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地理)(2)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邹平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地理)(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1-09 21: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邹平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地理)(2)
试卷分值: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把答案填涂到机读卡)
图1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为此,需要通过转型、调整,以寻求新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获得再生。据此,回答3-4题:
3.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4.、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阅读右图漫画,完成5~6题。
5.结合漫画中小孩的话语分析老汉的行为主要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6.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7~8题。
7.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8.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2010年11月12日,第五届“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幕,据此回答9~10题。
9.第五届年会主题“低碳城市,公众责任”体现了哪一类人地关系思想(  )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10.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围湖造田
C.陡坡开垦 D.挖掘“发菜”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四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欧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欧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亚洲
12.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排序正确的是:(   )
A.①阿根廷、②南非、③泰国、④法国
B.①巴西、②澳大利亚、③印度、④德国
C.①坦桑尼亚、②阿根廷、③澳大利亚、④英国
D.①赞比亚、②智利、③美国、④俄罗斯
13.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所濒临的海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国湾、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罗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罗的海
下图为沿85°E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共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以荒漠植被为主
C.以流水地貌为主 D.以内流河为主
15.甲、乙两区域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主要能源输出方式最适合采用 :(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管道运输
16、下列哪一组山脉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A.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D.长白山、武夷山
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影响A、B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18.我国粮食作物中小麦和水稻分布地区的主要界线是:( )
A.长城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太行山—巫山一线
D.阴山—燕山一线
二、双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涂到机读卡)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环境
C.丙表示人口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0.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回答21~22题。
21.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B.丙、丁两省以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
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22.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
A地形崎岖 B.泥石流 C.台风 D.寒潮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读图,回答23~24题。
2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4.全球气候变暖对图示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A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增强
B.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C.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其中b、d分别为南、北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25~26题。
25.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
A.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26.c、e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选修) 2011、12
试卷分值: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三、综合题:(5小题,共60分)。
2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3分)
图15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2分)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 , 。(3分)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
工业结构的调整 。(2分)
工业布局的调整 。(2分)
生态建设 。(2分)
其他方面 。(2分)
28、读“海峡轮廓图”,回答问题。(12分)
(1)E位于________半岛,F为________洲。(2分)
(2)沟通阿拉伯海和红海的海峡是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________,代号是________;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又盛产石油的海峡是________,图中代号是________。(8分)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29.读“我国沿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与“我国地形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9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2分)
(2)上图中的四川盆地在下图中的对应字母是 。(2分)
(3)上图中A、B两个地形区之间分界的山脉名称是 。(2分)
(4)写出乙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3分)
山脉:G ;高原:C ;盆地:A 。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4分)
河流流向:
水文特征: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特征:
原因:
(4)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3分)
限制性自然因素: 改造方式:
可能引发的问题: 。
31.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读日本、印度两国图,对两国在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方面进行比较。(9分)
(1)你认为描述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都应包含哪几方面?(至少三点)(3分)
(2)两国海运业发展水平不同,日本海运业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是
; 。(2分)
(3)日本、印度都是世界重要的钢铁生产大国,所不同的是,日本所需原料需从国外输入,如日本重要铁矿石来源国是南半球的 ;钢铁企业多分在沿海地带。而印度钢铁工业多分布东北部地区,其原因是 。(2分)
(4)制约两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制约日本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社会经济因素突出反映在 。(2分)
27、(13分)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分)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写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2分)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2分)
交 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任两点)(2分)
28、(12分)
(1)小亚细亚 非(2分)
(2)曼德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A 土耳其海峡 B 霍尔木兹海峡 D(8分)
(3)位于板块的交界处附近(2分)
29.(9分)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分) (2)D (2分) (3)天山 (2分)
(4)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3分)
30. (17分)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6分)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4分)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4分)
(4)降水;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3分)
31、(9分)
(1)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地貌、土壤、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3分)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本国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引进(2分)
(3)澳大利亚 印度东北部地区煤、铁资源丰富(2分)
(4)矿产资源贫乏;人口增长过快(2分)
www.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