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知人论世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古体诗,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孤儿行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曹操
建安风骨: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
意境宏大 笔调朗畅
雄健深沉 慷慨悲凉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女诗人:蔡琰
《短歌行》写作背景
1、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2、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3、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4、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5、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香菱笑道:“……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五柳先生”(自号)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写作背景
东晋政治黑暗。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读准字音
何时可掇
契阔谈讌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羁鸟
守拙
荫后檐
暧暧
樊笼
duō
yàn
zā
bǔ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翻译《短歌行》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翻译《短歌行》
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
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
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翻译
《归园田居(其一)》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
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
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
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
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
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
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短歌行
理解《短歌行》
思考: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诗眼)在哪一个字?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成
小组讨论:
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①
③
④
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理解《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设问。巧用设问,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2、比喻。将人生比作“朝露”,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3、借代(换名)。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理解《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拓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
姑娘思念情人,等待情人的到来。
曹操求贤若渴,
等待贤才的到来。
拓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
表达曹操对贤才到来的期盼:
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宴客之乐
理解《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表达曹操招揽贤才的高度热情。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理解《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类比。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2、用典,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曹操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短歌行》总结
忧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成
志
一统天下
沉郁悲凉
慷慨激昂
1、言志与抒情的结合。
2、含蓄简约。
3、四言句式,庄重古雅。
比兴手法的运用,用典,借代,设问
归园田居(其一)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
思考: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诗眼)在哪一个字?
归
为何要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为何要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
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
既然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十年
实指?虚指?
归向何处?
“尘网”“樊笼”
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
陶渊明
比喻
思考:“羁鸟”“池鱼”“旧林”“故渊”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羁鸟
池鱼
旧林
故渊
比喻误入官场的自己
比喻自由自在的自然天地
对现实的不满
对官场的厌恶
置身仕途的痛苦
重返自然的渴望
归向何处??
守拙归园田:
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思考:作者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诗歌营造的田园景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宁静平和,安居乐业
草房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白描
以动衬静
远近结合
曹操
陶渊明
入世: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出世:
舍弃官场、超脱世俗、返璞归真
观
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