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故 乡 在 远 方
张抗抗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1.字词句积累:
a.了解叠音词的韵律美:
急急 盈盈 甸甸 悠悠 淋淋 扑扑 隆隆 咔咔
b.感知短语的丰富内涵: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神秘幽静 遮天蔽日 清香弥漫 金黄璀璨
烟波浩渺 柔和淡泊 桑蚕啜叶 婴童吮乳 缠绵缭绕 粗犷质朴
c.体会工整的句式美。
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目标:
1. 对于“我已没有了故乡”与“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的理解。
2.2.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训练目标:
过去人们对“故乡”的传统理解是怎样的?学习了本文后,对“故乡”又会有怎样新的解读?
(四)写作训练借鉴目标:
学习本文“叠词、妙语、整齐句;视、听、嗅觉多角度”的描写手法,对身边的景物进行描写。
二、教学过程:
(一) 课前猜想:
你的故乡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可以称为故乡?
(二)阅读反思:
1.文中介绍了几处故乡?
2.对照图片,指明是作者介绍的哪里的风景?并对图上的风景作一段描述。
3.找一找文中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
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的诗意美。
5.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景物描写的如此美妙?
(1)叠词的使用(2)好词好句的运用(3)整齐的句式
(4)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的描写(5)亲身的经历
(6)诚挚的感情
6.找出文中作者对各个地方表达感情的语句。
7.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各地的感情:
陌生;思念;矛盾;亲切
8.讨论:什么作者对兴安岭的感情最深?
9.讨论:为什么作者对风景美丽的西湖,又是自己的出生地,感情反而是矛盾的?
10. 理解“但我现在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
11. 理解“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12. 理解课题:“故乡在远方”。
(三)创读求新:
1.张抗抗在德清游资节上对“故乡”的解释。
2.学生们在学习了本文后,对“故乡”又会有怎样新的解读?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