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
2020/2/1
温故知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
西游记
玄奘西行
日本和服女子
唐朝仕女
唐招提寺
圆通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
学习目标
目标1 了解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目标2 能准确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目标3 概述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文化的向心力
唐文化的传播力
唐文化的学习力
壹
贰
叁
目录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遣唐使——日本、新罗学习唐朝文化
阿倍仲麻吕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 (指向目标1:了解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朝廷内做官。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后来,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闻被溺死。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卷第廿五,推古天皇三十一年秋七月条
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到中国?
外交目的:在唐朝日益发展繁荣的时期,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以期与唐朝建立友好的对外关系。——最初的目的
政治目的:期望通过遣唐使,直接从唐朝吸取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经验,进而推进日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文化交流目的: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进而推动日本的文化发展。
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过200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开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①持续时间长
②来华次数多
③遣唐规模大
④人员素质高
【会面遣唐使】
【遣唐使葬身大海】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达十几次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弘法大师行状绘图】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学习的主要内容
唐朝先进之处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建筑
文化
生活风俗
中央官制等先进制度
建筑技术
汉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
七夕节等传统节日
遣唐使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日本:二宫八省】
【唐朝:三省六部】
中央官制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制度
大化
改新
たいかのかいしん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日本:平安京】
【唐朝:长安城】
建筑风格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文字
平假名
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
片假名
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服饰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货币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茶道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日本茶道】
【唐人茶道】
唐文化的向心力
壹
遣唐使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学习的主要内容
唐朝先进之处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建筑
文化
生活风俗
中央官制等先进制度
建筑技术
汉字、书法艺术、典籍、天文历法
七夕节等传统节日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革新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饮食、服饰、茶道等
端阳节、七巧祭、中元节等。
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题伽倻山读书堂
崔致远??
狂奔垒石吼重峦,
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
故教流水尽笼山。
唐文化的传播力
贰
鉴真东渡
唐文化的传播力
贰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
鉴真东渡
目的:
时间:
次数: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玄宗时期
先后六次尝试东渡
任务二:自主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
(指向目标2:能准确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唐文化的传播力
贰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1
2
3
4
5
6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唐文化的传播力
贰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公元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这位76岁的老人盘膝而坐,双手拱合,闭目微笑,嘴唇有淡淡的朱红,须发黑白相间,庄严肃穆。鉴真神情平和慈祥,传达出一种雍容宽厚、睿智博学的意味。那身后的惊涛骇浪已经远去,不顾生死只因一个承诺,人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又何妨!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玄奘西行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西游记
玄奘西行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在写实主义的叙事中,玄奘不再是身披大唐皇帝御赐袈裟、奉旨游学的高僧,而是在唐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私自出关、发愿西行的“偷渡者”。在玄奘自长安启程的一场戏里,他背着行囊混入灾民之中,被人潮裹挟着来到象征命运的岔路口,人潮往前而去,玄奘往西而去。真实的取经之路既无高徒护送,也无妖魔阻拦,而是一人一马念着佛号和经文,独自踏向未知的迷途。”
齐伟——《<大唐玄奘>:识骨寻路的“偷渡者” 》
任务二:自主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
(指向目标2:能准确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将中国的书籍译成梵文,推动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的影响
唐文化的学习力
叁
玄奘的天竺之行还有什么贡献呢?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以及传闻听说的28个城邦、国家、地区的历史地理,其中对地理位置、山川地形、城镇都邑、道路关隘的记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西交通路线时比定地名的指针。《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按玄奘经行的路线记述,更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外陆路交通路线的脉络。”
——介永强《佛教与中古中外交通》·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事件内容
时间
目的地
途中遭遇
出行
方式
成就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对比鉴真与玄奘的异同?
开元年间
贞观年间
日本
天竺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
独行
《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
纪念碑
玄奘·大雁塔
生死大海何为舟?
无明长夜何为灯?
东渡、西行…….风暴、触礁、沙漠、戈壁
故土、他乡…….
佛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
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日本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传播力——鉴真东渡
中国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文化的学习力——玄奘西行
中国到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唐文化的生命力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国力强盛
任务三:自主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 (指向目标3:概述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文化先进有吸引力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开放政策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海陆并重交通发达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完备),珍(珍贵,繁盛)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常去)” 。
——《日本书纪》
唐太宗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依据材料,分析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
国力强盛
文化先进有吸引力
开放政策
海陆并重交通发达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广大的信俗人民再三税留他旭摩罗因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归圆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比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行十七年的玄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生的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提出问题:
1、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2、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
答案提示:(1)玄装棉带大量佛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能。(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能。
下节课再见!
开放
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