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课件 33+23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复习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课件 33+23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0 14:30:06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篇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考点1 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1.从地表到地心依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地壳、地幔、地核
二、地壳运动
考点2 知道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3.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_或___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球内力
错位
火山和地震
断裂
考点3 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大西洋
三、板块学说
考点4 知道板块学说,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1.大陆漂移说:1915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依据___
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___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上,不断地发生_____和_____。
亚欧
非洲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4.板块的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
碰撞和张裂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流水、风、冰川
广泛性和持续性
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考点5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考点6 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
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20·宁波)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C
2.(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
(1)(2)(3)   
B.(1)(2)(4)
C.(1)(3)(4)    
D.(2)(3)(4)
A
3.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大爆炸宇宙论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D
五、水体的分类
考点7 知道水体的分类
1.水体分类示意图
2.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咸水(约占97.47%)和淡水(约占2.53%);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六、水循环
考点8 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地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地得到____________。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
更新和补充
七、水资源
考点9 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空间分布上,东多西____,南多北____。
3.时间分配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____。



考点10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1.全球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
2.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过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考点11 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3.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
4.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海水淡化等。
4.(2020·温州)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
源是海洋水
B
5.(2020·杭州)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
★例1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地质学家预计本次喷发可能持续数周时间。历史上,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我们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冰岛处于板块内部
B.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
C.冰岛处于火山、地震带上
D.冰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区域
高频点1 火山和地震
A
例1 A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一定不处于板块内部。
1.(2019·金华、义乌、丽水)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B
★例2 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对应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可以支持的观点是(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
蚀作用
高频点2 板块运动
A
例2 A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的解读与分析的能力。由图可知,大西洋中脊山脉与其周围的海底岩层年代分布不一样,越往海床移动的方向,岩层的年代越早,不仅说明了岩层并不是同一时间形成的,而且板块是在运动的,故才能出现如图所示的分布,而B、C、D选项在此图中无法体现。
2.(2020·杭州)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C
★例3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两题。
C
高频点3 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可更新水资源
(109m3/年)
内部水足迹
(109m3/年)
外部水足迹
(109m3/年)
1.7
2.2
6.4
(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A
例3 (1)C (2)A 【解析】结合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表可知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为减少内部水足迹,一方面节约用水,减少本国水资源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资源。
3.2020年6月1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正式完成“体检”,全面恢复通水,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C
★例4 下列关于水的自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自然循环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自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自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自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D
【提醒】不了解水循环的实质,导致在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差错。
例4 D 【解析】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就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在此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等不会随水的蒸发而蒸发,从而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并完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其过程中虽然环节很多,但都是通过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变化实现。正确答案选D。
★例5
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发布春季和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所谓卫星日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影响地面卫星接收站收到的电视信号质量。
(1)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
时间分别在______________(填节气)
前后。
(2)如果当年为太阳活动峰年,那么接
收站受到的干扰会更大。常见的太阳
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__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春分和秋分
太阳黑子
例5 (1)春分和秋分 (2)太阳黑子 【解析】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这两天就会造成卫星日凌现象。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D
2.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位置相近,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是全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海拔高度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B
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A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B
4.B 【解析】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故A叙述正确;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故B叙述错误;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故C叙述正确;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故D叙述正确。
5.(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表面
空气流动速度
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______,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亚欧
时间
6.(2020·嘉兴、舟山)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
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
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
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
多方面的原因。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考点1 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1.从地表到地心依次可分为____________三层。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二、地壳运动
考点2 知道地壳是变动的,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
2.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3.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考点3 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板块学说
考点4 知道板块学说,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1.大陆漂移说:1915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依据____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___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____________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板块的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
5.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考点5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考点6 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
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1.(2020·宁波)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2.(2019·杭州)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3.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大爆炸宇宙论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五、水体的分类
考点7 知道水体的分类
1.水体分类示意图
2.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咸水(约占97.47%)和淡水(约占2.53%);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____________三类。
六、水循环
考点8 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地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地得到____________。
七、水资源
考点9 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2.空间分布上,东多西________,南多北________。
3.时间分配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________。
考点10 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1.全球有60%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
2.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过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考点11 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
2.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
3.做好雨季的蓄水工作。
4.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海水淡化等。
4.(2020·温州)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5.(2020·杭州)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高频点1 火山和地震
★例1 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地质学家预计本次喷发可能持续数周时间。历史上,冰岛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活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我们最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冰岛处于板块内部
B.冰岛处于板块交界处
C.冰岛处于火山、地震带上
D.冰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区域
1.(2019·金华、义乌、丽水)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高频点2 板块运动
★例2 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对应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可以支持的观点是(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2.(2020·杭州)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高频点3 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例3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两题。
可更新水资源
(109m3/年)
内部水足迹
(109m3/年)
外部水足迹
(109m3/年)
1.7
2.2
6.4
(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    D.水资源利用率低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2020年6月1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正式完成“体检”,全面恢复通水,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提醒】不了解水循环的实质,导致在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差错。
★例4 下列关于水的自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自然循环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自然循
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自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自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例5 
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发布春季和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所谓卫星日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影响地面卫星接收站收到的电视信号质量。
(1)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____________(填节气)前后。
(2)如果当年为太阳活动峰年,那么接收站受到的干扰会更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____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2019·绍兴)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位置相近,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是全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造成两地气候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海拔高度
C.海陆位置    D.季风影响
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4.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5.(2020·湖州)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是水汽输送和________。
6.(2020·嘉兴、舟山)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________,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参考答案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
课前预热
考点1 1.地壳、地幔、地核
考点2 1.火山和地震 3.地球内力 断裂 错位
考点4 1.大西洋 3.亚欧 非洲 软流层 碰撞 张裂 
4.碰撞和张裂 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
考点5 流水、风、冰川
考点6 广泛性和持续性
【考点真题】1.C 2.A 3.D
考点7 2.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考点8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 2.更新和补充
考点9 2.少 少 3.大
【考点真题】4.B 5.A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A 例3 (1)C (2)A 例4 D 例5 (1)春分和秋分 (2)太阳黑子
【变式拓展】
1.B 2.C 3.C
校内作业
1.D 2.B 3.A 4.B 5.(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2)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6.(1)亚欧 (2)时间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
1.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2.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3.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4.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5.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6.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湖州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8.下列有关地球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B.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D.流水、风都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9.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5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10.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归海”描述的是(  )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
11.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12.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
★13.下列现象可以作为对应假说(或学说)的证据的是(  )
①如图的气球充气实验——大爆炸宇宙论
②我国的中华龙鸟化石——自然选择学说
③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
④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存在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原始生命物质来自外星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地球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地球上的水是循环不息的,不必担心水资源短缺
15.在观测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推理找到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这一方法的是(  )
16.(2019·湖州)某校学生于6月14日至1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2)研学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2020·金华、丽水)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18.(2018·湖州)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19.我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于2009年10月30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航行路线如图箭头所示。该护航编队从舟山至马六甲海峡的航行方向是________。从全球板块分布上看,护航编队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就由太平洋板块进入________板块。
20.(2020·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第20题图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38课时 人类生存的地球
1.D 2.C 3.A 4.C 5.A 6.B 7.B 8.C 9.D 10.D 11.B 12.B 13.D 14.D 15.D
16.(1)风力(作用) (2)昼长夜短
17.(1)水汽输送 (2)C
18.(1)交界处 (2)地壳
19.西南 印度洋
20.(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共23张PPT)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