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联想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充分体会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即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观看“A4纸上的人生”视频。
活动一:现代年龄统计表、A4纸图
1.读统计表
2.表示统计表数据
如果把它们表示在A4纸上,你能想象到A4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吗?
3.小结
上面的这个统计表中干巴巴的数据用这样的A4纸表示,一下子就变得直观而具体了。
4.出课题: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活动二:尝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1.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吗?
2.想象一下
3.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分析。
(1)读图
(2)分析图
从图中你能马上分析出什么?
4.小结:根据条形的长短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比较。
活动三:用百分数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分析
条形统计图另外一种形式。
1.读图
2.分析图
16%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
汇报:
(经过时间占全部人生的16%)
还能从图中看出什么?
(剩余时间占全部人生的84%)
活动四: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分析
1.引导
2.读图
这个空白部分填什么?
3.分析图
那你能分析这个扇形统计图的意思吗?【小组讨论】
汇报:
(预设:红色部分表示已过时间占全部人生的16%,蓝色表示剩余时间占全部人生的84%)
(生成:我更愿意用熟悉的事物来说明这个不熟悉的图,整个圆像是一个大披萨,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吃掉的是16份,也就是红色部分16%,剩下的是84份,也就是蓝色部分84%,都吃掉也就是过完了一生100%)
4.小结
5.补全课题:继续研究扇形统计图
活动五:建国前12岁少年年龄统计图
1.猜
猜,这幅图是谁(右)?
(是爸爸妈妈的!)
2.疑
还有不同意见?那我们看一下父母的年龄信息。
这到底是不是父母的年龄时间图呢?
【小组讨论】
汇报:
(不是父母的,因为父母的经过时间是40年,剩余时间是35年,所以红色部分占整个圆的部分应该大于蓝色)
(40÷75≈0.53=53% 应该过了一半了!)
【出示父母扇形统计图】是这样的吧?
这不是父母。
那有可能是谁呢?
(有可能是哥哥姐姐、有可能是20多岁的人)
3.释
这是建国前的一个12岁少年。
咱看看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统计图表达的对吗?
4.想
为什么同样样是12岁,画出的扇形统计图却不同呢?
(总数不同)
5.德
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了吗?
6.延
想象一下,将来的12岁少年,他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呢?
7.思
40岁、75岁,甚至是以后的100岁等等,都用这个同样大小的圆形表示,可以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可以,因为这个圆形表示单位“1”,不是具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六:图书销售情况活动统计图
1.读图
2.请你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写一写每类图书有多少本。
3.学生完成报告单。
4.展
【收集学生数据,现场画出扇形统计图验证】
5.问:
为什么每组数据都不一样,可画出的扇形统计图却都相同呢?
三、当堂检测
六(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
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12 8 5
9
百分比 30%
15%
六(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
2.85482070475e-056 1.4823076577e-022 4.69708516555e+108 2.85482070475e-056
3.81469726563e-007 1.62129586585e+016 3774873.6 0.025
6.23075623024e+033 1.59507359494e+036 4.05648192073e+031 9.50737950171e+028
2012年10月制
1.你能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完善,计算出六(1)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吗?
2.跳绳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3.踢足球、跳绳和其他爱好的同学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希望大家带着对扇形统计图新的理解和强大的数据分析精神,继续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