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时 波(2)
1.(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2.(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0·黄冈)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4.(2019·凉山州)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5.(2019·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2018·凉山州)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7.(2020·安徽)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第7题图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8.(2018·遂宁)小洋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如图位置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C.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9.(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10.(2020·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第10题图
A.、放大 B.、放大 C.、缩小 D.、缩小
11.(2020·铁岭)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填“f<u<2f”或“u<2f”)。
第11题图
12.(2020·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第12题图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__。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________(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13.(2019·广州)如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500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是________透镜(填“凹”或“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14.(2020·宁夏)小明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自制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图甲所示,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实验过程中水透镜厚度不变)。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水透镜的焦距是20cm
第14题图
B.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物体应放在距透镜10cm至20cm之间
C.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缩小的像后,若在水透镜和物体之间放一凹透镜,光屏应远离水透镜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D.实验后,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其焦距变长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第15题图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片”或“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①成倒立放大的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参考答案
第14课时 波(2)
1.B 2.D 3.A 4.B 5.D 6.C 7.C 8.C 9.A 10.A 11.凸透镜 实 f<u<2f
12.(1)需要 (2)甲 (3)C (4)丁
13.(1)
如图
(2)凹 (3)倒立 缩小
14.C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像推迟会聚,所以若在水透镜和物体之间放一凹透镜,光屏应远离水透镜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15.(1)D 照相机 (2)①f考点1 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_______中是沿____________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____米/秒。
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c>v空气>v水>v玻璃。
考点2 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考点3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如图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MN在____________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BOM____________入射角∠AOM。
2.注意点: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4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也是____________的。
2.漫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____定律。
1.(2020·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2.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5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原理: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与物体 ,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可用平面镜制成潜望镜。
3.(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4.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考点6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考点7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折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在____________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
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0。
内容
说明
折射
规律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
光路可逆
(1)注意“一点,两角,三线”
(2)在空气与其他介质间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
折射
现象
筷子变弯、池底变浅、海市蜃楼、彩虹、日出、星光闪烁等
看到的像均为虚像
规律
总结
水上看鱼鱼上升,水下看树树变高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位于物体的上方
5.(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1)____________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____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αC。
二、人眼球的作用
考点8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对光起____________
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
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对光起____________
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
虚像
2.眼球折光系统
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考点9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1.实验装置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____________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____________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幻灯机
u=f
-
-
-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测焦距
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3.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10 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1.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就是近视眼,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来矫正。
2.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就是远视眼,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来矫正。
7.(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8.(2019·嘉兴、舟山)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____矿泉水瓶(填“靠近”或“远离”)。
9.(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________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高频点1 光的反射、折射的辨别
例1 (2020·哈尔滨)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高频点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2 (2019·绵阳)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1.(2020·青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高频点3 光的折射
例3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高频点4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例4 (2020·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3.(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提醒】(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例5 (2018·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例6 (2019·台州)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1.(2020·北京)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2.(2020·嘉兴、舟山)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3.(2020·武汉)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4.(2020·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图乙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5.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6.(2019·河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7.(2019·泰安)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8.(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9.(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10.(2020·铁岭)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第10题图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__像。
★1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m。
★12.(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第12题图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的凸透镜(f<f1),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侧移动。
参考答案
第14课时 波
课前预热
考点1 1.同一种均匀物质 直线 2.3×108
考点3 1.同一平面 等于
考点4 1.平行 2.反射
【考点真题】1.D 2.A 变大
考点5 1.光的反射 2.虚像 等大 对称
【考点真题】3.C 4.C
考点7 同一平面 分居法线的两侧
【考点真题】5.(1)25° (2)不成正比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6.(1)浅
(2)=
考点8 1.会聚 发散 2.晶状体
考点9 2.f<v<2f v=2f v>2f
【考点真题】7.A 8.凸透 靠近 9.(1)放大 (2)45 (3)①③
(4)远离
课堂突破
例1 D 例2 C 例3 E 变高 例4 C 例5 0.05 变小
例6 (1)凸透 (2)感受器 (3)短(或近、小)
【变式拓展】
1.B 2.A 3.A
校内作业
1.B 2.B 3.A 4.D 5.B 6.C 7.B 8.C 9.(1)直线
(2)镜面后 10.(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相等 (3)不动
(4)相等 (5)不透过 虚 11.(1)虚 (2)6 (3)下降 0.5 12.(1)都变大 (2)左(共20张PPT)第14课时 波(1)
1.(2020·湖州)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2.(2020·邵阳)2020年6月21日,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环食!邵阳市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拍下了各种精彩瞬间,如图是某市民所拍摄的图片。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3.(2019·株洲)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传播的光路图是( )
★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
D.水平向右运动
5.(2019·无锡)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右移动
B.水平向左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6.(2020·金华、丽水)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7.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8.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9.(2019·杭州)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
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10.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B.OC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C.OB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11.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2
12.(2019·烟台)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2020·河南)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常让被测者背对视力表观察对面墙壁上平面镜M中视力表的像,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的光路图。
14.(2020·聊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__。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________(填“A”或“B”)的一侧观察。
15.(2018·镇江)如图1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第15题图
(1)图1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__角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Δh________2cm(填“>”“=”或“<”)。
(3)如图2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域________(填“①”“②”或“③”)内。
参考答案
第14课时 波(1)
1.A 2.D 3.A 4.C 5.D 6.D 7.B 8.C 9.C 10.D 11.D
1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13.如图
14.(1)A (2)相同 (3)刻度尺 (4)A
15.(1)折射 小于 (2)增加 > (3)平行于DE ②(共63张PPT)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
第14课时 波
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考点1 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在_______________中是沿______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说明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_米/秒。
光在不同物质里的传播速度:c>v空气>v水>v玻璃。
同一种均匀物质
直线
3×108
考点2 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考点3 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1.内容:如图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MN在________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BOM______入射角∠AOM。
2.注意点:要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同一平面
等于
考点4 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也是________的。
2.漫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个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平行
反射
1.(2020·衢州)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D
2.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变大
考点5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原理: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_____,像与物体______,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可用平面镜制成潜望镜。
光的反射
虚像
等大
对称
3.(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C
4.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C
考点6 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考点7 描述光的折射规律,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
折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在_________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
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折射角等于0。
同一平面
分居法线的两侧
?
内容
说明
折射
规律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不等;光路可逆
(1)注意“一点,两角,三线”
(2)在空气与其他介质间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
折射
现象
筷子变弯、池底变浅、海市蜃楼、彩虹、日出、星光闪烁等
看到的像均为虚像
规律
总结
水上看鱼鱼上升,水下看树树变高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位于物体的上方
5.(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1)____
35°
41°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____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成正比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25°
★6.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硬币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αC。
浅
=
6.(1)浅 (2)=
【解析】(1)当沿杯壁缓缓向杯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也不变,即αB=αC。
二、人眼球的作用
考点8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眼球折光系统
眼球的折光系统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对光起____
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
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对光起____
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
虚像
会聚
发散
晶状体
考点9 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1.实验装置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u>2f
________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______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______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幻灯机
u=f
-
-
-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测焦距
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v=2f
v>2f
f<v<2f
3.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因为观察的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10 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1.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就是近视眼,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来矫正。
2.若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就是远视眼,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来矫正。
7.(2020·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
A
8.(2019·嘉兴、舟山)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矿泉水瓶(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
靠近
9.(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____厘米刻度处。
放大
45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①③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远离
高频点1 光的反射、折射的辨别
例1 (2020·哈尔滨)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
B.甲图说明利用小孔只能成等大的像
C.甲图和乙图中的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解释乙图中的情景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
D
★例2 (2019·绵阳)舞蹈训练室
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
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
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
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
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高频点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
例2 C
【解析】A.由图知,甲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乙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故A错误;B.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所以乙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丙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B错误;C、D.根据平面镜成像对称性的特点,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即甲与乙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即乙与丙的距离),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2020·青岛)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蜡烛a、b,
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像的
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
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
B
高频点3 光的折射
例3《康熙几暇格物编》
中记载:“置钱碗底,远
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
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
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E
变高
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下方,
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
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
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A
高频点4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例4 (2020·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C
例4 C
【解析】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故B错误;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
★3.(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A
3.A
【解析】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
【提醒】(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例5 (2018·达州)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
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
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
透镜的距离在______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0.05
变小
例5 0.05 变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u=v=2f=10cm,所以f=5cm=0.05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例6 (2019·台州)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_____。
凸透
感受器
短(或近、小)
例6 (1)凸透 (2)感受器 (3)短(或近、小)
【解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2)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能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20·北京)为了
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
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
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
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
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
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B
2.(2020·嘉兴、舟山)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B
3.(2020·武汉)全国
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
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
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
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
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A
4.(2020·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图乙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5.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B
5.B 【解析】该题中,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空气中的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
★6.(2019·河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6.C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7.(2019·泰安)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8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7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B
★8.(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C
8.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即30cm>2f,得:f<15cm;像距为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即f<16cm<2f,得:8cm<f<16cm,综合以上条件得:8cm9.(2020·宁波)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________。(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直线
镜面后
10.(2020·铁岭)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不同角度透过玻璃板看,它跟前面蜡烛A的像都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再做两次实验,并把三次实验中蜡烛A和B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蜡烛B跟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_。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4)小阳把白纸沿着玻璃板的位置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
(5)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_________(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像。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不动
相等
不透过
虚
★1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
成的像是____像(填“虚”
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3m,
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
的距离为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m。
虚
6
下降
0.5
11.(1)虚 (2)6 (3)下降 0.5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是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图所示,说明水位下降了0.5m。
★12.(2020·北京)某同学利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做了三次实验,透镜、蜡烛、光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情况如图所示。
(1)由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物距的不断变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的凸透镜(f<f1),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侧移动。
左
都变大
12.(1)都变大 (2)左 【解析】(1)由图甲、乙、丙所示现象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将焦距为f1的凸透镜换为焦距为f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蜡烛火焰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提前会聚成像,使像距变小,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共22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