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复习课
第二章
知识整合·思维导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一、粮食生产与国家安全
1.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保护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有利于实现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具体分析如下:
(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解析】(1)选C,(2)选A,(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区主要包括河南省和山东省,稻谷供需结余河南为-150~0万吨,山东为-655~-150万吨,结余为负值,结合黄河下游的稻谷种植,一直不会是主要余粮区;长江中游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稻谷余粮在300~1
849万吨,一直是余粮区;珠江下游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来是重要的稻谷余粮区,现在为-655~-150万吨,不再是主要的余粮区;淮河下游的江苏省,稻谷余粮为150~300万吨,一直是重要的余粮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和黑龙江省的稻谷余粮都在300~1
849万吨,是重要的稻谷余粮区。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与安徽省相比,是稻谷盈余的最大优势条件。供需盈余与农业劳动力无关,与人口总数有关;黑龙江省纬度高,复种指数低;淡水资源条件比安徽省要差。第(3)题,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与出口没有关系;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生产地北移,市场在东部沿海等地区,会造成运输距离加大,运输成本上升,流通效率会降低;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北方的气温低,储存难度会降低。
二、战略性资源的开发与安全
1.资源安全问题的形成:
资源的安全问题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2.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3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由于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了美国产业,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为重振美国钢铁和铝产业,决定将对所有来源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
材料二 各国钢产量占世界比例。
材料三 2017年中国钢铁、铝出口的5个关键数字。
(1)简述美国提高进口钢铁、铝关税对其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描述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比例的变化特点,并分析美国钢铁产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受到特朗普此举较大的直接冲击,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为重振美国钢铁和铝产业,决定将对所有来源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美国提高进口钢铁、铝关税,有利于国内钢铁、铝等相应行业发展。会增加国内其他相关行业的成本,损害美国经济、抬升美国通胀。第(2)题,根据材料二曲线,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比例的变化特点是中国钢铁产量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已超过欧洲9国、美国、日本等,占世界比重的50%。结合鲁尔区衰落原因分析,美国钢铁产业衰退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世界钢铁产量过剩。第(3)题,根据材料三数据,中国出口至美国钢铁在对美出口中占比2.6%,比重偏低。中国钢铁及其制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比4.5%,钢铁生产基本依赖国内市场。近年钢铁去产能,使价格回升,出口减少。所以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受到特朗普此举较大的直接冲击,赞同。征收关税易打乱国际贸易秩序,迫使其他国家提高关税。中美两国钢铁进出口国高度重合,钢铁市场相似,不利于我国钢铁出口。加征关税,生产成本提高,中国与其他钢铁出口国产生新竞争。所以认为中国经济会受到特朗普此举较大的直接冲击,不赞同。
答案:(1)利于国内相应行业发展;增加国内其他相关行业的成本;损害美国经济、抬升美国通胀。
(2)中国钢铁产量比重一直上升;现已超过50%。衰退原因:产业结构单一;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世界钢铁产量过剩。
(3)赞同:中国出口至美国钢铁比重偏低;中国钢铁生产基本依赖国内市场;近年钢铁去产能,使价格回升,出口减少。不赞同:征收关税易打乱国际贸易秩序;中美两国钢铁进出口国高度重合,不利于我国钢铁出口;中国与其他钢铁出口国产生新竞争。
三、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交通运输
填海造陆
海底储藏
要素或形式
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
围海造陆
填海造陆
废弃物处理场
利用空间
海洋上、海底、海面
浅海
海底
优点
连续性、广阔性
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
发展趋势
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强续航
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
海底仓库
意义
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
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面为影响“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越)。据此完成(1)、(2)题。
地点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1)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 )
A.有利于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最优的海区是
( )
A.P1
B.P2
C.P3
D.P4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它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更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海洋牧场与工业的污染无关;它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即是“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2)题,海洋牧场的选择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四个海域的各项指标看:建设社会经济条件最好的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好的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好的是P1和P3,综合起来看应该是P1最好。
核心素养·评价案例
样题示范
情境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第(1)题,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从该地人类活动去分析。第(2)题,病虫害少主要从低温影响分析。第(3)题,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施用量少。第(4)题,“中国绿色米都”中的“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联系该地水稻的生产条件分析即可。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均温较低,不利于病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案例评析
本题以“中国绿色米都”——建三江考查区域农业生产。重点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水平3
①第一要素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高→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高→热量较少→稻米生长时间长→品质优良;
纬度位置高→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农产品绿色环保。
②第二要素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机械化作业;
③第三要素河流。
河流→提供丰富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
④第四要素土壤。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减少化肥使用→农产品绿色环保。
(2)综合思维——水平3
结合“三江平原”环境分析回答。
①病虫害少←病、虫不宜生存、不易繁殖←温度低←纬度位置高。
②化肥施用量较少←土壤肥沃+科学技术→黑土地+“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3)人地协调观——水平3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反映人地协调观。
①“中国绿色米都”主要从“绿色”反映生态环保。
②“中国绿色米都”主要从“米都”反映生产量大。
PAGE
-
8
-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区域认知)2.综合分析区域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3.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4.调查当地耕地资源利用状况。(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概念:是由自然土壤发育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①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②在国家统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下,仍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①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耕地。
②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的2/5;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且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是不是发展农业的土地都属于耕地呢?
提示:不是。农业有大农业和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而小农业仅仅指的是种植业,耕地一般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2.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3)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5)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②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影响了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
③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措施
具体表现
确保耕地数量
①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③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④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⑤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①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田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②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③推进农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地污染
①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②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③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
提高耕种积极性
①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②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③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①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和监控体系;②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耕地比重小
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4%
耕地分布不均且水土配合差
耕地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
中、低产田比重大
高、中、低产田各占1/3左右
生态环境退化
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侵蚀耕地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
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
土地的高强度利用
耕地退化严重
不合理灌溉和施用农药
耕地污染严重
2.我国耕地资源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耕地普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风力侵蚀
在风力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一场大风可能吹走大量表层土壤,导致土壤退化
酸雨
导致土壤板结
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由于不重视用养结合,土壤中营养物质在流水的作用下流到耕地以外,造成地力下降
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在灌溉过程中,不注意灌排结合,造成盐分在土壤表面积累,导致盐渍化
土壤污染
农药、化肥、污水、垃圾和一些未处理的畜禽粪尿等,都可能造成土壤污染
(2020·江苏高考)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如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平原对粮食的贡献先增加再减少;东北地区一致增大;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直下降。
(2)蒙新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是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持续降低。第(2)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下表为2016年我国四大区域面积及耕地状况。
区域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重/%
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
西部地区
71.7
37.2
中部地区
10.7
22.7
东部地区
11.1
19.4
东北地区
6.5
20.7
(1)(区域认知)分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提示:我国西部地区。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有人说,中国长江流域有非常多的湖泊,既然耕地资源如此紧张,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湖泊填平,改造成耕地?你觉得这个提议是否可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不可行。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生态恶化,湖泊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降低,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
能力2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基数大,消费结构升级,对粮食需求巨大。在我国人口达到16亿、人年均需求粮食460千克时,共需粮食7.3亿多万吨。与现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差额为2.5亿多万吨。
(2)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粮食生产。
①农业缺水,年少产粮食2
600万吨左右;②耕地减少(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等导致耕地锐减),质量下降(优减劣增);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耕地数量、质量下降;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导致粮食减产。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及措施:
影响因素
措施
影响需求因素
人口增长
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②控制生物能源对粮食的需求;③引导科学节约用粮,在全社会形成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消费结构升级
生物能源需求
城镇化水平提高
影响生产因素
耕地数量
①严格保护耕地,遏制耕地的减少;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④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保证土地生产能力;⑤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健全储备粮调控机制
耕地质量
气候、水源条件
科技
种粮成本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由材料可知,切沟由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于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1)(综合思维)分析珠三角地区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原因。
提示: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据此,完成1、2题。
土地利用类型省(市、区)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及其他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农用地
甲
3.1
6.5
21.4
0
1.0
68.0
乙
18.8
62.7
0
0
12.5
6.0
丙
19.4
59.7
10.5
0.6
4.7
5.1
丁
23.3
9.4
0
5.3
37.5
24.5
1.甲是
( )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
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
①人口密度差异
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选A,2选B。第1题,读表可知,甲省区未利用土地占比最大,应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用地占比较大,应为浙江;丙地以耕地、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少,应为陕西;丁建设用地占比最大,应为上海。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江省,丙为陕西省,两省在人口密度上差异较大,浙江人口密度大,陕西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建设用地占比相差较大,与两省区的城市服务水平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无关。
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漏,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
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3~5题。
3.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 )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
4.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5.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3选C,4选C,5选D。第3题,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4题,粮食产区集中在东北等地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第5题,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是提高产量的措施,不能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对。
6.根据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已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20
442
460
(1)由材料二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可知,粮食消费既包括总消费量,也包括人均粮食消费量。据数据分析可知,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都上升。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第(2)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保护耕地,避免城镇化等大量占用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产高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培育良种,提高单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惠农政策;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稳定供应;拓宽粮食进口渠道,从国外进口粮食等。
答案:(1)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
(2)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PAGE
-
10
-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结合具体的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说明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特点。(区域认知)2.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海洋国土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资源安全的重要性。(综合思维)3.运用实例或资料,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4.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1.海洋空间资源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原因:
(1)陆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2)海洋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
(3)海洋空间资源对沿海国家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连一连]将海洋空间资源与利用方向连线。
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海域上空:
(1)概念: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
(2)开发应用: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
(3)对国家安全的意义: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海面及水体:
(1)开发应用: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可以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海岛开发、海上城市建设等。
(2)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①海水通道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②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3.海底空间:
(1)海底隧道开发可以提高跨海交通速度,避免不利天气影响。
(2)海底铺设光缆具有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海岸带:
(1)概念: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开发应用: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强度较大,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开发出现的问题: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国际岛屿争端也可以采取武力解决的方式。
(√)
②跨海大桥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
③滩涂养殖可以缓解陆地耕地紧张的局面。
(√)
④目前人类能够开采的海底资源只有矿产资源。
(×)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海洋空间资源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利用方式
主要用途
生产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
仓储
建设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交通运输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生活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军事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2.海洋空间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
(2)围海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3)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4)海洋污染物总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海洋生态遭到破坏。
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下图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和
。?
(2)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关键词,推出重点发展的产业。“美丽岛国”“大堡礁”“小岛礁”→发展“旅游业”。
(2)提取关键信息。“大堡礁”“小岛礁”多+地理经纬度→鱼类栖息场所+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帕劳属于群岛国家,地处热带,热带海岸风光优美宜人,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旅游业和渔业。第(2)题,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控制旅游规模,合理适度发展渔业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答案:(1)旅游业
渔业
(2)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
我国海岸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却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50%左右的人口和60%的地区生产总值,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圈。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内陆城市相比,我国沿海城市拥有哪些发展优势?
提示:沿海城市水陆交通都很便利,有许多可以停泊万吨轮船的深水良港,可以同世界各国进行交往,对内与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江河运输网络相连。
(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过度开发海岸带,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采海岸带的地下水,可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还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能力2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海洋国土范围:
2.国家海洋权益:
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是这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海洋权益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一些权利。归纳如下: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争议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我国于1996年批准并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的法律地位。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的领海分布在
( )
①黄海
②东海
③南海
④渤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目前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最大海域范围是
( )
A.12海里
B.37万平方千米
C.300万平方千米
D.24海里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1)对照概念理解分析。我国的内海海域包括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直线划入的领湾、领峡、港口、河口湾等,包括琼州海峡、渤海湾以及沿海分布的几百个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专用港等港口在内的全部海域都是我国的内海。
(2)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分析回答即可。
【解析】(1)选A,(2)选C。第(1)题,
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水范围,即位于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渤海不属于领海的范
围之中。第(2)题,
3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确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享有主权和管辖权。
海岛是划分国家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对国家海洋资源空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我国庙岛群岛和舟山群岛分布示意图,读图思考:
(1)(地理实践力)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拥有一个圆桌大小的海岛,就可拥有其周围海域一定范围内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请列出公式并计算其拥有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
提示:领海面积是以12海里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专属经济区的面积为以200海里为半径圆的面积减领海的面积。
(2)(综合思维)描述庙岛群岛和舟山群岛的位置,说明它们在国家安全方面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提示:舟山群岛和庙岛群岛分布散落在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围。是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拓展海洋空间,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解析】1选D,2选D,3选D。第1题,陆地的两极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2题,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工厂开发的是海洋水资源;潜艇利用的是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为交通运输;石油储存罐主要利用的是海底空间资源。
4.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其复杂特殊主要表现在
( )
A.海洋空间范围广
B.海洋环境恶劣
C.人类对海洋了解很少
D.海洋能源密度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解析】选B。人类在近海和海洋表面活动要抗御狂风巨浪等多种海洋自然灾害,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再加之海水腐蚀性和海冰的破坏性,所以海洋环境的突出特点是环境恶劣。
5.读海洋开发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盐场 ②潮汐发电 ③钻井平台 ④海上工厂 ⑤海洋捕捞 ⑥海上旅游 ⑦海洋运输 ⑧海底隧道 ⑨石油、天然气
⑩藻类 蟹类 贝类 海底居室 锰结核 海水制取镁、钾、溴、碘、铀等 鱼类
(1)把图上有关内容的数码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代号
资源及其开发
在示意图上的具体反映
A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⑤⑩ ?
B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③⑨ ?
C
海洋化学资源及其开发
① ?
D
海洋能源资源及其开发
?
E
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
④⑥⑦⑧ ?
(2)以上图表反映了海洋资源的 性,在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 开发,避免片面开发。?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填写即可。第(2)题,上图表反映了海洋资源的多样性,由于资源多样,在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综合开发,避免片面开发。
答案:(1) ②
(2)多样 综合
PAGE
-
8
-第四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区域认知)2.从时间角度说明石油能源供需与我国的能源安全;从运输和使用角度说明石油开发利用与我国的能源安全。(综合思维)3.结合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4.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学的角度评价我国能源供需变化。(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石油资源分布
1.世界石油分布特点: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其中中东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2.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1)特点: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
(2)主要分布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填一填]在下图中写出序号所代表的我国主要的油气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 ②准噶尔盆地 ③柴达木盆地 ④四川盆地 ⑤渤海湾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1.石油生产:
(1)石油的生产过程分为勘探与开采两个阶段。
(2)影响石油产量的因素。
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
2.石油的消费:
(1)影响石油消费的因素。
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石油储量等。
(2)石油的消费。
①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非常高,其中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
②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产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
③随着经济发展,一些人口大国的石油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如中国、印度。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人口多,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一。
(×)
②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占首位的是石油。
(×)
③我国目前石油消费一半以上都要依赖于进口。
(√)
④我国海上石油资源开采已有较大规模,技术设备成熟。
(√)
三、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1)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石油储量较低。
(2)我国石油高峰生产阶段已过,增产的压力较大。
(3)油气资源丰富的海域,与邻国存在国际纠纷,制约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4)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石油消费量迅速攀升。
(5)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石油供需与国家安全:
措施
目的
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
减少对海路进口石油的依赖,促使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增强我国石油供应和保障能力
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促进石油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获得稳定的石油资源的供应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污染问题,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提示:中东地区社会、政局不稳,战争频发,路途遥远,受海洋气象等的影响,马六甲海峡通行能力有限等。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中国石油供需特点
1.中国石油供需与安全:
2.中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降低。
(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读中国石油供需平衡预测图(单位:亿吨),完成(1)~(3)题。
(1)未来十年我国
(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
(3)图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采取图与选项对照的方式,判读图例→比较3个年份的变化。
(2)采用对比分析法,找出与石油关系最小的。
(3)结合图中数据找出未来十年内,我国石油供需的变化趋势。
【解析】(1)选D,(2)选B,(3)选C。第(1)题,图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第(2)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3)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9%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
(1)(综合思维)简述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提示: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石油产量基本稳定,需求缺口逐渐增大。
(2)(综合思维)判断我国“石油安全”风险的高低。
提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70%,远高于49%的警戒线,“石油安全”的风险较高。
能力2 石油安全的保障
保障我国未来石油安全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下图为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简述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快,对能源需求旺盛。
(2)从能源结构来看,进口油气资源,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3)从区域合作来看,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4)从国家安全来看,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障石油安全供应。
【解析】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主要是从能源的安全和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回答。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缓解国内能源紧缺;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扩大对外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答案:缓解国内能源紧缺;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扩大对外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维护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日益重要。然而,受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复杂多变、动荡不定,我国海外石油供给和运输链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读中国石油进口十大来源国分布图。
(1)(区域认知)根据上图总结我国石油进口空间分布特点。
提示:我国石油进口地区比较分散,与国际主要产油区分布相对均衡。
(2)(综合思维)请你为保障石油安全进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避免石油进口对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的过度依赖;实现多元化石油进口通道,避免对海上运输的过度依赖;加强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保护;扩大海外油田投资,保障油气稳定生产供应;通过扩大人民币结算、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方式谋求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字母M表示
( )
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
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A.限制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因而为净进口量。第2题,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D为节流措施,其他三项均不合理。
如图为1990年(内圈)和2012年(外圈)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2012年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 )
A.沙特阿拉伯
B.俄罗斯
C.伊朗
D.安哥拉
4.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石油供应渠道多元化
②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③大力发展新能源
④减缓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解析】3选A,4选B。第3题,
从图中可以读出,2012年,我国进口的石油20%来自沙特阿拉伯,是我国石油进口中比重最大的国家。第4题,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一方面,要保障供应渠道的畅通,所以,要使供应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应积极建设储备基地,应对供应渠道受阻时出现的供应不足。
5.“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石油资源锐减、甚至绝产,需要大量进口
B.突破海上进口石油的限制,石油进口呈多元化
C.石油主要来自中东波斯湾,海上运输存在风险
D.陆上管道输油不经过第三国,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
【解析】选A。我国石油资源短缺是因为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量大,才需要大量进口,不是锐减、甚至绝产。增加陆上进口渠道,可以突破海上进口石油的限制,石油进口呈多元化。石油主要来自中东波斯湾,海上运输存在风险。陆上管道输油不经过第三国,不受季节限制,安全稳定。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993年开始,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材料一 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 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 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 的类型。?
(2)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具有 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 。?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多选)
(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净支出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净收入的类型。第(2)题,我国石油资源总体分布格局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第(3)题,我国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运、铁路和管道。第(4)题,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沿岸,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答案:(1)净支出 净补给
(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 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3)abc
(4)广东位于我国南海沿岸,是我国石油资源和海外石油输入华南、西南地区的枢纽和中心。 广东位于世界石油海外市场进入中国远洋运输航线的南端,距离世界石油市场最近,成本较低;广东经济发达,本省石油消费市场巨大。
PAGE
-
10
-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了解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区域认知)2.综合分析区域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3.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认识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国情,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提高对资源的认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4.调查我国矿产地和矿产品的储备。(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矿产资源及其分类
1.概念:
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2.分类: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电能属于能源矿产资源。
(×)
②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③埋藏在地下的矿物都是矿产资源。
(×)
④矿产资源来源于自然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二、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特点
表现
种类多,储量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的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多,人均矿产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中少部分品位较高,大部分品位较低,属于贫矿。其中一半以上矿产以共生形式赋存,开发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地区;天然气资源多分布在我国西部;磷矿、钨矿、锡矿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省区。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需要进行远距离运输
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数量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不足,大量进口矿产资源,增加了成本,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三、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产业链拉动相关部门,创造就业岗位,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2.矿产资源与国防外交:
(1)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2)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建立了战略性矿产名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3)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
(4)我国消费矿产资源最多,进口量逐年增加,利用成本陡增,供给风险显著加剧。
四、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1)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2)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3)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4)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理解资源安全。
提示: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状态。资源安全的核心是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在此基础上,追求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如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破坏地表和植被,大量占用土地
不合理开采破坏地表和植被;产生废弃物堆积占用土地
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植被覆盖率,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土壤、水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原油泄漏等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生态破坏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
形成原因
资源浪费严重
①小型矿山多,技术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对资源破坏严重;②采富弃贫,放弃了伴生矿,资源利用率低
供需矛盾尖锐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已经从过去的基本保障供给到难以满足需求
过量开采
受市场价格影响,超量开采,加速了资源枯竭的速度
法规不健全
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政策、法律法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产资源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思路点拨】(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规模小、数量多”,进而分析其相关因素。
(2)结合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解析】第(1)题,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可以从煤炭资源分布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本、市场需求量大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焦化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多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南太平洋中的岛国瑙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表积累了大量的鸟粪,瑙鲁丰富的磷酸盐矿就源自这些鸟粪沉积。瑙鲁因向全球出售磷酸盐矿而一度经济繁荣。瑙鲁曾在1976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粗放的磷矿开采和出口成为瑙鲁唯一的经济支柱,露天开采的方式对当地环境破坏极大,岛国居民几乎所有的燃料、食品、饮用水都依赖进口。
随着磷酸盐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末陷入枯竭,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这个曾经最富裕的国家陷入贫困,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综合思维)为什么瑙鲁曾在1976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提示:磷酸盐矿产资源丰富,出口量大,开采成本低。
(2)(人地协调观)分析20世纪80年代瑙鲁经济走向衰落的原因。
提示: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产业单一,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能力2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措施
具体表现
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加大勘查力度,摸清家底
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①制定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法律法规;②打击非法盗采、走私矿产资源等行为
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①储备稀土、钨、煤炭等相对优势的矿种;②储备铜、铝、铁、锰、铀等相对短缺的矿种;③协调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力量,完善矿产资源的储备体系
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①坚持和平共赢与互利互惠的资源外交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②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③积极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建立稳定的供给基地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2.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1)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①挖掘资源潜力;②开发替代资源;③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
(2)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②规避各种利用风险。
(3)建立环境友好关系:①不破坏自然服务功能;②保障可持续资源供给。
(4)和平开发利用:①不以邻为壑;②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
3.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导致泥石流灾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开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2)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材料一中提到: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浪费是当前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2)材料二、三不合理的开矿,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
(3)资源的开采要做到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破坏。
【解析】(1)选B,(2)选D。第(1)题,注意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针对资源开采浪费采取相应的措施。
稀土元素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宝库”,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当今世界各国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等十多个领域中扮演着关键核心角色。
近年来,由于滥采贱卖,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已从十年前的70%下降至目前的50%,我国稀土资源面临“缩水”,亟待保护。
(1)(综合思维)分析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
提示:滥采贱卖,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开采中浪费严重。
(2)(地理实践力)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保护稀土资源的意义。
提示:稀土是“工业维生素”,“新材料宝库”,关系到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
①河北
②四川
③辽宁
④福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④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资源诅咒”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GDP增幅大,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高。图示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四川、辽宁,资源丰富度高,经济发展水平低,②③对;河北资源较丰富,经济水平较高,不相符,①错;福建省资源少,经济水平高,④不相符。第2题,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②对;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可能加重资源诅咒,①错;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会阻碍经济增长,③错;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④对。
读“我国新疆局部区域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风电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A.该地区位于边疆地区,电力出口量大
B.风力发电成本低,地区适应性强
C.风能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D.工、农业生产规模大,能源缺口大
4.图示区域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最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湿地萎缩
5.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提高矿产资源的外运能力
B.资源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
C.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的产量
D.限制矿产开发,保护环境
【解析】3选C,4选B,5选B。第3题,图示区域风力发电站位于新疆北部地区,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发展风电有利于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政策支持力度大;新疆地区的风力发电主要是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地区;风力发电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较落后,工、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本地市场狭小。第4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5题,对资源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既能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洲的某个岛国,该岛国位于所在大陆的东南部,地质构造与所在大陆相似。该国独特而有利的成矿条件,使得该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矿石博物馆”之美称。该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因此对外来投资比较欢迎。
(1)描述该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分析中国与该国在资源方面合作的可行性。
(3)列举中国企业投资该国矿产资源开采业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可知,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全岛各地均有不同的矿产分布,分布范围广,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第(2)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大,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进行重要矿产资源的全球配置,从国外进口矿产是解决国内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而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石博物馆”之美称。该国经济落后,基础地质工作落后,可利用中国先进的采矿经验和技术,开展矿产勘查、开采活动,推动经济发展。所以中国与该国在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合作的可行性强。第(3)题,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而矿产品价格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大,该国政治局势不稳定,因此要保障价格和资源供应合作的稳定。该国经济落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先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该国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多发的自然灾害等会对开采产生影响等。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答出三点即可)
(2)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对外依赖度不断提高,实现重要矿产资源的全球配置,是解决国内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基础地质工作落后,可充分利用中国先进的采矿经验和技术,开展矿产勘查、寻找矿产地。
(3)矿产品价格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大;该国政治局势不稳定;该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和多发的自然灾害等会对开采产生影响等。(答出两点即可)
PAGE
-
11
- 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
程
标
准
素
养
目
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解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区域认知)2.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4.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状况。(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从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居世界第6位。
(2)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我国人均拥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
2.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①分布:a.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②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a.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
b.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c.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③时空分布不平衡的表现: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多为资源型缺水;南方地区以水质性缺水为主。
(2)水污染严重问题。
①形成原因:主要是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沿海地区超量开采地下水,发生海水入侵,引发水质性缺水。
②现状:我国不同的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的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南方;人口稠密地区水体污染相对严重。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①农业用水: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由于渗漏、蒸发,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②工业用水: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工业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高。
③生活用水:我国城镇居民用水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因居民生活供水管道老化、水龙头滴漏造成的用水损失达到了总用水总量的20%左右。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有地下水和地表水。
(×)
②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少。
(√)
③我国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现象严重。
(×)
④经济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
⑤水污染严重主要是水更新速度慢造成的。
(×)
二、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1)对自然界的水体调控和整治,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
(2)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3)因地制宜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安全保护的重要方式,如新疆的坎儿井、黄土高原的水窖、建设“海绵城市”等。
(4)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
2.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1)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发展喷灌或滴灌,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3.水污染防治:
(1)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能力,快速准确地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等。
[连一连]将水资源问题与治理措施连线。
三、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有加剧趋势。各个国家因缺水引发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2.跨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我国跨境水资源优先开发的重点是哪里?
提示: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跨境河流多,水资源丰富。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能力1 我国水资源状况
1.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原 因
措 施
自然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水资源总量少,供需矛盾突出
节约用水
人为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过量开采地下水
适量开采,雨季回灌
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体措施:
(2020·全国Ⅰ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淡水区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人工岛淡水资源不开发利用的原因
思
岛上淡水保持稳定的条件包括水的来源和储水条件
人工岛一般面积小,地下水储量少,过度开采可能引起海水入侵
答
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补给稳定;人工岛有足够大的空间
人工岛面积小,地下淡水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人工岛地下淡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淡水区范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会导致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会导致地下淡水区范围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只有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大,汇集地表水的面积广,下渗多,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第(2)题,人工岛地下淡水埋藏并不深,开采难度小,周期短。人工岛范围小,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开发后易导致海水倒灌,淡水区咸度升高,长期如此将不能使用,因此,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题目已经说明是地下淡水区,说明该区域基本不受海洋咸水影响,因此水质差说法有误。
【补偿训练】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
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2)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
A.贵州—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B.河南—低—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新疆—高—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D.海南岛—高—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第(2)题,贵州水贫困程度高;河南水贫困程度低与农业节水推广有关;新疆水贫困程度高与降水少有关;海南岛水贫困程度高与陆地面积小、地形起伏大、贮水空间小有关。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如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该国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但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提示: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人地协调观)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
提示: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②海水淡化。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能力2 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国家安全
1.跨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跨境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流域国家地缘合作的快速拓展。
(2)有利于向流域国家输出我们的节水技术和水资源产能,可逐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经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生态环境保护。
(3)可向我国缺水地区进行调水,缓解缺水地区的用水危机。
(4)开发水能资源,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缓解我国能源不足问题,同时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生态改善。
(5)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对维护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2.跨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措施:
(1)坚持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2)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制定开发重点,合理开发利用。
(3)建立全流域整体开发模式和保护方案,促使全流域国家实现合作共赢,
实现跨境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建立联合管理机制以妥善解决跨境水资源开发中出现的国际争端问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如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罗讷河流域位于欧洲西部,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径流量终年比较稳定,季节变化不大。
(2)结合材料可得到答题思路: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
【解析】第(1)题,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2)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
答案:(1)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河北平原是指华北平原内位于黄河以北的地区,近几十年来,为解决人口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这里平均
每年超采地下水40亿立方米,已经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6个。下图为2013年河北平原主要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分布图。
(1)(综合思维)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原因。
提示:地处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较小;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开采量远大于地下水补给量。
(2)(人地协调观)针对该区域严重缺水现状,请提出可行性对策。
提示:节约水资源,建立并完善农业综合节水体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广节水耐旱作物品种;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适度开采利用地下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等实施跨流域调水;防治水污染,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完成下列1、2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2.下列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
A.修建水库
B.海水淡化
C.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D.开渠引水
【解析】1选B,2选C。第1题,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水资源是指开发利用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取用方便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冰川水属于淡水,但是不方便取用;大气水、土壤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第2题,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开源是指增加水的来源,节流是指减少水的消耗。修建水库、海水淡化、开渠引水都是属于开源的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属于节约利用水资源。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4.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
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5.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江苏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差别较大;随着自南向北季风势力的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南北差别较大;长江和淮河流经江苏,过境的水资源数量大。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有限,对江苏省水资源的影响不大。第5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江苏省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江苏省靠海且经济发达,海水淡化也是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之一;从珠江调水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第(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