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0 08: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设计
课题
19 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过程和方法: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重点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
难点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
(2)请说出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哪一年?
(3)请简要介绍863计划。
导入新课
“……你看看我这经历,插过队下过乡,当过兵扛过枪,上大学进工厂,一样儿都没落下。那歌儿里唱的是‘社会主义好’,我的亲身体会是社会主义真好!以前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这是多大的社会进步?这说明人民生活得很幸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老百姓人心所向,咱们国家越来越富强!”
这是一位退休老工人的肺腑之言。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改革开放前后示意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简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的变化。
请简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食”的变化。
教师提示: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总结: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请简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的变化。
(5)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6)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出示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示意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请简析改革开放前后交通方面的变化。
教师出示交通图总结:
出示通信图片,讨论以下问题:
请列举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教师总结: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请归纳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
教师总结:特点----多样性与个性化
观念----乐于消费
敢于消费
超前消费
(3)链接生活:想一想: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念的?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对比图片,结合教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学生列举: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食品。
学生总结: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学生阅读,理解小康标准。
学生通过对比,简述如:改革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车。
改革后: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学生通过图片,联系现实生活,回答如: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出示改革前和改革后人们的服饰、食品、住所,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当时的情景,在对比中深刻体现改革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情况。
通过引用民间“四大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渲染气氛。
知识拓展部分,旨在拓宽学生视野。
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交通方式的变化示意图,使学生深刻的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加深印象。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链接生活,即时对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
复习巩固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D.消费观念的变化
3.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4.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的宏伟目标。下列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②已是世界经济强国③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④城乡发展差距还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