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元素周期律
练习十四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决定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
A.元素化合价
B.原子半径
C.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n2
B.同一主族中,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8
C.门捷列夫在1869年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D.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6.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电子层数增大
B.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C.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D.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7.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 )
A.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B.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C.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D.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O>N>C
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O>S>Se
D.晶体类型相同:CO2、SiO2、GeO2
9.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量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存在周期性变化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存在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核电荷数存在周期性变化
10.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1.元素周期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3.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4.今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B.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6.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单质氧化性:I2>Br2>Cl2
B.热稳定性:PH3>H2S>HCl
C.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D.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1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应用
B.元素周期表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C.原子吸收光谱可用来测定所有未知物的元素种类
D.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可用来测定反应速率
18.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19.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就是碱金属族
B.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Ⅷ族
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
D.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二.多选题(共2小题)
2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
C.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D.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三.填空题(共2小题)
23.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
的递增呈现
的变化.
24.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二周期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现
的变化,因为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5.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以下图1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A、B均为以上某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A中有四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B中有6个原子核和18个电子,则A的分子式为
,B的分子式为
。
(2)比较e、f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非金属性g
h(填“强于”或“弱于”),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你的推论
。
(3)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化学式为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以上图2:
①上述NaOH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
②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若向R溶液中改加20mL1.1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
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元素周期律
练习十四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半径都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结构决定性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故A错误;
B.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
【解答】解:结构决定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表编排不是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因此元素周期律与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3.决定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
A.元素化合价
B.原子半径
C.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据此分析。
【解答】解:A.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因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不能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周期表中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
【解答】解: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学生明确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应熟悉元素的性质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n2
B.同一主族中,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8
C.门捷列夫在1869年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D.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层最多容纳电子2n2(n为层数)个电子数;
B、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可以相差2,第二、三周期中,元素的种类数均为8,四、五周期中,元素的种类数均为18,六周期32种,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上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加元素所在周期元素种类;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D、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是锗。
【解答】解:A、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是2n2个电子数,故A错误;
B.同一主族中,第一和第二周期相差2,相邻二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8、但是相邻三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8或者18,相邻五六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8或者32,而相邻四五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18、相邻六七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32,总之:只有当相关两个周期元素数目相同才是唯一的值,故B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后人逐渐修正成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故C错误;
D、位于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是锗,为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关系。
6.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电子层数增大
B.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C.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D.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为元素的性质,而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不具有周期性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7.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 )
A.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B.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C.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D.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由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而A、B、C中均为元素的性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的性质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正化合价:O>N>C
B.第一电离能:Na<Mg<Al
C.电负性:O>S>Se
D.晶体类型相同:CO2、SiO2、GeO2
【分析】A.O元素没有最高正价;
B.镁元素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高;
C.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
D.CO2、SiO2、GeO2形成晶体分别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
【解答】解:A.O的非金属性较强,没有最高正价,故A错误;
B.Na、Mg、Al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元素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高,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Na<Al<Mg,故B错误;
C.O、S、Se位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弱,则电负性:O>S>Se,故C正确;
D.固体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GeO2为金属晶体,它们的晶体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即可解答,注意掌握晶体类型及电离能、电负性的影响因素,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9.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量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存在周期性变化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存在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核电荷数存在周期性变化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存在周期性变化,以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为递增的变化,不能体现原子结构中的变化,故A错误;
B.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元素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为递增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实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实质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10.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A.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周期性变化;
D.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用于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题目难度不大。
11.元素周期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元素价电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实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元素价电子对元素性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12.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A、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C、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解答】解:A、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A正确;
B、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是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B错误;
C、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13.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结构决定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不能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4.今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B.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实质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实质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实质,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并把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原因。
15.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半径都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结构决定性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A.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故A错误;
B.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B正确;
C.元素的原子半径属于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C错误;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都属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6.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单质氧化性:I2>Br2>Cl2
B.热稳定性:PH3>H2S>HCl
C.酸性强弱:HIO4>HBrO4>HClO4
D.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分析】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A.卤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强弱为:I2<Br2<Cl2,故A错误;
B.非金属性:P<S<Cl,则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PH3<H2S<HCl,故B错误;
C.非金属性:I<Br<C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大小为:HIO4<HBrO4<HClO4,故C错误;
D.金属性:K>Na>Mg,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强弱为:KOH>NaOH>Mg(OH)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1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应用
B.元素周期表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C.原子吸收光谱可用来测定所有未知物的元素种类
D.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可用来测定反应速率
【分析】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粒子直径最小,使用时间最晚;
B.结构决定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原子吸收光谱用来测定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元素,一般是测量金属元素,采用特定的空心阴极灯;
D.可以借助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某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答】解:A.光学显微镜距离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实在太遥远了,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比光学显微镜前进了一大步,但是离开直接观察原子和分子还有一段距离。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使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型显微镜,故A错误;
B.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故B错误;
C.原子吸收光谱用来测定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元素,一般是测量金属元素,采用特定的空心阴极灯,并非测量所有元素,作为补充的还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PS光电子能谱,激光Raman光谱等,故C错误;
D.测定某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借助分光光度计采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研究方法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8.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根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来解答。
【解答】解:A、因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因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明确原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有哪些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不能用元素本身的性质来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9.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因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周期性变化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就是碱金属族
B.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Ⅷ族
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
D.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A.H第ⅠA族除H以外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
C.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
D.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A.H为非金属性元素,第ⅠA族除H以外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含有锕系元素、镧系元素,故B错误;
C.H最外层含有1个电子层,其形成的化合物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
D.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要熟悉,周期表中周期与周期之间,族与族之间含有较多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选题(共2小题)
2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分析】A.第一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到2;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不符合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解答】解:A.第一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到2,则不符合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故A错误;
B.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故B正确;
C.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不符合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且O、F没有正价,故C错误;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周期性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
C.当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D.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C、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
D、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A正确;
B、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处于最高价的元素不一定具有氧化性,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处于最高价+6价,但是不具有氧化性,故C错误;
D、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和物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比较容易.
三.填空题(共2小题)
23.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 原子序数 的递增呈现 周期性 的变化.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来分析.
【解答】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故答案为:原子序数;周期性.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4.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二周期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的变化,因为 核外电子排布呈现着周期性变化 。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来回答。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二周期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着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周期性;核外电子排布呈现着周期性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5.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以下图1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A、B均为以上某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A中有四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B中有6个原子核和18个电子,则A的分子式为 NH3 ,B的分子式为 N2H4 。
(2)比较e、f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元素离子符号表示) r(Na+)>r(Al3+) ;非金属性g 弱于 h(填“强于”或“弱于”),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你的推论 H2S+Cl2═S↓+2HCl 。
(3)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化学式为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以上图2:
①上述NaOH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1mol?L﹣1 。
②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NH3?H2O 。
③若向R溶液中改加20mL1.1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0.026 mol。
【分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
(1)A、B均为以上某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A中有四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为NH3,B中有6个原子核和18个电子,判断为;N2H4
;
(2)e、f离子为钠离子和铝离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同周期非金属性增强,可以利用单质置换反应说明;
(3)①R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一水合氨和氢氧化铝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40ml,利用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物质的量关系为1:2计算;
②m点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物质的量不变,是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
③根据n=cV计算n(Al3+
)、n(NH4+)、n(SO42﹣)、n(Ba2+)、n(OH﹣),根据SO42﹣、Ba2+中不足量的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BaSO4的物质的量,依次发生:Al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进而二者计算生成固体总物质的量。
【解答】解: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
(1)A、B均为以上某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A中有四个原子核和10个电子,为NH3,B中有6个原子核和18个电子,判断为N2H4
,
故答案为:NH3;N2H4;
(2)e、f离子为钠离子和铝离子,电子层数相同,铝的核电荷数大则半径小,r(Na+)>r(Al3+),g是S元素,h是Cl元素。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g弱于h,反应H2S+Cl2═S↓+2HCl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氯气氧化性大于硫,非金属性氯强于硫,
故答案为:r(Na+)>r(Al3+);弱于;H2S+Cl2═S↓+2HCl;
(3)①图象中可知消耗40m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和R完全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硫酸钠和氢氧化铝,10mL1mol?L﹣1R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0.010L×1mol/L×2=0.020mol,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物质的量关系为1:2,钠离子物质的量=2×0.020mol=0.040mol,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浓度1mol/L,
故答案为:1mol?L﹣1;
②m点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物质的量不变,是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故答案为:NH4++OH﹣=NH3?H2O;
③10mL
1mol?L﹣1
NH4Al(SO4)2溶液中Al3+
物质的量为0.01mol,NH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mL
1.1
mol?L﹣1Ba(OH)2溶液中Ba2+物质的量为0.022mol,OH﹣为0.044mol,
由SO42﹣+Ba2+=BaSO4↓,可知SO42﹣不足,故可以得到0.02mol
BaSO4,
Al3++3OH﹣=Al(OH)3↓
0.01mol
0.03mol
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44mol﹣0.03mol=0.014mol,
NH4++OH﹣=NH3?H2O
0.01mol
0.01mol
反应剩余OH﹣为0.014mol﹣0.01mol=0.004mol,
Al(OH)3+OH﹣=AlO2﹣+2H2O
0.004mol
0.004mol
故得到Al(OH)3沉淀为0.01mol﹣0.004mol=0.006mol
则最终得到固体为0.02mol+0.006mol=0.026mol,
故答案为:0.026。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