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
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一、人类的健康
一、熔化和凝固
考点1 识别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
熔化
凝固
考点2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__。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放出热量
吸收
保持不变
考点3 会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考点4 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
?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
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___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有
____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_____;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有
没有
不变
无
熔点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考点5 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______。
熔点
相同
1.(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2.(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D
3.(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C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汽化与液化
考点6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和沸腾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下
考点7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因素
关系
应用举例
液体温度高低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用烘干机烘干湿衣服
液体表面积大小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2.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
致冷作用
考点8 沸点与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___。
同时
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9 区别蒸发与沸腾
两种汽
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
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
____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
________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____?
任何温度下
同时
吸热
考点10 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________。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
考点11 升华与凝华
1.
升华的定义: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等。
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c.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d.干冰不见了;e.背阳处的雪不见了;f.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等等。
固
气
2.凝华的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____热。
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a.霜;
b.树挂(雾凇);
c.窗花;
d.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
放
4.(2019·凉山州)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D
5.(2020·随州)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A
高频点1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图像的分析
★例1 (2020·宁夏)如图
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
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
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该物质是非晶体
C
例1 C
【解析】(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2~6min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6min-2min=4min,故C正确,D错误;(2)AB段是熔化前,处于固态;BC段表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B错误。故选C。
1.(2019·郴州)如图
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
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高频点2 液体蒸发致冷作用
★例2 夏天,盛一盆水,在
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
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
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
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
(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B
例2 B
【解析】冰箱的作用是制冷,“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制冷的作用,使食物温度降低,食物就不容易变质,故B正确。故选B。
★2.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过程中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____。
蒸发
吸收
减少
2.蒸发 吸收 减少
【解析】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温度降低,这部分空气的内能减少。
高频点3 物态转化辨析
★例3 (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
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
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
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C
例3 C
【解析】A.“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正确;B.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故B不正确;C.“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凝华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正确。故选C。
3.(2020·营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提醒】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例4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
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
的工作原理是(
)
A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例4 A
【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
【提醒】凝固点概念的理解。
★例5 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C
例5 C
【解析】本题考的是物态变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据此可得答案。
例6 (2020·金华、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答案】ab段: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热水放热降温,海波吸热升温;③海波温度达到熔点(或48℃),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48℃不变;热水继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段:④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水温度保持48℃不变(或48℃液态海波凝固放出热量;水向外散热和水从海波吸热平衡,水温度保持48℃不变)。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20·广州)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C
★2.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D
2.D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至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
3.(2020·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C
4.(2020·泰安)某
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D
5.对甲、乙两种
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C
6.(2020·深圳)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C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
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
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填“a”“b”“c”或“d”)。
c
b
d
7.c b d
【解析】仅增加水的质量,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且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
8.(2019·辽阳)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__。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_____(填“增加”或“不变”)。
-4
温度不变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不能
不变
9.(2020·无锡)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汽化
放出
10.(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在商场里买了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答案】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气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共16张PPT)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1.(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2.(2020·陕西)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2019·呼和浩特)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4.(2020·济宁)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5.(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6.(2020·孝感)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同样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9.(2019·南京)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18·日照)如图,由于图像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D.无论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
11.(2020·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0·德州)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______(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b”“c”或“d”)
13.(2019·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__段(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_放出的热量(填“大于”
第13题图
“小于”或“等于”)。
14.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中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____________(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15.(2020·随州)如图甲是a实验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们绘制出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他们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第15题图
(2)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实验小组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做此实验,水的初温相同,但烧杯中水量比a小组的少,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b小组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参考答案
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1.B 2.A 3.A 4.D 5.D 6.B 7.C 8.B 9.B 10.D 11.D
12.(1)由下到上 秒表 (2)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不变
(4)c
13.(1)46 (2)BC 48 大于
14.凝固 由高到低
15.(1)水蒸气遇冷液化 (2)石棉网的温度比水高,水可以继续吸热 (3)如图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
一、熔化和凝固
考点1 识别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
考点2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__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__。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3 会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考点4 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
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___________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
凝固点
有
________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____________;
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考点5 说出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__________。
1.(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2.(2020·邵阳)标准大气压下海波的熔点为48℃,则标准大气压下48℃的海波(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都有可能
3.(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汽化与液化
考点6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考点7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因素
关系
应用举例
液体温度高低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用烘干机烘干湿衣服
液体表面积大小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2.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
考点8 沸点与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
考点9 区别蒸发与沸腾
两种汽
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
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
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
__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
____________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__________
考点10 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__________。
考点11 升华与凝华
1.
升华的定义: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等。
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c.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d.干冰不见了;e.背阳处的雪不见了;f.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等等。
2.凝华的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________热。
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霜;b.树挂(雾凇);c.窗花;d.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
4.(2019·凉山州)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5.(2020·随州)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高频点1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图像的分析
★例1 (2020·宁夏)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在BC段处于液态
B.该物质在BC段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4min
D.该物质是非晶体
1.(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
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高频点2 液体蒸发致冷作用
★例2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2.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_。
高频点3 物态转化辨析
★例3 (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3.(2020·营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提醒】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例4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提醒】凝固点概念的理解。
★例5 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例6 (2020·金华、丽水)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
1.(2020·广州)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2.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3.(2020·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4.(2020·泰安)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6.(2020·深圳)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c”或“d”)。
8.(2019·辽阳)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第8题图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______。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____________(填“增加”或“不变”)。
9.(2020·无锡)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10.(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在商场里买了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第10题图
参考答案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
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课前预热
考点1 1.熔化 2.凝固
考点2 1.(1)吸收 (2)保持不变 2.(1)放出热量
考点4 没有 有 不变 无 熔点
考点5 熔点 相同
【考点真题】1.A 2.D 3.C
考点6 蒸发和沸腾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下
考点7 2.致冷作用
考点8 2.同时 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9 任何温度下 同时 吸热
考点10 2.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4.液化放热
考点11 1.固 气 2.放
【考点真题】4.D 5.A
课堂突破
例1 C 例2 B 例3 C 例4 A 例5 C 例6 ab段: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②热水放热降温,海波吸热升温;③海波温度达到熔点(或48℃),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48℃不变;热水继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段:④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水温度保持48℃不变(或48℃液态海波凝固放出热量;水向外散热和水从海波吸热平衡,水温度保持48℃不变)。
【变式拓展】
1.C 2.蒸发 吸收 减少 3.C
校内作业
1.C 2.D 3.C 4.D 5.C 6.C 7.c b d 8.(1)-4
(2)温度不变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3)不能 不变
9.汽化 放出 10.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气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