例4 B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因此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故选B。
【提醒】本题以概念图形式反映物种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例5 (2020·包头)如图表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X表示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
B.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
C.长颈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性状是否有利
D.不同性状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例5 D 【解析】A.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不同性状,A正确;B.Y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B正确;C.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否有利,决定于生物是否适应环境,C正确;D.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在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过程来积累其特性的(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新品种,D错误。故选D。
★例6 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_____决定的。
(2)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______(填序号)。
A.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B.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基因
ABC
例6 (1)基因 (2)ABC
【解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据此可知,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基因决定的。
(2)分析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受到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真菌归为了植物,后又理解为近亲,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等新证据的出现,人们对其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真菌与动物的关系密切,这些说明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20·阳泉)基于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以及科学推测,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原始生命形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火山 D.外星球
B
2.(2020·阳泉)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D
3.(2019·保定)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B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基因
B.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C.
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D.
脊椎动物
哺乳类
鸟类
蝙蝠
★4.(2020·雅安)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B
4.B 【解析】A、C、D.指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因此指纹是一种性状。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故A、C、D正确;B.指纹的形成虽然主要受遗传影响,但是也有环境因素影响,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到三至四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儿童在成长期间指纹会略有改变,直到青春期14岁左右时才会定型,故B错误。故选B。
5.(2020·成都)下列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6.(2020·营口)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个体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生殖发育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主动适应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B
7.(2018·朝阳)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生命进化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的结构比甲更复杂
C.戊和丁最有可能来自海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8.(2018·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_________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____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_____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可遗传
球
基因
可遗传
基因
环境
9.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___。(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
青霉素
前
选择
抗生素
易感者一、遗传与变异
考点1 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 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 现象。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考点2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
遗传物质的作用: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考点3 描述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体存在于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__________的片段。
2.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性状。如:肤色、卷发等。
考点4 列举常见的遗传病
1.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
2.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改变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考点5 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如驴和马杂交的后代骡,袁隆平研究成的杂交水稻等。
1.(2018·杭州)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A.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与克隆技术相比,两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2.(2020·嘉兴、舟山)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在普陀山上发现的普陀鹅耳枥,它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株野生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因它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时成熟,授粉几率很低,即便成功结果,种子也很难萌发。
(1)从2000年开始,有关部门对该树种的繁育进行了持续研究,采用扦插、嫁接等________生殖方式,使子代规模不断扩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目前普陀山上所有的普陀鹅耳枥属于一个________。
(2)2011年,科学家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放进了“天宫一号”,对其进行太空育种试验,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细胞中的基因发生________,再返回地面培育。
二、生物的进化
考点6 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1.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25亿年前,地球出现原始大气,进入海洋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__________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设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3.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____________。
4.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
5.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考点7 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实质是____________(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3.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2020·广西)现在地球上多姿多彩的植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类群都具有生活在水中的共同祖先
B.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藻类植物
C.植物类群进化的历程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种子植物
D.植物类群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2019·金华)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高频点1 染色体、DNA和基因
★例1 (2020·云南)有关人体内体细胞核中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和DNA的数目一样多
B.染色体比基因的数目多
C.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
D.基因、DNA和染色体均不成对存在
1.(2020·广安)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间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DNA
B.②是性状
C.③是细胞核
D.一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多于基因的数量
高频点2 生物技术的应用
例2 (2020·遵义)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但传统的干扰素生产方法是从人血液的白细胞中提取的,运用这种方法生产干扰素获得量少、成本高。1980~1982年,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降低成本并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这种生产干扰素的方法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仿生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2.观察下面三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技术 ③—转基因技术
B.①—无土栽培 ②—克隆技术 ③—组织培养
C.①—组织培养 ②—转基因技术 ③—人工诱变
D.①—无土栽培 ②—人工诱变 ③—克隆技术
高频点3 自然选择学说
★例3 (2019·昆明)“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3.(2020·达州)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例4 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
A.杂交育种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太空育种
【提醒】本题以概念图形式反映物种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是否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例5 (2020·包头)如图表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表示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
B.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
C.长颈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性状是否有利
D.不同性状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例6 人们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如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真菌的性状特征是由其DNA分子上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2)人们认识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演变历程,体现出的科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正
B.对某一科学问题的认识受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
C.对真菌与植物、动物关系的认识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改变
1.(2020·阳泉)基于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以及科学推测,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原始生命形成于(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火山 D.外星球
2.(2020·阳泉)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3.(2019·保定)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基因
B.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C.
细胞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D.
脊椎动物
哺乳类
鸟类
蝙蝠
★4.(2020·雅安)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5.(2020·成都)下列表示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6.(2020·营口)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个体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灰色个体易被天敌发现,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生殖发育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主动适应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7.(2018·朝阳)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生命进化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如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的结构比甲更复杂
C.戊和丁最有可能来自海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8.(2018·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____________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____________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9.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第9题图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 。(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___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课前预热
考点1 1.相似性 2.差异性
考点3 1.细胞核 蛋白质 DNA 遗传效应
考点4 2.基因 DNA 染色体
考点5 杂交优势
【考点真题】1.B 2.(1)无性 种群 (2)突变
考点6 1.原始海洋 3.化石 4.低等到高等 简单到复杂 水生到陆生
考点7 2.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考点真题】3.C 4.C
课堂突破
例1 C 例2 B 例3 A 例4 B 例5 D 例6 (1)基因
(2)ABC
【变式拓展】
1.C 2.A 3.C
校内作业
1.B 2.D 3.B 4.B 5.A 6.B 7.C 8.(1)不可遗传 球
(2)基因 可遗传 (3)基因 环境 9.(1)青霉素 前 (2)选择
(3)抗生素 易感者(共21张PPT)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1.关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小型到大型 D.由低等到高等
2.(2020·德州)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如图)。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利变异的结果
3.(2019·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 )
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4.(2019·齐齐哈尔)以下各图能恰当地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
5.(2019·广西)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药效下降是因为苍蝇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苍蝇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苍蝇对杀虫剂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6.(2019·南通)如图是染色体组成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是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C.基因是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一个DNA分子只含有一个基因
★7.某森林中生存着一群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请你推测多年以后,如图中最能体现这群蛾类体色变化趋势的是( )
8.通过如图方法获得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其核心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发酵技术
9.(2020·云南)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乙型肝炎疫苗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其结出的果实中含有这种疫苗。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转基因 B.组织培养 C.核移植 D.克隆
10.(2020·东营)下列关于遗传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不同结构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B.DNA分子上的片段叫做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C.细胞中都有DNA,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细胞中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说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11.(2018·北京)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2019·杭州)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形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形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嘴形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形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形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形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13.(2020·邵阳)小刚同学学习了《生物学》以后,尝试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A.
染色体
DNA
基因
B.
玉米种子
胚
胚乳
C.
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D.
基因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2020·张家界)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达尔文发现昆虫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多数昆虫无翅、残翅,少数昆虫有强健翅,岛上具有正常翅的昆虫消失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翅型的差异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
B.正常翅昆虫的消失是与海岛环境斗争的结果
C.频繁的大风导致昆虫的变异类型出现
D.无翅、残翅和强健翅都是与海岛环境相适应的
15.(2020·陕西)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种类
1890
年
1900
年
1910
年
1920
年
1930
年
1940
年
1950
年
1960
年
深色桦
尺蛾
65
70
69
58
130
222
323
440
浅色桦
尺蛾
451
462
445
450
303
212
128
70
A.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
B.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C.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
D.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2019·湖州)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长期____________的结果。
17.分析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生存;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________。
(2)同样,跑得快的羚羊不会被猎豹追上,而跑得慢的羚羊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因此猎豹和羚羊在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相互________作用。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18.(2019·嘉兴)有一火山岛,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灰鼠数(只)
198
202
199
357
382
392
红鼠数(只)
202
198
201
43
18
8
(1)该岛火山爆发发生在表中哪两个年份之间?____________。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8·岳阳)如图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第19题图
(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____________。
(2)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____________(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古人类出现时期是______(填字母)。
(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1.C 2.A 3.C 4.C 5.C 6.D 7.D 8.B 9.A 10.D 11.C 12.C 13.A 14.C 15.C
16.自然选择
17.(1)变异 淘汰 (2)选择 自然选择
18.(1)2004年到2006年 (2)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该环境中的被捕食机率高于灰鼠
19.(1)A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不需氧型 F (3)从简单到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